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制定积极可行的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推进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坚持循序渐进持续均等的原则,统筹推进政策制度、服务机构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建设;积极探索以政府提供为主导,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服务模式;重视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07,(5):10-10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是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保证。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用工形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的加速发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的要求,建议进一步重视劳动保障监察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3.
劳动平等作为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保障各个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和劳动关系中都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获得同等的劳动权益,反对和禁止歧视任何劳动者,并主张对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劳动者群体实行特殊保护,包括择业自由、职业安定、劳动条件、民主管理和法律救济等方面的平等。劳动者赖以实现劳动平等的权利相对人,即保障劳动平等实现的义务人,包括雇主、劳动服务主体、国家等。劳动派遣中的雇主有两个层次——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与此对应,劳动平等有两种考察视角:一是相对于同一个派遣机构的各个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即同一个派遣机构派遣到不同要派企业的劳动者之间的平等;  相似文献   

4.
在运用国家权力促进劳动保障法律准确有效实施中,劳动保障监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劳动法发展的历程中,就是因为其他社会监督力度欠缺,才由政府构建了专门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没有监察,劳动立法只是一种道德运用,而不是有约束力的社会纪律。劳动保障监察在劳动关系中为劳动者建立了一道国家力量的保障机制.充当着保护劳动者的“社会警察”。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监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综合性执法工作.承担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统筹城乡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重要使命。近年来.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创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方式和工作模式——“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2013年起,江苏省苏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加强了职业指导工作力度,出台了《苏州市职业指导“一带一”工作制度》,规定了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两个层面的职业指导服务标准,在明确职业指导“建立关系、收集和分析资料、制定和实施方案和跟踪回访(效果评估)”四个工作流程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指导师的具体工作要求和操作细则,苏州公共职业指导工作开始了个性化、精细化、规范化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当前,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企业体制的改革,使我国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完成,新的 劳动安全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了起来,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提出用工所在地管辖的属地化模式,给市辖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出了挑战,现有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制已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创新监管方式,实行网络化监管模式是市辖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劳动行政执法实务中,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为代表的劳动行政部门较少对用人单位涉及社会保险方面的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处理。究其主要原由,即为一旦做出将面临极高的法律风险,需接受严格的司法审查,慎之又慎,当在情理之中。在社会保险关系中,由于存在政策多元化、执法主体分割化、概念复杂弹性大、操作程序不规范等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公司制度这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被逐渐引入并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管理制度现实拥有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公司权力机构多元化、董事、监事、经理采取选任制和聘任制的几大特点使其在劳动法律体系中扮演了新颖、独特的角色,并使得传统的劳动法律观念对公司制度中劳动法律关系的思维走向艰难。为此,  相似文献   

11.
4月10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人力资源市场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开发成果发布暨研讨会。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有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王竞副院长主持,田小宝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属于新兴的事物,还没有统一的称谓。在劳动法学界,日本、台湾等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一般称之为劳动派遣,而我国大陆称之为劳务派遣。劳动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劳工、派遣机构和要派机构,分别对应大陆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劳务公司和实际用工单位。虽然称谓有所不同,但对劳动派遣或说劳务派遣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派遣机构(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  相似文献   

13.
在集体合同普遍签订的同时,出现了集体合同形式化现象。这是由于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在劳动法制模式转换中,操之过急”导致的。要将政府角色归位应做到推动但不干预、保障但不干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黑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以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工作理念创新、工作体制创新、工作制度创新、执法方式创新,寓监察执法于服务之中,注重执法重,虾沉、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深化多方参与、联合执法的综合治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障监察文化,是指融入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和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贯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的组织、制度、机制、设施中的文化内涵,体现劳动保障监察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语言方式、文本方式等。劳动保障监察文化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质量、水平、效率、效益和劳劝保障监察队伍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构建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全会提出的九大目标任务中,其中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从《决定》可以看出,劳动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其核心是建立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实行当事人选择仲裁员制度的背景 劳动争议仲裁委是根据“三方原则”建立起来的,即由劳动保障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和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仲裁委的日常工作和案件的受理工作。在劳动保障部门内部,劳动争议仲裁委和政府的劳动争议处理处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泰州市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两个确保不断巩固,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劳动保障工作正朝着就业市场化、保障社会化、收入分配多元化和劳动关系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核心,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当前,针对我国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应着力创新劳动关系制衡机制,实现劳动关系的健康、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科学》2009,(12):F0002-F0002
11月17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学会、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联合在京举办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论坛2009年专题研讨会暨中国劳动学会劳动关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界的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出席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论坛2009年专题研讨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农村委员会委员、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华福周主持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