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关于排污权交易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数学者在排污权交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讨论中忽略了排污权交易对产品市场结构的影响问题.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体制并不完善的条件下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有可能导致排污权交易市场以及产品市场的扭曲,必须对此加以研究.文章建立了排污权交易条件下的古诺离散动态系统模型,分析了排污权交易条件下古诺市场动态均衡及其稳定性问题.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当排污权交易价格、厂商调整产量的相对速度、边际污染治理成本以及边际生产成本等参数发生变化时,纳什均衡点失去稳定性,经倍周期分叉后出现混沌状态.厂商调整产量的相对速度越慢,厂商的利润越稳定;厂商的边际生产成本、边际污染治理成本、污染排放系数以及排污权交易价格等参数越大,厂商要承受的风险也就越大,厂商对产量的调整余地也越小,厂商的利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治污手段,在污染物总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促进排污权交易双方效益最大化,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然而,目前以行政区域为界实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污染物随自然区域扩散的特点存在很大矛盾,而由此引发的污染跨界问题成为该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一大障碍。因此,本文认为未来的排污权交易应采用以流域管理为基础,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的模式,即考虑污染物影响范围创建排污权交易新市场。  相似文献   

3.
研究排污权交易演进的内在规律,探讨科学、有效交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于我国低成本地建立高效排污权交易制度具有现实意义。从排污权交易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埃奇沃斯盒形图”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构建的排污权交易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了4个层面,最后运用规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排污权交易有效性进行评价,为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有效性评价标准提供思路,并期望能对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市场导向的流域生态补偿措施是政府补偿机制下的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的重要措施,市场导向的补偿措施之一是构建基于水排污权交易的市场体系,目前这一体系的理论构架尚未建立。本文尝试通过借鉴碳排放交易体系来构建流域内水排污权交易市场,探讨对中国现阶段以政府补偿为主要内容的流域生态补偿进行补充。本文在借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三阶段改革内容基础上,结合水污染排放特征,构建了流域内水排污权交易市场,并通过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模型,基于考察流域内上、下游排污企业进行水排污权交易的内在动因,从理论层面分析水排污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研究表明,水排污权交易市场同样可采用"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其基本要素包括水污染排放上限、覆盖范围、配额分配方式、交易保障体系、法律基础等;水排污权交易市场是对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充,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市场机制有效补充"的协同模式;上游地区企业获得的生态补偿主要源于分配得到的水排污权,市场机制能够激励上游地区污染减排。最后,本文提出水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制定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界定排放权的所有权和可交易性质;水排污权交易的市场定位仅是对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补充,决不能忽视政府补偿在生态补偿中的主导作用;水排污权交易不局限于某个地区内部,而应该分流域建立水排污权交易,从而实现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需兼顾补偿与惩罚机制,通过制度设计激励污染减排。  相似文献   

5.
区域排污权交易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污染权交易比传统的排污权交易意义更大,并提出排污权交易地区交叉补贴的设想:将发达地区的排污权交易所得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解决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乏力以及对发达地区的二次污染和发达地区环境容量资源短缺问题。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假设下,通过建立不同地区排污权交易模型以确定排污权交易总量及其交易价格以及交易所获净增纯收益等。太湖流域由于经济最为发达,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是目前我国最适宜率先进行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地区。通过假定太湖流域无锡和常州两市进行排污权交易,并利用两市1991—2000年的环境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区域排污权交易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而且也是协调环境区域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同地区间进行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太湖流域等经济发达地区收效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环境经济政策有效实行的关键所在。就中国而言,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实践中存在着因机制的不完备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监管效率低、政企行为异化等现象。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将创新传统交易模式,形成去中心化、点对点交易、可信任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为此,文章首先从目前的排污权交易机制和区块链技术特征出发进行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功能需求耦合。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排污权交易监管、二级交易市场构建和排污权交易激励与惩罚机制三个方面搭建基于联盟链Fabric的创新应用框架,综合应用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Merkle树、非对称加密等技术。在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的区块链框架构建中就参与主体、交易流程和交易范围分析区块链在各个层面上带来的制度变革和创新。同时,就排污权的申购、出让和交易设计智能合约功能函数和算法,分析智能合约的运行业务逻辑。整体来看,文章在宏观层面挖掘区块链技术在排污权交易领域的场景应用框架,在微观层面上就框架内的每一耦合点分析区块链相应技术的应用机理。在两个层面协同分析说明区块链技术和排污权交易机制需求能够有效耦合,并且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排污权交易中企业排污行为得到有效的监管,实现二级市场中的排污权申购、出让申请和交易等管理流程智能化和自动化,为跨区域排污权交易提供技术支撑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管理复杂度。除此之外,基于智能合约的排污信用币发行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将是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到交易中的一种全新的激励手段。基于上述分析,研究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是推动排污权交易的要素市场化配置和环境资源合理分配的一把利剑,将在制度和交易模式上突破传统的交易体系,形成政府和排污企业间环境资源的价值传递网络。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探究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对排放依赖型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从企业生产运作层面,综合考察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下企业在产品生产、污染削减、初始排污权购置、二级市场交易等环节的最优决策行为,以及其与排污权两级市场价格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企业适宜生产的排污权二级市场价格空间以及企业是否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二级市场价格临界点,深入论证并厘清了排污权两级市场价格对企业最优决策及决策结果产生影响的方式及其边际效应;最后,算例分析从多个角度清晰展现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场景以及产污系数、削减成本系数等变化对企业生产决策及其决策结果的复杂影响与变化规律,并验证了所得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在产品产量、污染削减、排污权占用等方面最优决策行为都是追求其边际效应与排污权二级市场价格相一致,而与一级市场价格无关。(2)企业最优初始配额购置决策由排污权两级市场价格共同决定,而排污权初始配额则直接决定了理性企业在排污权二级市场的交易状态(出售或购买)及其交易量。(3)排污权二级市场价格提高对企业产品生产与污染处理环节的净收益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其购置初始配额净收益具有正向影响;相应地,排污权一级市场价格特定时,随着排污权二级市场价格的提高,企业最优利润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U"型变化趋势。(4)初始有偿分配可以有效遏制排污权这类公共资源分配中腐败问题的滋生并体现公平性原则。研究结论可为排污依赖型企业适应与利用排污权两级交易市场并合理制定生产决策,以及政府完善机制设计与调控策略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排污权交易及其规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排污权理论的产生是对环境认识深化的结果。市场对环境资源配置的结果必定要求进行排污权交易。目前我国应根据个案试点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排污交易权的背景出发,分析排污交易权的实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和趋势。通过经济学的分析证明了排污权交易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排污权交易具备优化环境资源配置、有利于污染物排放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公众的参与等优点。目前我国排污权交易尚处于试点阶段,尚存在交易的实施缺乏法律的依据,富余的环境容量难以量化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笔者从健全排污权交易的法律制度,实施排污权初始的有偿分配,科学确定排污权价格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排污权交易这一概念的启发下,针对目前供水形势紧张的状况,首次提出了用水定额交易的概念以及实施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