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主要考察了尼克酰胺和核黄素提高红串红球菌USTB-03对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脱硫活性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初始浓度为10 mmol/L的尼克酰胺,脱硫比活性由原来302.4 mmol 4,6-DMDBT/(kg细胞干重·h)增加到476.4 mmol 4,6-DMDBT/(kg细胞干重·h),提高了57.5%。添加初始浓度为25μmol/L的核黄素,脱硫比活性增加到了465.8 mmol 4,6-DMDBT/(kg细胞干重·h),提高了54%。无论是采用微量的尼克酰胺或核黄素都可以大幅度提高红串红球菌USTB-03对4,6-DMDBT的脱硫活性,在此研究领域尚未发现有研究报道。尼克酰胺和核黄素分别是NAD和FMN的主要成分,可以促进脱硫关键辅酶FMNH_2的生物合成,因此,大幅度提高了红串红球菌USTB-03对4,6-DMDBT的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3.
从某石油化工厂的气浮池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降解二苯并噻吩的菌株DBZT,经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GC-MS分析菌株的发酵液,表明该菌株能将二苯并噻吩还原生成联苯。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苍白杆菌DBZT在煤炭脱硫过程中煤粒度、菌液接种量和浸滤时间3个因素的组合对其脱硫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各因素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浸滤时间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浸滤时间为24 h,煤粒度小于0.094 mm,接种的细菌数量为3×106cfu/g煤样的条件下,菌株DBZT脱去全硫的效果最佳,达到16.28%。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玉米秸秆生物炭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的性能。阳极以S2-为单一电子供体,阴极以NO3-为电子受体,以碳毡为对照电极,考察玉米秸秆生物炭电极用于生物燃料电池同步脱硫反硝化的电化学性能、产电性能以及污染物去除能力,分析了不同硫氮质量浓度比对生物炭电极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除硫效率以及输出电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电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现了更高的交换电流密度(22.42×10-3 A·cm-2)和更低的电荷转移电阻(4.24Ω)。与碳毡电极相比,玉米秸秆生物炭电极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输出电压和最大功率密度分别提升了18.91%和16.67%。当硫氮比为5:4时,反应器脱硫反硝化和产电能力最佳。阳极室S2-出水质量浓度由120 mg·L-1降至1.08 mg·L-1,去除率为99.1%,其中76.52%转化为SO42--S,阴极室NO3--N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生物脱硫反应器酸化问题,研制出一种具有pH缓冲能力的生物填料。填料主要由碳酸钙﹑纯丙乳液和羟丙基纤维素制得。填料在水中浸泡6个月不会分解,吸水率大于20%。考察填料pH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填料能将pH=5.0水溶液调节至pH=6.5以上。选取缓冲能力较稳定的BT50填料填充于反应器,以排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挂膜,5个循环后反应器有效体积内的最大固定化菌体数量约为5.86×108cells/mL,并且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速率基本稳定,表明该填料可用于生物挂膜。在长达50 d脱硫实验中,H2S脱除率均在95%以上,整个脱硫阶段不再加入任何pH调节剂,反应器内pH仍能维持在6.7~7.1之间。 相似文献
6.
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轻质陶粒生物滴滤塔处理摸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探讨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能有效同时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可达99.9%和88.9%。为获得最佳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气负荷应分别<140 g/(m3·h)和20 g/(m3·h),循环液pH=7~8,空床停留时间为30.28 s,喷淋密度为8.81 L/(m3·h)。 相似文献
7.
8.
为探究高效同步脱硫脱硝的生物工艺,以生物转鼓反应器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好氧条件下SO2质量浓度、NOx质量浓度、营养液体积和气体停留时间(EBRT)的变化对生物转鼓同步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并用动力学模型拟合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转鼓同步脱硫脱硝最适条件为SO2质量浓度1 200 mg·m−3,NOx质量浓度800 mg·m−3,营养液体积20.6 L,气体停留时间(EBRT) 75.36 s;SO2过程净化主要受液相传质控制,NOx传质过程由生物相和液相协同完成;修正求得了能较好描述好氧条件下生物转鼓脱硫脱硝效果的动力学模型,因存在生物相、液膜、污染物流动等变量与假设的差异,SO2和NOx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分别有2.68%和3.18%的平均绝对误差;在最佳条件下,SO2和NOx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81%和92.98%,平均去除负荷分别为55.50 mg·(L·h)−1和35.53 mg·(L·h)−1,且出气质量浓度均低于100 mg·m−3。可见,生物转鼓是一种可行的高效同步脱硫脱硝生物工艺。 相似文献
9.
脱硫废水水质复杂、含有重金属,处理难度很大,为此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脱硫废水处理技术——蒸发塔技术,可以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在实验室搭建了小型蒸发塔实验台,对脱硫废水的蒸发特性、热量衡算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导流板角度一定的情况下,脱硫废水主蒸发区在塔体中心位置,随着脱硫废水处理量的增加,主蒸发区域向塔壁和塔体下部偏移;导流板角度减小,高温区下移;雾矩受给液量和雾化器转速的双重影响,给液量越大,雾矩越大,转速越大,雾矩越小;塔径一定的条件下,适当调节进风量和导流板角度可增加脱硫废水的处理量;模拟计算表明,蒸发系统抽取热烟气量较少,不会对电厂热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微生物法煤炭脱硫,研究了煤粉粒径、煤浆浓度、初始pH值、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接种量、微波辐照时间、脱硫周期等因素对微波预处理和微生物联合脱硫效果的影响,同时以单纯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煤炭脱硫作对照.在煤样粒径为200目(<0.074 mm)、煤浆浓度为10%、初始pH为2.5、菌体接种量为10%、微波辐照时间3 min、脱硫周期4 d、温度30℃、摇床转速为160 r/min条件下,微波预处理和微生物联合作用对煤炭中全硫的脱除率可达51.3%.该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和微生物联合煤炭脱硫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微生物脱硫周期.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脱硫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废塑料处理处置现状、国内外废塑料裂解制油生产、裂解油作为燃料油的应用前景、我国缺乏评价废塑料裂解制油的方法,提出制定一套用于评价废塑料裂解制备燃料油的清洁生产水平方法。将废塑料裂解制油清洁生产评价体系逐级进行分解,形成3个评价层次:目标层、5个准则层、20个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个层次对上一层的评价权重;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及实际生产数据,对评价指标中的定量指标进行赋值,确定评价指标基准值;利用线性综合加权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含硫无机物对克雷伯氏菌NIII2发酵产絮凝剂特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未外加硫或投加足量硫化钠时,NIII2菌,因易产酸,絮凝剂产量低,约2.14 g·L-1;而投加足够(16 mg·L-1,以硫元素计)硫代硫酸钠和硫酸钠时,絮凝剂产量提高,最高可达9.03 g·L-1。与未外加硫相比,外加足够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能使絮凝剂中蛋白质相对含量分别提高29.8%和25%,并提高絮凝剂中总巯基、二硫键含量以及Zeta电位,致使絮凝剂粒径可广泛分布于0.5~3.3 μm范围内,且大粒径分子所占比例提高,聚合度增大,从而稳定絮凝剂活性和性能。投加8.0 mg·L-1絮凝剂,2 g·L-1高岭土所产生的SS去除率达93%左右。NIII2菌所产絮凝剂为糖蛋白类,未投加含硫无机物或投加硫化钠时所产絮凝剂为O-糖苷键相连的糖蛋白,而投加硫代硫酸钠、硫酸钠时所产絮凝剂则为絮凝剂为非O-糖苷键糖蛋白。 相似文献
14.
Dou Zhang Zhiwei Li Jiguo Qiu Shanshan Zh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B》2016,51(10):688-694
A new species of Rhodococcus, designated strain MZ-3, which could degrade acetochlor efficiently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e isolate could degrade and utilize acetochlor as the sole source of carbon, nitrogen, and energy for growth.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degradation and growth of MZ-3 were pH 7.0 and 30°C.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is strain could completely degrade 200 mg/L of acetochlor within 12 h of incubation. During the biodegradation process, the enantioselectivity of the strai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chira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system. However, no obvious enantioselectivities were found. 2-chloro-N-(2-methyl-6-ethylphenyl) acetamide (CMEPA) was detected as the intermediate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analys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train MZ-3 might be a promising microorganism for the bioremediation of acetochlor-contaminated environments because of its acetochlor-degrad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Ni-Y分子筛对燃料油中二苯并噻吩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Y型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Ni-Y分子筛吸附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低温液氮吸附法、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Ni-Y分子筛进行表征,使用静态吸附方法考察吸附条件对分子筛吸附燃料油中二苯并噻吩性能的影响,并使用Langmuir-Freundlich(L-F)方程对分子筛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Ni2+离子的改性对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影响不显著。吸附过程中,吸附时间、剂油比以及芳烃类物质的干扰,都对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利用L-F方程拟合,计算出25℃时Ni-Y分子筛对二苯并噻吩的饱和吸附量为72.9 mg/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