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酸性矿山排水被动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产生及危害,以及国内外处理酸性矿山废水技术的最新进展,对酸性矿山废水(AMD)处理方法从主动处理技术和被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了介绍,主动处理技术主要是中和法,此方法使用碱性化学物质(主要包括:石灰、石灰石、苏打、苛性碱、过氧化钙、氨等)中和AMD。被动处理方法是利用自然产生的化学物质和生物过程处理AMD,被动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缺氧石灰沟,垂直流动系统(如连续碱度产生系统),转换井,石灰塘,可渗透反应墙法,石灰石过滤床(LSB),矿渣过滤床(SLB)和敞口石灰渠道。并将主动处理技术与被动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2016,(Z1)
为研究中和-沉淀-混凝工艺中不同沉淀剂对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广东省大宝山矿槽对坑尾矿库废水为例,采用3种常用的沉淀剂(硫化钠、碳酸钠及DTCR)构成3种组合沉淀工艺(分别为L-SS-F,L-SC-F与LDTCR-F)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L-SS-F与L-SC-F工艺中,硫化钠与碳酸钠的投加量分别达到100,200 mg/L,废水中除Mn以外的其他重金属去除率高达94%~100%;在L-DTCR-F工艺中,DTCR投加量达到40mg/L,废水中所有重金属的去除率均在94%以上。3种组合沉淀工艺的药剂费之比为L-SS-F∶L-SC-F∶L-DTCR-F=1∶1.3∶1.5。建议对于ρ(Mn)25 mg/L的酸性矿山废水,可采用硫化钠作为沉淀剂;对于更高Mn含量的酸性矿山废水,可采用DTCR沉淀技术。 相似文献
4.
酸性矿山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分析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污染物及危害,叙述了几种主要的处理技术:中和法、硫化沉淀浮选法、微生物法和人工湿地,并介绍了它们的机理、特点及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情况,由此对我国的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技术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6.
矿山酸性废水综合治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阶段中和沉淀法、阶段中和—硫化钠沉淀法、阶段中和—H2 S沉淀法综合治理矿山酸性废水的试验结果 ,确定选用四段中和—H2 S沉淀法治理含铝量高的矿山酸性废水 ,使处理后的水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并从中回收了铜、锌、锰等有价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7.
连续处理酸性沉钒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续处理酸性沉钒废水的研究程正东(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北京100081)目前存在多种提钒废水处理方法,如FeSO4法、铁屑法、SO2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FeSO4法存在净水剂耗量高,净水渣二次污染等问题;铁屑法处理成本低,但存在腐蚀钝化现象,净水效... 相似文献
8.
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技术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酸性矿山废水(AMD)是矿山废水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废水,其产生原因和治理技术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介绍了酸性矿山废水的主要产生原因,综述了国内外治理酸性矿山废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湿地法等,讨论了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酸性矿山废水技术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2):1-8
水体浮游真菌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为探明水库水体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该文运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诊断水库水体真菌群落结构的异质性,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真菌群落与各水质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酸性矿山废水(AMD)影响的水库水体EC、DO、SO_4~(2-)及重金属值较高,而pH和DOC含量较低。pH变化范围在4.78~6.13,SO_4~(2-)浓度范围在384.13~718.66 mg/L,EC变化范围在399.00~1 177.00μS/cm。水体真菌群落高通量DNA测序共发现2 073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隶属8个门20个纲240个属,各水库水体优势菌门主要有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和顶复亚门(Apicomplexa)是未受酸性矿山废水影响水库水体中除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壶菌门外的2个优势门类。主成分分析表明Ascomycota、Basidiomycota和Chytridiomycota受DO正向调控,而与pH、EC、NH_4~+-N、DOC、SO_4~(2-)及各重金属离子(Pb~(2+)、Mn~(2+)和Ni~(2+))呈负相关关系。DOC、水温、pH、总磷(TP)正向调控浮游真菌Mucoromycota和Apicomplexa,其中与DOC正相关性在p0.01水平,与水温在p0.05水平, EC、Eh、DO、NH_4~+-N、总氮(TN)及各重金属离子(Pb~(2+)、Mn~(2+)和Ni~(2+))与Mucoromycota和Apicomplexa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TN达p0.05水平。由此推测受AMD影响与未受AMD影响水库水体浮游真菌群落与水质参数关系存在异同之处。该研究结果为受AMD影响下水库水质参数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偶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铜陵相思谷尾矿用于处理酸性矿山排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相思谷尾矿是夕卡岩型矿床尾矿的典型代表,以富含碳酸盐为特征.为了考察该尾矿砂在AMD淋滤作用下重金属的迁移行为及用于处理AMD的有效性,研究在自行设计的动态实验柱中填充尾矿砂,在保持进水理化性质不变的条件下对其进行80 d的连续淋滤实验,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出水的成分,实验结束后对尾矿砂中元素赋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出水pH值始终维持在7.5以上;Cu、Zn、Fe离子浓度分别保持在0.1、0.4、1 mg.L-1以下;尾矿砂的渗透系数逐渐降低,由初始的0.23 cm.s-1降至实验结束时的0.10 cm.s-1;固体中元素赋存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进水Cu2+、Zn2+主要通过2种作用被固定:Fe氢氧化物的吸持和自身沉淀(形成碳酸盐).研究发现铜陵相思谷尾矿具有较强的酸中和潜力,在中和过程中不仅不会产生重金属离子的淋滤迁移,相反会对其产生沉淀和吸附,因此,可以考虑将该尾矿作为AMD处理的有用材料进行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1.
12.
酸性矿山排水污染的水库水体酸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开发产生的酸性排水导致下游水体酸化,严重破坏水域生态平衡. 以受酸性矿山排水(Acid Mine Drainage,AMD)影响的水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库表层水、界面水和沉积物孔隙水中水质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水库水体酸化特征. 结果表明:表层水、界面水pH分别为3.22~3.38和2.70~3.02,水库上覆水体严重酸化,沿沉积物剖面向下酸化程度逐渐减弱;上游AMD在水库水体中存在自然净化过程,而表层沉积物可再次提高上覆水体酸度;沉积物孔隙水ρ(SO42-)极高(0.29~11.85 g/L)且在垂向剖面上变化波动较大,可能与沉积物中次生矿物的形成转化、季节及其他外界条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稻草和污泥为碳源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山排水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污泥为硫酸盐还原菌(SRB)接种菌群,分别添加等量稻草和乙醇,研究了SRB以不同碳源处理酸性矿山排水(pH=2.5)的过程及不同碳源对硫酸盐还原和重金属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外加中和剂的情况下,污泥中的碱性物质可在反应开始的1 d内迅速中和酸性矿山排水的部分酸度,使反应体系pH值从2.5升至5.4~6.3,利于SRB的生长.污泥中含少量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体系中仅含污泥时,SO24-还原率最低(65.9%).添加稻草可促进SO24-还原(79.2%),因为污泥中的水解菌加速稻草分解,为SRB提供相对充足的碳源.添加乙醇为对照试验的体系中SO24-还原率最高(97.9%).含污泥的反应体系Cu2+去除率均高于99%,SRB驯化前Cu2+的去除主要归因于污泥的吸附作用.以稻草和污泥为碳源可实现低成本酸性矿山排水处理,对矿山环境的原位修复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矿山尾矿渣中硫化物的氧化作用易形成酸性矿山废水(AMD)和重金属污染,而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次生矿物对控制重金属污染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XRD和SEM等主要手段,对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槽对坑酸性矿山废水四种不同颜色沉积层的次生矿物种类及其形貌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沉积层均有丰富的次生矿物。从上到下,次生矿物种类从简单变复杂多样。尾矿砂层(S1)次生矿物种类主要为叶绿矾、针绿矾、黄钾铁矾;赭色层(S2)主要次生矿物有磷铝矾、七水铁矾,四水白铁矾、黄钾铁矾等;灰绿色沉积层(S3)主要有水砷铁矿,镁叶绿矾、赤铁矾及较丰富的李时珍石;S4层主要有黄钾铁矾、施威特曼石、铁明矾、水绿矾、镁叶绿矾等。其中黄钾铁矾是最常见的次生矿物,主要呈片状、菱面体状,与施威特曼石共生;施威特曼石也相对较富集,呈海胆状、放射状、鳞片状、球状等集合体产出;石膏较富集,呈完整晶体出现。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受到次生矿物的影响;次生矿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净化酸性矿山废水中有害元素,减少酸性矿山废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酸性矿山废水天然中和形成的富铁沉淀及其环境属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集了云南王家滩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与溪流中和后的溪水与沉积物, 运用谱学及电子显微分析等方法,对采集样品的化学及矿物学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王家滩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在与未污染溪水中和时, 酸度和电导率均显著降低, 但元素的浓度变化不很一致, 沿水流方向,除Fe3+、SO2-4、 Ca2+等少数元素, 大多数元素的浓度都未发生明显的降低. 中和成因沉淀物具有富铁的特征,矿物组成以水铁矿为主, 此外在下游沉积物中还见有少量针铁矿及纤铁矾. 其中上游中和区水铁矿以2线水铁矿为主, 下游以6线水铁矿为主. 而各处沉积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且均为外层以2线水铁矿为主, 内层以6线水铁矿及针铁矿为主. 以水铁矿为主要矿物的中和沉积物对各种有毒有害元素具有较强的吸持作用. 对这些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成因上,pH值和SO2-4的浓度共同控制了水铁矿的形成;在重(类)金属吸持方面,水铁矿的迁移及相应的对AMD中重(类)金属的自净化作用受中和区域的水动力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酸缓冲容量对污泥屏障重金属再溶出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活动,污泥屏障可用来固定尾矿堆场的重金属.针对尾矿风化淋滤形成的酸性采矿废水(acidmine drainage,AMD)与污泥屏障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已固定重金属再次溶出问题,通过酸滴定实验,研究了不同厌氧培养时间的污泥悬液的酸缓冲容量及其对重金属再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悬液酸缓冲容量与悬液固液比成正比,并随着厌氧还原程度的加深而增加.碳酸盐缓冲体系和有机质缓冲体系对污泥悬液酸缓冲有重要意义.酸滴定实验发现,随着pH降至6.2以下,重金属Zn、Pb和Cu开始快速溶解释放,且释放量符合ZnCuPb.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污泥屏障在AMD渗透条件下酸缓冲容量消耗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厚度2.0 m的污泥屏障,即使在10.0 m水头的AMD渗透酸化条件下,有效酸缓冲容量经历666 a之后才能被耗尽,在此时间内污泥屏障具备对重金属的生物化学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18.
矿业开发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是严重的,而表层岩溶水是喀斯特地区居民的主要水源之一,具有典型的脆弱性. 因此,研究酸性矿山水对岩溶水质的影响尤为重要. 以兴仁县交乐高砷煤矿区为例,从水化学角度研究高砷煤矿废水对矿区周边表层岩溶水水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酸性矿山排水中ρ(SO42-)和溶解态金属中ρ(Cd),ρ(Cu),ρ(Zn),ρ(Mn)和ρ(Fe)高,pH低;矿山废水主要影响下游溪流地表水及其流经的岩溶管道水体的水质,对当地居民的正常使用影响较大;pH沿溪流方向逐渐升高,而水体中主要离子浓度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与酸性矿山排水没有水力联系的周边支流及泉点目前尚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