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天然水样贮存过程中容器器壁对水样的污染和吸附同题。甩冷冻干燥预浓集和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贮存在国产聚乙烯容器中15天和30天,pH值为1.5的天然水样中29种元素浓度的变化;并用放射性指示剂~(60)Co、~(124)Sb,~(65)Zn、~(75)Se、~(134)Cs和~(46)Sc研究水库水、自来水和蒸馏水在pH1.5—8.0时,在聚乙烯容器中贮存1—2个月的吸附损失,对贮存各种天然水样的时间和酸度进行了比较,从而选出一个最佳的贮存条件。  相似文献   

2.
陈玉红  米健秋  张兰 《环境化学》2011,30(4):893-896
采用醋酸铵/L-半胱氨酸缓冲盐及甲醇体系组成的流动相按一定比例进行梯度洗脱,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测定二价汞、甲基汞、乙基汞、苯基汞等4种汞形态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环境水样并以加标回收的方式研究了该方法对环境水样的适用性,不同添加水平下4种Hg形态的加标回收率多数在91....  相似文献   

3.
1981年6月,我们按照黄渤海污染防治的统一要求,采集了17个站位的渤海湾表层海水水样,用冷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了水样中的无机汞,用紫外光消化—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海水的总汞,取得了这些站位的总汞、无机汞和有机汞含量的数据,对汞在渤海湾表层海水中的分布与形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2本文通过四丙基硼化钠衍生后,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甲基汞和乙基汞的的分析方法,并对方法的各个参数进行了详细的优化.甲基汞和乙基汞分别在0.02—5.95 ng·L-1和0.01—5.95 ng·L-1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1 ng·L-1和6.43×10-3ng·L-1;方法能较好的满足相关标准对甲基汞和乙基汞的监测要求.所建立的方法被成功的运用于2种类型水样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改性绿茶对汞的吸附研究——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顺兴  黄淦泉 《环境化学》1997,16(4):374-378
试验了用改性绿茶分离,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无机汞,烷基汞和苯基汞的条件。在pH5的溶液中吸附无机汞,与有机汞分离;在pH1的溶液中吸附有机汞,然后分别以1.5,3.0和6.0mol·1^-1盐酸解吸无机汞,烷基汞和苯基汞,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探讨了吸附机理,分析了牡蛎和水样中汞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潼关采金地区汞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采金地区水样、沉积物、土壤及部分水藻和苔藓的分析表明 :潼关采金地区已经受到严重的汞污染 .水体总汞浓度最高达 2 5 8 62 μg·l- 1 ,且水样中的汞以颗粒态为主 ,大都占 5 0 %以上 ,而活性汞和溶解态汞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0 1 82± 0 2 4 2 μg·l- 1 和 0 72± 0 79μg·l- 1 ;沉积物中平均汞浓度为 34 98± 2 5 39μg·g- 1 ,最高达 1 1 96μg·g- 1 ;而土壤中汞的浓度最高也只有 1 9 5 0 μg·g- 1 .  相似文献   

7.
烷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是中国污水排放标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水中的烷基汞处于痕量水平,其分析检测是目前的难点之一。直接丙基化衍生化-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DP-PT-GC-CVAFS)能快速、高效分析部分环境水样中的甲基汞,是较为理想的分析方法,但该方法在丙基化过程中易受到水中部分基质的干扰,不利于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文章分析了影响水样丙基化反应的干扰因素,表明有机质、Cl~-和硫化物均会对甲基汞和乙基汞的丙基化衍生化产生干扰,且对甲基汞的影响更大。此外,Hg~(2+)含量较高的水样在丙基化衍生化过程中会生成甲基汞和乙基汞,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定量。当水样中Hg~(2+)超过25 ng·L~(-1)时(进样量40 mL),直接衍生化会导致0.06%~0.09%的Hg~(2+)转化为甲基汞,且甲基汞的生成率随Hg~(2+)含量增大呈减小趋势;同时衍生化过程中约有0.1%的Hg~(2+)转化为乙基汞,这将严重干扰水样中低含量乙基汞的准确定量。直接丙基化衍生化方法对于基质干扰较少的地表水(自来水、水库水、江水、地下水等)均能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但并不适用于基质干扰严重和Hg~(2+)含量较高的其他自然水体,衍生化前进行蒸馏处理可以高效和稳定去除水中Hg~(2+)(去除率98%)并消除其他基质的干扰,对多种水体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种在水相直接比色的汞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十二烷基磺酸钠存在时。汞与2-(3,5-二溴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酚的显色反应呈现了相当高的灵敏度,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该体系可以用来定量测定土壤、矿物及水样中微量汞,为环境保护中汞的监视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贵州百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贵州百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对人体的潜在健康风险,在百花湖及其周边布设8个采样点分别采集水样,采用液液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OCPs的残留状况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水样中11种有机氯的总含量范围为15.5~43.8ng·L-1,其中,BHCs和DDTs含量范围分别为3.2~14.6和1.2~7.8 ng·L-1.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表明,百花湖水体中OCPs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表明百花湖水体中11种OCPs对人体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0.
3926B型巯基树脂性能稳定,能多次再生使用,配合冷原子吸收法适于富集测定饮用水及天然水中溶解态痕量无机汞和有机汞。1—4l水样调至pH2.5,以15ml/min流速通过装有1g树脂的交换柱。用5%硫脲酸性溶液,以0.4ml/min流速淋洗。收集25—50ml淋洗液,取一部分加入10ml 5%硫脲溶液和10ml 20%氢氧化钠,测无机汞(加10%氯化亚锡2ml)和总汞(加含6000ppm镉的10%氯化亚锡2ml)。差减求出有机汞。本法八次富集测定重蒸去离子水,未检出有机汞,无机汞含量在9.2—11.8ppt范围,相对标准偏差6.35%。对重蒸去离子水、自来水、雨水和河水富集测定,检出最低平均含无机汞10ppt,有机汞2ppt。有机汞回收率河水为84%,其余在91%以上,相对误差小于4%。若以10l水样富集,将能测定0.2ppt汞。  相似文献   

11.
巯基与汞的亲合作用在汞的环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汞化合物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严重危害,使得人们对汞的环境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化学及毒理学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中汞与巯基之间的强烈亲合作用已引起了某些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因为这种亲合作用对于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汞的生物毒性效应、汞的分析及治理技术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2.
汞及其化合物毒性大,挥发性强,在环境中易于迁移,危害人体健康.人发中汞的含量是反映汞的环境暴露对人体的影响的优良指标.本研究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安徽省合肥、淮南、安庆等8个典型地区人群的131个头发样品中总汞含量进行测定,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人群发汞含量为0.480±0.896μg·g~(-1),与国内外部分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人体受汞暴露的风险较低;六安地区人群发汞含量(0.068±0.054μg·g~(-1))明显低于其他7个地区;男、女发汞含量分别为0.581±1.083μg·g-1和0.317±0.416μg·g~(-1),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发汞含量与性别相关性较小;样本中30—50岁的人群发汞含量相对其他年龄段偏高,表明发汞含量与年龄具有一定相关关系;染发样本发汞含量明显低于非染发样本,不能准确反映人体的汞暴露程度.  相似文献   

13.
二甲基汞(DMeHg)是毒性最强的汞化合物之一,因其具有很强的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放大效应,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DMeHg易光解、挥发性强且微量即可致死,因此很难获得DMe Hg的高纯标准样品且对实验者健康风险极大。本实验旨在建立一种可持续产生低浓度、发生效率高、可控性好操作简单且成本低的气态二甲基汞发生系统。结果表明,甲基钴胺素(MeCo)∶标准汞溶液(Hg~(2+))的质量比为10∶1,盐度(0—0.01 mol·L~(-1)),pH=4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标准汞溶液的浓度及反应温度:9℃条件下,0.025 mg·L~(-1)、0.015 mg·L-1的Hg~(2+)溶液产生DMe Hg的速率在40—140 h期间分别维持在300 pg·min~(-1)和150 pg·min~(-1);在18℃条件下,0.025 mg·L~(-1)、0.015 mg·L~(-1)的Hg~(2+)溶液产生DMe Hg的速率在50—130 h期间分别维持在500 pg·min~(-1)和300 pg·min~(-1)。该系统为进一步研究二甲基汞的环境过程及其效应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阳  张磊 《环境化学》2015,(2):247-253
选取两种常见的近海滩涂养殖海产品菲律宾蛤仔和海带,分别制备了两种海源性生物的可溶性有机物(DOMc和DOMk),研究了海源性DOM影响下汞在胶州湾两种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Elovich方程能够很好拟合不同DOM处理下汞在沉积物中的动力学过程,其次为双常数方程.添加两种海源性DOM均显著提高了汞在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速率,其中DOMc促进作用最为显著.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很好描述汞的等温吸附过程;与对照处理相比,DOMc使两个沉积物样品对汞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加了70.1%和80.9%,DOMk则分别提高了12.4%和10.2%;海源性DOM抑制了沉积物中汞的释放,其中DOMc的抑制作用最强.添加DOM没有改变汞的吸附量随p H的变化趋势,但在相同p H条件下,DOM仍然明显促进了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研究结果显示,近海水产养殖产生的DOM可通过增加沉积物对汞的吸附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而这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海湾水体中汞的对外交换,从而增加水体汞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接枝技术将功能单体罗丹明肼合物修饰于Fe_3O_4@SiO_2核壳纳米球上,制备出磁性吸附材料,并用于检测和除去水体中的汞离子.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吸附剂对汞离子有很高的选择性,可选择性识别和富集环境水样中的汞离子,对汞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0.15μmol·g~(-1),且该吸附剂饱和磁化率达26.1 emu·g~(-1),可以通过磁铁实现在水体中的快速收集.此外,通过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洗涤已吸附汞离子的吸附剂,还可以实现汞离子磁性吸附剂的再生和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6.
汞污染及人体负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影  邵玉芳 《环境化学》2012,31(12):1934-1941
汞污染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汞在一些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会生成毒性较大的甲基汞,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本文综述了汞污染以及人体负荷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汞对人体的危害、生物学指标、普通人群甲基汞暴露的两条主要途径等.之前普遍认为食用鱼贝类等水产品是造成人体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但最近有研究发现大米中甲基汞含量偏高,食用大米会造成潜在甲基汞暴露风险.目前大米甲基汞暴露研究大多集中在我国贵州地区,未来非常有必要在更多的地区开展大米中甲基汞水平的调查,评价大米中低剂量甲基汞长期暴露的风险,以保障大米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碲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和对环境的污染,人们对它的生物学效应、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存在状态、价态的关系日趋关心。因此,环境样品中痕量的不同价态碲的分别测定,已为分析化学工作者所重视。其中氢化法原子吸收和无焰原子吸收法报导较多[1—9]。 我们在用巯基棉纤维富集多种微量元素[10—12]、分离有机汞与无机汞[13]、砷(Ⅲ)与砷(Ⅴ)[14]、锑(Ⅲ)与锑(Ⅴ)[15]、硒(Ⅳ)与硒(Ⅵ)(16)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巯基棉对碲(Ⅳ)和碲(Ⅵ)截然不同的吸附性能加以分离富集,然后用氢化法原子吸收分别测定的新方法。 本法与文献报导的数种方法相比,富集倍数大、测定灵敏度高、分离简便、选择性强,且有效地消除了多种共存元素干扰,可直接准确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的碲(Ⅳ)和碲(Ⅵ)。  相似文献   

18.
采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5个燃煤电站入炉煤、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中汞的含量,分析探讨了汞在燃煤及不同固体废物中的分布特征.采用质量平衡模型(MB)、修正因子模型(EMF)和烟气计算模型(FC)分别对以上电站的汞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对不同方法得到的排放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3种方法所得汞排放量结果差距明显,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燃煤电站汞污染排放模型.  相似文献   

19.
袁兰  钟崇林 《环境化学》1993,12(3):231-236
本文选择了上试-402树脂作为常温高效选择性吸附氯化甲基汞的吸附剂,改进了Cbromosorb W-SE30-HCl吸附剂管的制备方法,并同时组装了一套由微孔纤维滤膜与Chromosorb W-SE30-HCl、402树脂、螺旋银丝、镀金细砂等四种吸附管串联组成的采样系统,由小型采样机抽气采样,于常温下同时依次富集颗粒汞、氯化汞、氯化甲基汞、单质汞及二甲基汞,系统小型轻便,适于野外采样。采样后,四种吸附剂分别采用高低两种温度脱汞。上述五种形态汞均由装有高温石英原子化器的AAs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选取山西省的3种典型煤矸石,利用固定床反应装置研究了该3种煤矸石中汞的释放行为.考察了温度(150—1000℃)、气氛(N_2、3%O_2、CO_2)、氧气体积分数(3%、9%、15%、21%)对煤矸石中汞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煤矸石中汞释放的主要因素,汞的主要释放温区为200—600℃,600℃时汞在不同热工况条件下的释放率均约为92%;汞在释放温区内呈现两个主要的释放强度峰,分别位于200—400℃,400—600℃区间,且3种煤矸石中汞均在中温区(400—600℃)呈现的峰于500℃附近达到最强释放;微氧气氛促进了汞的释放;二氧化碳气氛抑制了低温区(200—400℃)汞的释放,促进了中温区(400—600℃)汞的释放;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大,汞与挥发份的释放能力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