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1:50万土地资源图的分类系统原则、依据、标准或指标体系,以及制图方法、颜色设计等制图理论和技术问题,对编制各类土地资源图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多元统计分析研究江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地域分异,结果表明,全省光、热、水资源的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带性不甚明显,总资源的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影响江西省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全省可分为6个农业气候资源地域区、15种地域类型,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型可以划分为3层。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双版纳夜雨资源的农业气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夜雨及雾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夜雨、雾雨的形成机制及其农业气候意义。结果表明,本区降水呈夜雨与昼雨相均衡的状况,夜雨率达545%~577%,尤其是雾季和干热季可分别达714%、706%。夜雨形成多是山风环流造成的地形雨,雨强小,雨时长,因而对作物的有效性高。夜间雾雨则在作物生态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部分缓解干旱季节作物需水的不足。因此,深入探讨夜雨和雾雨资源是制定有效防御干旱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世界谷物产量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谷物产量的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有明显地区差异。谷物产量的综合气候资源利用效率以欧洲最高,为2.78,其后依次是北美洲1.43,大洋洲1.43,亚洲1.40,南美洲1.12,非洲最低,为0.61。相对光能利用率(%)从0.03(安哥拉)至0.76(荷兰),热量利用效率(kg/1℃·ha)从0.03至2.03(荷兰、瑞典),降水量利用效率(kg/·ha)从0.35(安哥拉)至8.71(荷兰)(表1-4)。光热、降水量与作物要求的条件配合较一致的地区,谷物转换效率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容易发挥效率。世界农业气候资源谷物利用潜力很大。中国比高产国家利用效率低主要是单产利用效率低,应以提高单产的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世界谷物产量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谷物产量的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有明显地区差异。谷物产量的综合气候资源利用效率以欧洲最高,为2.78,其后依次是北美洲1.43,大洋洲1.43,亚洲1.40,南美洲1.12,非洲最低,为0.61。相对光能利用率(%)从0.03(安哥拉)至0.76(荷兰),热量利用效率(kg/1℃·ha)从0.03至2.03(荷兰、瑞典),降水量利用效率(kg/·ha)从0.35(安哥拉)至8.71(荷兰)(表1-4)。光热、降水量与作物要求的条件配合较一致的地区,谷物转换效率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容易发挥效率。世界农业气候资源谷物利用潜力很大。中国比高产国家利用效率低主要是单产利用效率低,应以提高单产的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家气象局章基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气候灾害频繁。不少重要农业,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皆处于所谓“气候脆弱区”,异常气候发生的频率高。气象灾害重,是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垂直分层及农业合理化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琳 《自然资源学报》1994,9(4):350-358
根据1988-1989年陕西境内秦巴山区3个剖面(秦岭南坡西段,米仓山北坡和巴山北坡)的气候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剖面主要气候要素垂直分布推算模式。由此推算出各剖面不同海拔高度各要素值。通过对7类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第一主成分得分值组成空间有序样本序列,采用最优分割法对此序列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剖面的农业气候层高度。并对主要经济林果在秦巴山区种植的适宜高度进行气候适应性分析,提出不同层次农业合理化布局。  相似文献   

8.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气候资源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运用GIS与RS技术,选择日平均温度、生育期日平均温度、生育期积温、生育期降水、全年降水和生育期日照时数等指数,依据主要作物适宜条件构建模糊隶属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判研究区农业气候资源适宜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农业气候资源各单项指数及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相对热量和光照而言,水分是研究区农牧林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水分指数的分布大体呈现东北-西南走向;②研究区总气候资源指数和资源效能指数的计算表明,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小,光、热、水的配合效果差;两指数由东南向西北的分布次序均为由好到差;③研究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计算表明:大多数作物对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实际效率低。该指数由东南向西北的分布次序为较高、一般、较低和低4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杨  张雪芹  郑度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7):1153-1162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气候资源变化如何影响农业是该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论文根据西北干旱区1961—2007年77个气象站点均一化气温数据和日照时数数据,采用5 d滑动平均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各农业气候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与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霜冻日、暖日、生长期、无霜期、≥0℃与≥10℃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显著且区域特色鲜明。暖日、生长期、无霜期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特征,而霜冻日则相反;≥0℃、≥10℃的活动积温亦呈明显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80℃.d/10 a、77℃.d/10 a),且可分为6个空间差异显著的活动积温特征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各兼。一方面,干旱区热量资源得以改善,作物生育期延长,天然植被气候生产力显著增加[增长率为15.6g/(m2.10 a)];另一方面,干旱区热害与冷害等极端气温事件增加,光照资源显著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和分布不均,这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长江中游地区50 个气象台站自1960 年以来的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1960-2009 及1960-1984、1985-2009 年3 个不同时间段,分温度生长期、早稻生长期、晚稻生长期分别分析了热量、光照、降水等农业的变化特征,并讨论对双季稻生产的可能影响。1960-2009年,该地区温度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增速分别为0.08 ℃/10 a、0.09 ℃/10 a、0.07 ℃/10 a,≥10 ℃活动积温的平均增速为66.3 ℃/10 a,日照时数的平均减速为31.7 h/10 a,降水量的平均增速为3.7 mm/10 a。表现为温度上升、积温增加、温度生长期延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微弱增加的变化特征。温度升高、积温增加可能导致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病虫害加重,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影响叶片光合及产量。早稻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0 ℃活动积温的增速分别为0.20 ℃/10 a、48.9 ℃/10 a,晚稻生长期分别为0.09 ℃/10 a、14.6 ℃/10 a,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日照时数的下降速率分别为18.6 h/10 a、42.7 h/10 a,降水量的增加速率分别为1.9 mm/10 a、8.7 mm/10 a,表现为升温速率早稻大于晚稻,日照时数下降速率晚稻大于早稻,降水量增加速率晚稻大于早稻。早稻期间升温和积温增加明显可能有利于早稻提前播种、选用生育期稍长的品种、提高产量潜力和产量,晚稻期间升温不明显且日照时数下降则可能不利于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影响其产量潜力和产量。区域中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其热量、日照、降水同步增加,其他地区则表现为热量、降水增加,但日照时数下降,要充分发挥其基础条件好与气候资源丰富且同步增加等优势,发展高效规模化生产,增强稻谷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这些地热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①高温水热系统;②中-低温水热系统;③“隐伏型”地热资源。根据地热背景(大地构造和热流)和热显示,本研究首先对各构造单元中的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然后重点分析了腾冲地热区的地热资源及其热源和水源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地热田形成于板块的碰撞带,其丰富的高温水热系统地热资源的主要形成机制是:①高温热能来自地幔以及地壳中的熔融岩浆囊;②丰富的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通过断层(特别是活断层)的循环并与少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水混合。本文提供的资料表明,腾冲地热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发电和发展旅游业,在东川一个旧一线(东经103°20′)以西地区,中─低温地热资源一般钻进深度不到1000m就能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三项基本约束条件为前提,从广义上(时间上的可持续约束、空间上的可持续约束、资源管理上的可持续约束)和狭义上(粮食增长速率和人口增长速率的同调对应)对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和实际上的计算。并将中同从1952~1995年划为8个时段,分别作了可持续发展分析并寻求其背景原因,作出了相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型。最后,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基本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海南岛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论述了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 ,指出了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的编制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编制1:1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以下简称《草地图》)是"1978~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首先在全国约800万km2草地分布区的2000多个县内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产草量测定,辅以航、卫片校核,编绘县级1:5万或1:10万草地类型图、草地等级图、草地利用现状图。然后采用系列制图方法,遵照全国统一的编制规范和制图综合原则,用上述县级草地图逐级缩编成国家级1:100万草地资源图。该图在不同的制图区域──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有不同的地理要素选择标准;不同的图斑表现级;不同的最小图斑面积。《草地图》除传统地表现草地植被类型外,还表现草地利用性状,按制图单元进行草地等级评价。用变距等高距选取了少量对划分草地类型界线、重要牧草分布界线、季节草地界线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等高线。  相似文献   

15.
云南拱王山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小江流域拱王山狐狸房峰南北两侧的老碳房(海拔3 597 m)及石板塘(海拔3 689 m)冰川湖泊沉积剖面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和孢粉分析,结合14C年代,探讨了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主要经历了6次较明显的气候波动,即8.4~7.7 ka气候凉湿;7.7~6.5ka气候冷湿;6.5~4.7 ka气候冷干;4.7~2.1 ka气候凉湿;2.1~1.0 ka气候温湿;1 ka至今气候以暖湿为主。此分析结果反映了本区全新世以来各个不同时段的气候变化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印记,与目前中国全新世新冰期与高温期交替及其气温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耦合与差异。  相似文献   

16.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自治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近期重点开发区。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生产基础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本文着重评述了该地区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潜力,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途径和对策,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意见。  相似文献   

17.
韩杰 《自然资源学报》1991,6(4):303-310
辽东半岛是东北东部山地的南延部分,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气候比我国同纬地区温和、湿润,为太区农业、林业及果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本区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富海上交通和渔业之利。在东北地区,本区是一个自然环境较优越,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区域。本文主要阐述辽东半岛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并对其利用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哀牢山北段山地的地温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哀牢山北段东西坡山地不同海拔8个气象站的同期地温与气温资料,讨论了该山地的地温与气温差、地温及地积温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19.
西江沿岸地带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待开发民族区域,但它拥有多方面工业资源优势,而且工业开发环境条件良好。作者认为,优势的工业资源开发必须在全方位开放与资源深度利用的基础上以轻型为主导的策略,重点建设制糖、水果加工、水电、有色金属为主的原材料及加工等若干工业基地。布局上以西江干流和区内铁路干线为“轴”,结合重点工业“点”,稳定提高中部,重点开发东部,创造条件开发西部,实现“点轴结合,逐步推进”的工业资源区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