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劳动科学》2006,(7):60-60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城乡就业并重”的工作方针,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五”期间,全省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6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2%;当年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达到1500多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培训8.5万人,其中减免费培训达5.6万人,安置就业5.2万人,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和有关部门一起,正在建立农民工的调查统计体系,要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了解本地区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就业状况和返乡情况,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监测和统计.作出分析研判。并要求劳动力输入省份,将已在用工地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失业登记。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十一五"时期,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的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城镇需就业劳动力年均比"十一五"时期增加100万人,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烟台开发区把统筹城乡就业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城乡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6694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78%.失业职工再就业1711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1.42%;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328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5.6%;972名失地农民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有就业愿望的适龄农民就业率达到89.5%。  相似文献   

5.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贵阳市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应挖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加强基层平台的支撑作用,积极维护农村劳动者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就业服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具有经济理性的一种劳动力市场制度,发挥着促进劳动力供求均衡、减少劳动力市场摩擦、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的功能,其中的公共就业服务更能起到提高劳动力市场透明度,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避免陷入不利地位的特殊作用。因此,各国都建立有比较先进的就业服务制度和比较完善的就业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艰巨的任务,是衡量江西能否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矛盾和问题,教育培训是江西就业与再就业面临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就业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即使是对就业困难群体.也应当在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寻找和开发合适的岗位,使这部分劳动力资源通过政府包括资金补贴在内的政策扶持,实现尽可能接近双方需求的合理配置。一个称职的劳动就业工作者应当具有高超的资源配置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并且最大可能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功效,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就业工作一季度就业工作开局良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1至5月,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略高于去年同期;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企业用工总体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扎实推进。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54.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和1.9万余户零就业家庭中的2.2万人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10,(1):33-34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各地积极推进《就业促进法》配套法规制定工作。2008年底以来,江苏、天津、河南、江西、宁夏、湖南、吉林等地先后出台了促进就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这些地区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就业促进法》规定的促进就业政府责任、政策支持、就业服务和管理、就业援助等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为稳定和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科学》2002,(3):15-16
当前就业面临很多问题。由于国企改革、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流动增大、入世冲击等因素,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力供给量大,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就业需求严重不足是主要问题。产业用人低龄化、农民进城务工等因素使得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增加。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就业模式变化的一大特点即是: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尤其是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约7.1亿~7.2亿,而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就业的大约2亿人,其他大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李强,2002).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并要求,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围绕做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05,(9):72-73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意见》(成委发[2005]33号),提出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再就业援助体系,完善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等五大举措,全面建立并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促进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比较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劳动力培训和就业问题的实证调研,显示出政府和企业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是制约产业结构转型、产生技工荒与失业率攀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培训服务的投入,发展和完善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就业培训制度,吸收部分地区基层就业培训服务机构的优秀经验,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努力打造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扎扎实实做好乡镇(社区、村委)就业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事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科学》2005,(7):29-32
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是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个重要现象。工作是否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劳动力市场是否将越来越灵活?灵活就业人员比例是否已经过大,从而导致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灵活就业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都是目前劳动者、政府官员、研究人员等经常提出的问题。《工业化国家就业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一文是国际劳工局就业战略司的官员,作者根据工业化国家发展情况,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灵活就业与稳定就业,科学分析和评价劳动力市场,合理制定就业政策,完善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王亚栋对该文编译。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还很低—以福建省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实现了市场就业。在劳动力市场机制下,政府承担的是提供服务,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的任务。政府一方面通过制定法规政策,保证劳动力市场规范运行;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一系统的就业服务,促进劳动者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像中国所面对的就业挑战,即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来为世界上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胡鞍刚,2002)。一方面,劳动力供给持续超常增长。新增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另一方面,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严重不足。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各产业新增就业人数下降,正规部门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非正规部门就业不充分,工作无保障等。其中,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尤为严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委、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全面的、便捷的、有效的服务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均等。目前全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再就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也已基本覆盖到各类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