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产于火成岩(侵入岩、火山-次火山岩)断裂带中的脉状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矿床的形成明显滞后于火成岩的成岩时代,属后成矿床,成矿多发生在地下500~3000m处,断裂构造使其与地表导通,形成开放半开放体系;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至少有一部分矿床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已团结成岩的火成岩;成矿流体有大气降水成分及与主岩不同期的岩浆热液成分;成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岩脉侵入带来的热液使早期的岩体遭受蚀变,蚀变过程中金等成矿元素析出并在断裂构造中沉淀成矿;二是下渗的大气降水在深部被加热,萃取岩石中的成矿元素而形成含矿溶液,这种分散在岩石中的溶液,在构适应力作用下汇聚到构造薄弱带——断裂中,因降温减压而沉淀成矿。概括地说,这些矿床是通过热液对火成岩(矿源岩)的改造而形成的,可称之为火成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2.
生油岩五环芳烃的热演化及成熟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中生界生油岩中的五环芳烃化合物的热演化呈规律性变化。成熟度较低的样品中的含量较高,苯并芘和苯并荧蒽的含量较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含量逐渐下降,而苯并芘和苯并荧蒽的含量不断增多,这表明两者的成因及其演化途径不同。前者可能为有机质早期演化的产物,而后者主要来自环化和芳构化作用。生油层剖面样品分析资料表明,苯并[e]芘/和(苯并[e]芘+苯并[a]芘)/之比值是良好的成熟度参数,它们可指示生油岩成油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在寻找空间上和成因上经常与酸性火成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床时,某些能借以区分含矿岩体的标志具有很大的价值。花岗岩类中副矿物的平均含量及副矿物中稀有元素的平均含量可以作为这样的标志。 花岗岩类中副矿物的含量 如果把花岗岩浆的成矿能力看作是分散在岩浆中的稀有和金属元素在岩浆晚期和岩浆期后阶段富集的能力,则它的最首要标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近年来发表的碳酸盐生油岩方面的文献,尤其是那些详细论述了生油岩岩性和其沉积环境以及生油岩中的有机质等方面的文献。业已证明,适用于其他生油岩的沉积和环境判据,对于碳酸盐同样是有效的。有证据表明,这些生油岩中的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是微不足道的。所强调的另一特征是“同生源”。文献中列出的证据要求人们重视两种“同生源”模型:1)油气完全是在原地形成并储集起来的;2)油气形成后经过运移并在碳酸盐杂岩体中储集起来。模拟实验得到的结果,无论是已发表的还是未发表的,都将说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正> 前言 在某些矿床中,看来,至少有部分成矿金属是由围岩供给的。例如,在马来西亚东部马木特斑岩铜矿床中,浸染于蛇纹岩中的黄铜矿与浸染于蚀变石英二长岩斑岩中的黄铜矿相比,前者的镍含量高。因此,各种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数据,在探讨构成矿床的金属来源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种微量元素中,用于这种研究的通常只有镍和钴。本文搜集与整理了火成岩的镍和钴的地球化学数据。 从38种已出版的原始资料中搜集了大约540个数  相似文献   

6.
微区有机质激光热解GC/MS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分析技术。它利用激光的高相干性和高平行性准确地聚焦于有机质表面某个微小区域内 ,使之发生热降解而产生能反映有机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分子级产物 ,借助GC/MS系统进行分离和鉴定。这一新技术为生油岩和煤中单个显微有机组分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 ,在生油岩评价、油气源对比和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 为迎接第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大会的召开,配合重点基金课题“低温成矿中有机质的作用”和“生物成矿作用”的研究,我们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组织了一期以“有机质-金属关系”为主题的有机地球化学特辑,主要介绍近年来有机质与金属成矿作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及生油岩热演化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以此向第五届有机地球化学大会献礼,并供我国同行及关心有机地球化  相似文献   

8.
<正> 地质体中有机质按其生物来源分为浮游植物、细菌、浮游动物和高等植物四大类。世界上大多数工业性石油储量主要来源于海相腐泥型生油岩;我国石油勘探实践证明,大型湖泊的深湖、半深湖沉积岩系可作为特大型油田的生油岩,其中富集了大量水生生物淡水藻类和细菌有机质;澳大利亚、印尼和我国部分地区的勘探实践证实,石油聚集也可来自主要由高等植物(陆生)有机质组成的烃源岩。正如陆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有潜力生油岩的种种有机和无机的热成熟度指标,通常用来确定生油窗的位置(Héroux,et,al,1979)。这些有机质成熟度地球化学指标反映了时间和温度的累积效果,用上述指标确定的生油窗门槛值,只提供了一种静态信息,即只确定生油窗随时间变化后的目前位置。采用这些指标鉴别有潜力的生油岩时,明显或不明显地要作一些假设,如生油窗的位置应该是  相似文献   

10.
在西西里岛东南部的拉古萨盆地中,被认为是主要生油岩的诺托组(上三叠统)和斯特雷佩诺萨组(下里阿斯统),是由毫米级至米级的粘土岩、泥灰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 除描述了沉积学特征和矿物学特征外,还描述了有机质的特征。采用生油岩评价技术和离析的干酪根,分析了未成熟样品中的有机质。就总有机碳(TOC)来说,最富含有机碳的沉积物(TOC>3%)通常是粘土。然而,所有岩石类型的氢指数(HI)非常高(HI达900)。干酪根的H/C原子比在1.2—1.6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干酪根的O/C原子比的分布范围相当大,确定两极干酪根的成分是可能的。用OPTIM法计算了每个极的典型有机样品的裂解动力学参数。 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测结果,讨论了典型沉积物,尤其是纹层岩中有机质含量与性质的变化。提出了一种确定古环境的方法,概述了最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的条仵。一般的环境是局部坍塌的三叠纪碳酸盐台地。生油潜力最大的岩石既不与诺托组的藻类沉积纹层岩有关,也不与斯特雷佩诺萨组的盆地粉砂质相有关,而是与这些相内的黑色页岩夹层和富含粘土的纹层岩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 七十年代以来,用孢粉颜色指标确定有机质成熟度是国外石油公司在研究生油岩时广泛开展的项目。近两年来,国内的一些石油普查勘探部门陆续引进了这一方法。当前,我国正在寻找深部油气资源,并开展大陆架找油研究,这就愈加需要尽快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为了探索沉积物中油气生成潜力,采用了各种指标来研究生油岩的油气成熟度,孢粉颜色是讨论有机质成熟度和评价生油岩的重要指标之一。此方法具有获得结果快、设备简便、费用少等优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涉及活生物或碎屑碳质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常常用来解释富有机质沉积层中金属元素的优先富集,以及某些沉积矿床中各种有机组分与金属元素的伴生关系。尽管观点上的某些差异取决于所考虑的金属(Pb-Zn-Cu,U,Au)及地球化学环境或地质背景,但是有关涉及有机质的金属富集机理的观点或多或少与矿石沉淀的成因模式趋同发展。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和活生物富集各种金属的能力,首次使得研究人员重视生物聚集过程。其次,对腐殖酸和海洋物质的吸附特性和配位体特征的评价,使得人们强调金属螯合机理。对有机质有限的交换阳离子能力的认识和对主要元素与微量元素争夺螯合位置的认识,使得人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还原反应上。硫酸盐与有机质形成的还原硫类型,基本上被认定为许多金属的大吸收器(sink):形成金属硫化物后直接沉淀,与金属硫化物共沉淀或还原非亲铜元素。然而,生物和非生物途径的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发展条件(有机质、温度)仍有争议。同样,有机质直接还原金属(没有任何硫类型参与)的可能性也知之甚少。所有的机理在表生富集过程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长期以来,同生矿床被认为是沉积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例如,含铜页岩、碳酸盐岩型Zn-Pb矿)。然而,岩相学,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资料以及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结果都表明,  相似文献   

13.
为深化对广西南部地区印支期造山运动深部动力学机制的理解,采用该地区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取其源区熔融温度以及成分特征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广西南部三叠纪强过铝质火成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印支期后碰撞构造背景中。它们的Al2O3/TiO2小于100,CaO/Na2O多数大于0 3、少数小于0 3。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的Al2O3/TiO2与其SiO2含量有正相关趋势,而CaO/Na2O与SiO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些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强过铝质火成岩部分源于泥质岩的部分熔融,部分源于砂岩或正变质岩的部分熔融,但不排除后者可能是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物和玄武质岩浆相混合的结果;同时这些强过铝质火成岩形成源区的温度高(>=875℃)。因此,广西南部三叠纪时期的深部能量来自以底侵玄武岩浆加热作用所体现出来的软流圈地幔的平流热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 孢粉颜色指数是油气勘探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室计划研制提供此项指标测定用的全套标祥。 确定生油岩成熟度和石油演化阶段是油气勘探中地质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普查勘探中划分成岩阶段、确定生油岩有机质的变质程度和油、气生成与破坏的界限虽已有很多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但是孢粉的颜色指数却是其中最简单、实用和比较有效的,现已为各国石油公司普遍采用于评价生油岩的成熟度,只需有一台普通显微镜和一套孢粉色级标样就可建立这项指  相似文献   

15.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生油层段 ,精细研究发现沙河街组主力烃源岩在岩性岩相组合、有机质性质和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通过分析盆地的沉积体系和演化序列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发展演化阶段 ,从湖盆形成早期的欠充填阶段经过平衡充填到最后的过充填 ,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盆类型演变旋回过程 ,它们分别对应于岩石地层单元中的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和沙三中、上亚段。由于湖泊充填过程的阶段性导致了各充填单元烃源岩有机质的组成成分、有机质的保存条件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差异性 ,而这些特征的差异性正说明了湖盆的充填过程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主要油气田都位于从北海道中部延伸到本州东北部的地区。主要产油气地层一般是秋田盆地的中中新统(约12~10Ma)女川组和其它盆地的同位地层。这些地层组主要由燧石岩、硅质页岩、硅藻岩、泥岩、泥灰岩和酸性火山碎屑岩组成。用岩石评价仅分析得出的相当于女川组的青森盆地的中新统大枥和女川组源岩的生油潜力表明,与该盆地的其它地层组相比,其生油潜力具最高值。TOC、S1和S2的平均含量一般增高的顺序是泥质岩→硅藻岩→硅质页岩→燧石岩。对质页岩的有机质属于Ⅰ型,泥庙岩的属于Ⅲ型,而硅藻岩和送石岩的则为Ⅱ型和Ⅲ型之间的过渡型。这些岩石的有机质的成熟度一般比平均源岩要低。除了n-烷属烃和芳香烃外,通过热解气相色谱还在干酪报产生的烃类中发现了许多未知成分。根据芳香烃(甲苯十p-二甲苯)、轻n-烷属烃(C8~C10)和重n-烷属烃(C11~C20)的相对含量,这些岩石可分为三类:轻n-烷属烃和普通芳香烃(主要是燧石岩)类、富重n-烷属烃和贫芳香烃(主要是硅质页岩)类和贫轻n-烷属烃和富芳香烃(主要是硅藻岩)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沥青的豆甾烷、麦角甾烷和胆甾烷的成分比可以证明,有机质的类型具开阔大洋成因性质。成熟度的化学指示剂(如CPI和甾烷与三萜烷的异构化)可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油岩样品中的中性氮系列化合物含量和组成变化的系统研究 ,指出了含氮化合物的热演化规律和形成机制 ,含氮化合物是沉积有机质成岩演化的产物 ,其含量和组成明显受控于有机质成熟度 ;认为 1- / 4-甲基咔唑、苯并 [a]咔唑 /苯并 [c]咔唑等比值可作为成熟度参数。  相似文献   

18.
在亚拉巴马州西南部,侏罗系斯马科弗组藻类碳酸盐泥岩是中生界储集层中原油和凝析油的主要生油岩。这一解释依据的是一些页岩(诺夫利特组、海恩斯维尔组、特里尼蒂群、塔斯卡卢萨群)和碳酸盐岩(斯马科弗组)样品中的原油、凝析油和有机质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潜在的和可能的生油岩分别赋存在塔斯卡卢萨群和斯马科弗组中。斯马科弗组碳酸盐岩的可抽提有机质,其分子和同位素特征类似于侏罗系石油。 尽管亚拉巴马州西南部的侏罗系原油与凝析油具有相似的成因,然而其成分由于热成熟度和有机相/岩相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有机相反映了不同盆地中生油岩的不同沉积条件。密西西比因蒂里厄索尔特盆地(以下简称为MIS盆地)以较连续的海洋至超盐度环境为特征,而马尼拉和科尼卡海湾周期性地具有较低的酸度,岩屑和陆源有机质有较大量的输入。 亚拉巴马州西南部休罗系岩石中的石油和有机质,显示出一系列热转变作用。储集层中烃的天然气含量随埋藏深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高。在温度高于130℃的一些储集层中,凝析油在同位素组成上富含重硫——显然来源于侏罗系蒸发盐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这一作用还导致了该天然气中H_2S和CO_2含量的增高以夏凝析油中饱和烃含量的减少。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可能取决于储集岩的矿物成分?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1967年《元素的起源和分布》会议以来,人们对微量元素在火成岩形成过程中行为的了解的发展情况。要全面地评述这种发展状况是不可能的,所以本文只讨论主要是镁铁质火成岩中的稀土元素。关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一篇比较全面的评述见Haskin和Paster(1978)。对地球化学研究来说,稀土元素特别重要,这是由于稀土元素彼此具有相似的行为,还由于最近获得了Sm-Nd同位素系统资料。作为单个样品多元素分析的一部分,稀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粉末状生油岩样品进行水热解,研究了北海生油岩中有机化合物的形成与成熟度的关系。应特别强调的是水溶性有机酸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的组成(与油田水样品相比较)。研究者发现了类似的组分,但从定量角度看基质吸附效应并不重要。本文还讨论了酸相对于油生成的时间。对水相中某种挥发性有机酸的实际浓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也作了测定,同时采用长岩心渗流装置,对通过水饱和砂岩的原油对液体流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