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显色剂MDMC测定Mn(Ⅱ)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吗啉荒酸吗啉与Mn( Ⅱ) 显色反应的条件,确定在pH= 8 .0 ~8 .9 形成棕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496nm ,摩尔吸光系数ε= 4 .0 ×103 L·mol-1·cm - 1 ,应用拟定方法测定合成水样中Mn( Ⅱ) 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大气和水中的Fe(Ⅱ)和Fe(Ⅲ)二-2-毗啶酮苯甲酰腙(DPKBH)与Fe(Ⅱ)又与Fe(Ⅲ)络合[192]。加入铁中,DPKBH也与其它金属离子例如钴、铜、镍和锌等络合[1]。但是,在大多数大气、水系统中这些金属的浓度比铁浓度低...  相似文献   

3.
在磷酸介质中,Mn(Ⅱ)存在下,DAoPM和铬(Ⅵ)反应生成橙色物,λmax=480nm、ε=2.25*10^5L.mol^-1.cm^-1,铬(Ⅵ)含量在0-5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水样中铬(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Cu(Ⅱ)、吡啶与间苯二酚的显色反应,发现在pH=9.0NH3-NH4Cl缓冲溶液中,Cu(Ⅱ)、吡啶能与间苯二酚形成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8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5.0×104L·mol(-1)·cm(-1),配合物组成比为Cu(Ⅱ):吡啶:间苯二酚=1:2:1,间苯二酚浓度在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应用此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间苯二酚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吸附时间、电气石用量、初始溶液pH值、初始离子浓度和吸附温度等单因素试验,研究超细电气石粉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u(Ⅱ)、Pb(Ⅱ)和Zn(Ⅱ)的吸附性能。实验发现:超细电气石粉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超细电气石粉对Cu(Ⅱ)、Pb(Ⅱ)和zn(Ⅱ)的饱和吸附量分别是18.59、133.33mg/g和15.41mg/g。超细电气石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随着溶液的初始pH值和电气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超细电气石粉能够提高金属溶液的pH值。温度对超细电气石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超细电气石粉对混合溶液中的Cu(Ⅱ)、Pb(Ⅱ)和Zn(Ⅱ)的吸附属于竞争性吸附,其选择性吸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b(Ⅱ),Cu(Ⅱ),Zn(Ⅱ)。  相似文献   

6.
研究离子色谱(IC)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联用测定水体中铁形态的方法。用Shim-pack阳离子交换柱分离Fe(Ⅲ)和Fe(Ⅱ),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Fe(Ⅱ)和Fe(Ⅲ)的检出限分别为3.8ng/ml和7.7ng/ml。本方法已用于检测自来水和河水的铁的价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GM(1,1)模型,研究和提出了带有时间限制项的灰色非线性模型-NLGTM(1,1^s),初步应用表明,灰色NLGTM(1,1^s)模型具有较高精度,进一步拓宽了GM(1,1)模型在环境系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预测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的GIM(1)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跃霖 《环境科技》1995,8(2):26-29
利用灰色GIM(1)模型,预测了某地1995-2004个间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发展变化趋势。实例表明,GIM(1)和GM(1,1)更能反映原始资料提供的信息,精度优良,结论可靠,可以作为一种研究环境系统客观规律的新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9.
硝酸介质中冠醚萃取Sr~(2+)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硝酸介质中冠醚对Sr ̄(2+)的提取。结果表明在1,1,2,2-四氯乙烷为稀释剂时,二环己基-18-冠-6萃取Sr ̄(2+)效果最好,且当水相硝酸浓度为1.4M左右时分配比最大。用斜率法证明、Sr ̄(2+)与二环己基-18-冠-6萃合物组成为1:1。还研究了二环己基-18-冠-6-1,1,2,2-四氯乙烷体系对模拟国内高放废水中Sr ̄(2+)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同时脱除烟中SO2和NOx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用半胱氨酸合铁溶液同时脱除烟气中SO2和NOx,研究了「SO^2-3」对NOx脱除率的影响,半胱氨酸的再生。实验表明,烟气中SO2可以全部脱除;随「SO^2-3」的增加能增大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对NO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汞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Hg(Ⅱ)-meso-4-(4-TMAP)P-DDMAA-Tween80超高灵敏显色体系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显色体系在PH8.5~10.5的硼酸-氢氧化钠介质最为适宜,显色体系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450=4.8×10^5L/mol.cm,试剂空白在450nm处时等于零。在DDMAA,Tween80条件下,Hg^2+与Meso-4(4-TMAP)P的组成比为1:1。在0~10  相似文献   

12.
利用Cu^2+与水中的S^2-形成难溶的CuS,剩余Cu^2+的含量用T(4-MOP)PS4光度法测定,间接求得S^2-的含量。研究了沉淀和显色的最佳条件。在pH8.5左右,形成难溶的CuS,过量的铜在pH4.0用(T(4-MOP)PS4显色,然后用稀HCl酸化至pH2.3左右测定,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并探讨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用于水处理的Ca(OH)_2-PDADMA-PAM新方法,采用核法对兰州制革厂综合废水进行絮凝处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絮凝剂用量少,沉降速度快,产生的污泥量小,并对多种水质的处理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悬汞电极的线性扫描吸附伏安法研究了Cu(Ⅱ)与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络合物的吸附波,并对吸附波的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测定Cu(Ⅱ)的线性范围为5x10-9~1.3x10-mol/L,检测下限达1x10-9mol/L,并用此法直接测定了人发中的痕量铜。  相似文献   

15.
用Ca(OH)2-PDADMA-PAM法絮凝处理制革废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常青 《环境科学学报》1994,14(2):216-222
提出了用于水处理的Ca(OH)2-PDADMA-PAM新方法,采用该法对兰州制革厂综合废水进行絮凝处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絮凝剂用量少,沉降速度快,产生的污泥量小,并对多种水质的处理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甘蔗渣为原料,利用琥珀酸酐对甘蔗渣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化学改性甘蔗渣吸附材料(SA-MSCB)。利用SEM、XRD、FT-IR对甘蔗渣改性前后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H、吸附时间和Cd(Ⅱ)浓度对SA-MSCB吸附Cd(Ⅱ)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甘蔗渣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有效地在甘蔗渣中引入了特征官能团;SA-MSCB在pH为6.5时吸附效果最佳;SA-MSCB对Cd(Ⅱ)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在1 h内快速吸附Cd(Ⅱ);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60.23 mg/kg。此外,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类型土壤活化剂对实际污染土壤中镉的活化效果,并通过和SA-MSCB匹配实验选择出了最佳土壤活化剂——柠檬酸(CA),SA-MSCB和CA联用有望用于实际镉污染农田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水域地面水BOD5的预测实践,研究提出了稳健GIM(1)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参数估计运用最小残差绝对和算法,并探讨了其较常规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含异常值的系统的优点。实例表明,稳健GIM(1)模型比常规GIM(1)模型的预测更可行。  相似文献   

18.
几种聚电解质的合成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5种水溶性聚电解质:①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AM-DM);②丙烯酰胺-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AM-TM);③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④阳离子化聚丙烯酰胺(CPAM)和⑤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酸(AM-DM-AC)共聚物。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并就絮凝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聚合物均具有絮凝能力且出现两个聚沉点,絮凝能力与聚合物的链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与小球藻相互作用的研究是认识和评估利用小球藻治理重金属污染有效性及生态风险的重要依据。该文通过序批式实验考察小球藻对重金属Cd的吸附行为,同时探究Cd胁迫对小球藻生长规律的影响。首先,实验结果表明小球藻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完成的过程,但随着Cd(Ⅱ)浓度的增大,其吸附平衡时间越长;其次,随着Cd(Ⅱ)浓度增大,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5 mg/L Cd(Ⅱ)胁迫下,小球藻对数期的5 d平均增长率相比对照减少了78.23%;再次,洗去胞外重金属后,小球藻处理组的生长速率均有恢复,5 mg/L Cd(Ⅱ)恢复期的5 d平均增长率相比对照增加了190%;最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小球藻亚细胞结构发现经过5 d的恢复期有部分细胞器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20.
李国香 《交通环保》1996,17(3):18-25
亚太地区机动车尾气控制指南(续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6在用车的排放控制技术本文提供亚太地区在用车的排放控制措施重点是检查与维修(I/M)制度,制定了亚太地区在用车标准逐步统一的内容:——共同限值,——共同的测试方法,——共同的设备,I/M项目为排放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