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和新疆西北6省(区)目前的森林现状,分析了两北部地区森林生物灾害的发生特点:主要是(1)森林病虫鼠害严重,尤其是害鼠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2)钻蛀性害虫发生隐蔽,控制困难。(3)干旱和生物多样性贫乏使食叶害虫的暴发周期缩短。预测未来10年森林生物灾害的发展趋势为:(1)总体发生趋势平稳;(2)病虫种类将明显增加;(3)森林鼠害面积明显增加,危害程度在一定时期内会更加严重;(4)杨树蛀干害虫的危害仍然严重。进而提出了可持续控灾的5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来农作物病虫气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林仙 《灾害学》1990,(1):72-75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病虫危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病虫害所减少的农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0~25%左右。病虫的发生、发展、分布及危害都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中气象条件对病虫消长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与害虫周旋     
种田人盼得是五谷丰登。然诸多害虫危害庄稼,种田人需防虫杀虫,要虫口夺粮。 防治虫害,从下种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有一种叫土蚕的害虫,专门咬噬幼苗。刚出土的苞谷苗笋尖,被它一根根咬断。土蚕往往在苗蔸旁打一个小洞眼,藏匿其中。我们在禾蔸旁找寻洞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的影响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书精  孙龙  魏书威  胡海清 《灾害学》2013,(1):36-40,64
系统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的影响,论述了当前发生的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森林灾害发生、发生规律、频率、周期、强度、种类、区域分布等产生的重要影响,阐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灾害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重点剖析了气候变化对森林病虫鼠害和森林火灾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灾害管理策略与措施,为及早预测气候变化可能对森林带来的灾害影响,积极主动地应对气候变化,将气候变化对森林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水平提出应对策略,同时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些重点研究领域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用气象卫星监测大范围森林虫害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 1989年和 1990年夏季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毛虫大发生为背景 ,对利用气象卫星AVHRR资料进行大范围森林虫害监测的原理、方法作了分析。利用比值植被指数 (RVI)分析法 ,与实地虫灾调查相结合 ,找出了受虫灾影响后不同灾害程度的RVI临界值 ,判对率为 73%。与用同期的陆地卫星TM图像解译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系数 0 .91。与实地调查及用TM信息解译的结果相比 ,气象卫星对轻度灾害不易分辨 ,所得受灾面积比用TM解译得到的相应面积小 2 0 %。  相似文献   

6.
试论开展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从开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危害浒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提高宵作物病虫害长期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宵作物病虫病综合防治的首要措施,并建议围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宏观气候可预测性的机理、浒的前兆性气候指标、浒气候区划、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模式的气象信息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危害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地下火形成火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下火作为森林中一种难以控制的燃烧现象,其形成机理极为复杂。我国大兴安岭林区是森林地下火的多发地区。对该地区2002年发生的地下火研究表明:丰富的近土壤层和地下可燃物是森林地下火发生的物质条件,气象条件促进了森林地下火的发生,特别是在遇到降水少、长期干旱、地面温度增加、相对湿度降低和可燃物干燥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引起地下火灾。地下火有地理和时间分布特征。地表火主要发生在原始森林区域,如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都有可能发生地下火。地下火一般燃烧速度慢,持续时间长,燃烧充分,具有隐蔽性强、燃烧不连续、方向易变等特点,地下火在所有火灾中对森林危害最大,特别是对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的破坏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虫害危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通常所说的害虫大都指农作物害虫,岂不知害虫分门别类、纲、目、科、属、种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害虫从人吃的粮食、蔬菜、水果到穿的各类衣物,从用的衣箱桌柜到住房的木质结构,可以说无孔不入。植物的害虫之多,造成的危害之大是十分惊人的。据了解,全世界每年用药剂防治害虫要花费30亿美元。我国每年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超过1987年5月大兴安岭的火灾,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比每年植树造林的面积还多,一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家给林业的总投入。所以人称森林病虫害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近年来,农村实  相似文献   

9.
<正>1923年9月1日,日本的关东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东京都、神奈川、千叶、静冈和山梨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地震共造成10.5万人死亡,其中由于建筑倒塌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万人,地震引发火灾造成9.2万人死亡,其他次生灾害造成0.2万人死亡。1923年关东大地震是发生在首都圈大都市地区的一次灾难性事件。虽然这次地震事件已经过去100年,但造成这次地震灾难的教训仍然需要人们深刻反思,并针对近百年来社会经济巨变及未来发展对大都市地区大震巨灾风险进行科学预判,防抗救相结合,将巨灾消弭于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漠化、水蚀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有17.59万km^2。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轻减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超补偿理论及其在虫害控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作物对虫害损伤的超补偿理论,表明超补偿广泛存在于各种作物中,并对超补偿所需条件、基本原因以及与害虫控制的关系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枫  郭予元 《灾害学》1997,12(2):82-86
就棉花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指标与防治策略、抗病虫品种鉴定与选育、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农药新品种开发、天敌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棉田玉米螟防治技术等综述了“八五”期间我国综合防治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棉花病虫综合防治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08年6月30日,在西伯利亚中部中通古斯河的瓦腊瓦纳附近森林上空,曾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它对邻近地区的生物和上部地层产生了严重影响,包括地振动、同温层波动、破碎物运移和上千平方公里的森林受到灾难性破坏。对这次大爆炸的系统研究是从本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的。苏联科学院等许多科研机构组织了多次考察,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研究,召开过多次学术讨论会,发表了大量文章,才对这次爆炸的性质有了基本了解。英、美等西方国家亦有不少科学家开展了对通古斯大爆炸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它又是国家的重要财富。2010年7月发生的俄罗斯森林大火,再次给全人类敲响了森林防火的警钟。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因此,在全世界提倡  相似文献   

15.
4月15日下午5点40分至次日零点30分,湖北省枣阳市突遭特大暴风雨袭击。暴风雨从西北到东南。席卷该市全境,新市镇出现小型雹灾,全市15个镇、办事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多达25万人,其中4人死亡,12人受伤,农作物受灾面积60多万亩,其中绝收7万亩,倒塌房屋6300多间,畜禽伤亡3456头(只),烧毁变压器4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1亿元。 据枣阳市气象局报告:这次灾害为飑线袭击。飑线是一种突然发作无气现象,常发生在春、夏季快行冷锋的前方和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潟县中越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死亡40人,受伤4500余人,10万余人无家可归;房屋损坏近14万栋,财产损失约3万亿日元。作者随日本建筑学会地震考察队到该次地震现场进行了考察,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概况,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分布及地震波的特征,震害及分析,经济损失,最后给出了这次地震的震害经验和教训。内容可供建筑抗震设计和今后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武隆县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隆县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城镇之一,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危害程度大,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从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地下水、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总结了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以长白山天池地区观光长廊段边坡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段边坡崩塌发生的地质背景特征,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崩塌过程中不同的危害程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防治处理。经工程实际运营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证明防治工程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吴殿廷  蔡国友 《灾害学》1995,10(2):21-25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手段,详细研究了吉林省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时间过程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深入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综合评价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资源,而森林火灾象山洪、冰雹和地震等一样,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而又多发性的灾害,时刻威胁和蚕食着宝贵的林业资源。我国每年发生林火1万多次,毁林约1百万公顷,相当于同期全国造林的1/3。前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前后燃烧28天,过火面积1百多万公顷,毁林87万公顷。国人自此谈林火而色变。惊梦未醒,世界上久负盛名的美国国家森林公园黄石公园也燃起熊熊烈火,一个分园变成一片废墟,满地疮伤,令人痛心;不久巴西亚马逊河上游原始森林骤起大火,足足燃烧了一个月之久,灭火人员简直束手无策,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