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地质年龄的测定在地质科学领域内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较普遍应用的测定方法有 C~(14)、K-Ar、热发光、古地磁、氨基酸等。应用上述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确定地质年龄。但由于受方法本身的条件所局限,其测定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氨基酸年龄测定法对于测定新生代沉积物的年龄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近代氨基酸对映体的测定还可以用于确定样品是否存在现代污染。所以,氨基酸年龄法虽问世时间不长,却引起了地质界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2.
<正> 一、地质年龄测定与地质年代学 K-Ar法地质年龄测定是地质年代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U-Pb法、Rb-Sr法、Sm-Nd法、Re-Os法、C~(14)法、裂变径迹法、铀钍系法和沉降核类法等组成了测定新、老地质体(包括考古及宇宙体等)年龄的一门地质学中新分支学科。尽管先后出现过许多名称,诸如地质绝对年龄测定、放射性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以及许多以方法命名的名称,但它  相似文献   

3.
用于C~(14)年代测定的一种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分析精度,可测年代范围扩大一倍,所需样品量极少。此项技术是由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小组在罗彻斯特大学核结构研究所实验室发展起来的。 要测定生物组织的C~(14)年龄就需要测定样品中放射性C~(14)原子对普通C~(12)原子的比值。假定在大气二氧化碳中这两个同位素的比值是恒定的,只要测定保留下来的C~(14)量,就可以确定生物样品的年龄,因为C~(14)的半衰期是5730年,过了一个半衰期时间之后,其同位素比值只是其活着时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正> 老碳和现代碳的混合会给出异常的C~(14)年龄。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物的C~(14)年龄与已建立的一些地区地质年表有矛盾。在所研究的剖面中,C~(14)年龄非常高的沉积物中检出了各种微化石,有时也发现有大量的前第四纪孢粉型。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们多次接到送样者的来信,询问有关C~(14)数据倒置的问题。所谓C~(14)数据倒置和混乱,就是指柱状样品下层年龄值小,上层年龄值大的情况,或者同一柱状中几个C~(14)数据都没有规律。为此,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现撰成此文,与同行讨论,亦可作为对询问此问题的同志的一个答复。  相似文献   

6.
在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年代范围内,C~(14)断代法是应用最广泛、最可靠的方法。但C~(14)方法所能测定年代的上限仅五万年左右。事先将标本中的C~(14)同位素浓集,可将年代上限稍推向前。但浓集技术复杂,且需要的标本量很大,而在一般情况下所采得的标本量是不多的。如果能在不增加,甚至大大减少所需的最小标本量的条件下,把C~(14)法的年化上限推前,那对考古学及第四纪地质年代学都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测定地质年龄的裂变径迹方法是6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由于该方法测定的年龄范围很宽:样品适应性广:分析中消耗的样品量少;不需要质谱计分析,因此在许多领城(如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地球物理、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考古等)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裂变径迹年龄测定》一书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顺生、张峰、胡瑞英、刘京发编著、地  相似文献   

8.
最近十五年来,宇宙辐射对陨石影响的研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C~(14)主要由下面三种核反应产生:N~(14)(n.p)C~(14);O~(16)(p.3p)C~(14)和 O~(16)(n.2pn)C~(14)。第一种反应主要在地球大气圈中发生,它是放射性碳年龄测定法的基础。N~(14)(n.p)C~(14)反应在热中子能量区域截  相似文献   

9.
<正> 近十年来,J.L.Bada等人应用地质体中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应测定地质年龄和古温度的新技术,在测定古人类年龄或洞穴沉积层的相对年龄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种技术比起其他年龄测定方法——铀系法、裂变径迹法、古地磁法、热发光法和~(14)C法来具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它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不同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应几乎可以测定整个第四纪范围内的地质年龄,因此受到了我国地质年代学工作者们的注意。本文将介绍应用氯基酸外消旋反应测定骨化石年龄和所在环境平均古温度的计算方法、应用范围及其有关问题。文中部分数据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  相似文献   

10.
骨头是考古和地质领域常用的测年物质之一,由于它松散的结构特点,使得在埋藏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年轻碳的污染,从而造成~(14)C测年的不可靠性,但是由于其在考古~(14)C测年中的不可或缺性,因此需要对其测年的可靠性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有效的~(14)C-AMS测年前处理方案移除污染以获得准确的年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骨头的埋葬环境及保存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它测年结果的准确度,于是选用何种测年物质和分离技术及样品状况之间的权衡甚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骨头的~(14)C-AMS测年发展进行简要的综述,分别从骨化石在埋葬过程中的组成及性质变化、骨胶原的分析评价技术及各种前处理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纯化新技术进行了分析,此外也提及了采用逐步燃烧法作为一种新方法的尝试,认为此方法为骨头可靠~(14)C测年物质的获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希望本文能对以后的测年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正> C~(14)年龄测定是确定过去70000年内形成的含碳物质年龄的一种方法。自从1950年该方法获得成功以来,全世界已建立了100余个实验室,为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学等许多学科提供了大量年代学数据。它已被用来确定树木和动植物遗骸、木炭、海洋贝壳、淡水贝壳和其它碳酸盐沉积物及地下水和海洋中溶解碳等的年代;帮助人们确定了长时期内的  相似文献   

12.
古陶瓷、砖瓦是考古发掘中最常见的遗物,也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材料。确定古陶器制作的年代在考古学中是极待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成功地用热发光技术测定古陶瓷的烧制年龄。这一成功也为测定黄土等第四纪地质样品的年龄提供了新的途径。这里简略介绍用热发光技术测定古陶瓷、黄土地层年龄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引言直到1968年,JOIDES 开创深海钻井和取芯方案以前,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局限于埋藏深度小于50米深的未成岩的海洋沉积物样品。本工作叙述了五个钻井中的十五块岩样的分析。最深样品的取芯是534米(钻孔3)属中新世;年代最老的样品是从钻孔6(153米)取得的,属始新世。本研究我们试图去分析烃类。脂肪酸,色素(绿包素和卟啉)和氨基酸。对全部沉积样品中的有机碳和某些可抽提的以及不可抽提的残渣(例如:腐殖酸和干酪根)进行了 C~(13)/C~(12)比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第四纪地质工作者在解决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的任务时,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以及第四纪地物事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过去第四纪地层学的工作一般都是按照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的有关原则进行的。五十年代以来,C~(14)测定年代的方法获得广泛应用,但和一切测试方  相似文献   

15.
<正> 前言 克利尔湖位于主要属晚更新世的克利尔湖火山场北侧,是在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以北约120公里、四周由断层环绕、地震活跃的山间谷地中(图1)。1973年曾以这个湖的沉积物中钻取过8个13.9—115.2米长的连续岩心,最长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岩心4,它记录了这一大湖盆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沉积作用。该岩心的C~(14)年龄和对火山灰层对比都存在一些问题,这迫使我们采用另外的方法作为岩心的年代标尺。这里报道的是我们对岩心4沉积物所做的氨基酸地球化学研究在地质年代学上应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各种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方法和不同的矿物测定对象,所得到的年龄往往不一定能代表岩石的生成年龄。因为同位素计时方法主要是测定矿物对衰变子体(或衰变径迹)保持封闭体系以来的时间。早在六十年代,不少作者根据实验和地质证据就发现了不同矿物对各种衰变子体的保存性是受温度控制的。矿物形成后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考古学、人类学和地质学研究中,已经有了许多年代测定法,但~(14)C 法所测年龄的上限值为4—5万年,而 K—Ar 法所能测的年龄则超过百万年。此间留下一大段时间“空白”。ESR 测定的年龄正好填补了这段“空白”,而且它的测试对象比裂变径迹法更广泛。ESR 法测年龄是以查明天然物质中不配对电子的局部状态为基础的。自然界存在着由微弱射线辐照过的矿物、化石和考古遗迹,它们受到晶格级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正> 对114个石油样品以及与其有关的几个有机质样品的D/H和~(13)C/~(12)C比值进行了测量。原油的δD值,其范围在-85到-181‰之间,但Kenei气田的一个馏份(-250‰)例外。原油的δC~(13)值为-23.3——  相似文献   

19.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深入发展,对同位素年龄测试方法和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氩同位素稀释法(简称稀释法)则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用样量少等优越性。尤其对于低钾量和非常年青的年龄样品,当前是最有效的测试方法。我们在学习国内外实验室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所具体条件,建立起氩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年龄方法,设计一套具有自已特色的稀释剂制备、分样、标定和析氩装置,实验结果,对十几亿至几十万年的各种样品均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总结和对比了不同因素对~14C计年的影响及误差校正方法,认为合碳样品的~14C/12C初始比,不仅对~14C计年精度影响极大,而且比值本身对环境变化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年龄校正需要对样品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核实验形成大量的~14C(“弹-14)可以示踪碳在大气、海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三大碳储库之间的交换通量和滞留时间,“弹-14”在大气、海洋和土壤中的分布可以解决洋流的变化、大气与海洋的相互作用、温室气体CO2的源和汇等许多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