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员(6)     
这时,天快亮了,诸葛安想迷糊一会儿.突然,宿舍的电话响了,只听老杜跟对方说:"你放心吧,他在我这儿睡着了,明天一早,我保证送他回家!不过,你得送我一瓶二锅头呀!"  相似文献   

2.
交通幽默     
用雨伞捅司机公共汽车上老太太怕坐过站,逢站必问。又到了一站,老太太一个劲的用雨伞捅司机:这是展览中心吗?不是,这是排骨!停车条件有两个人开车送一位朋友去火车站,到站后,他俩帮朋友把行李提上车,  相似文献   

3.
化工厂长大老刘,人送外号“不知愁”。眼瞅着本季度生产计划 完不成,嘴里还一个劲儿地说 “不愁”。白:“愁啥?”这就象居家过日子,穷日子不愁没灯油。油烧干了添点水,凑凑合合地熬两宿(音Xiu)。要想把生产任务来完成,可以把奖惩条例逐条修:多完成任务多得奖,完不成从工资里面把钱扣;白天干不完晚上干,机器暂时不检修。嘿!这一着还挺灵验,进度表上的红线往上嗖嗖嗖。白:成了火箭啦!大老刘一看咧开了嘴,咱领导生产就是有一手。他哼着小调往外走,迎头撞上技安科长老张头。厂长,咱厂的设备老掉了牙。”“啥?──哦──不用愁!不用愁!”“我是…  相似文献   

4.
当新年的朝阳照亮窗棂.让我们送上编辑部最深切的祈愿和祝福:平安.中国!平安,劳动者!我们祝福.因为她是全人类的心愿——此时.在庙宇里,在教堂里,在每一个家庭中,在太空的电波中.在全中国和全世界广袤的土地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就是这两个字——平安。它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国度和地域.不分宗教和信仰.也不分尊卑和男女老幼.她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鲁律师 :我叫张谷堆 ,男 ,汉族 ,系河南省武陟县农场职工。 1998年 4月2 6日 ,恰好是星期天休息时间。这天中午我正在家做家务 ,忽然听到房后传来呼救声“救命呀———小孩吃老鼠药了 !”我一听呼救 ,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急忙跑了出来。我一看是本场职工邱立新的母亲史秀娥 ,忙问 :“咋回事 ?”她说 :“立新的小闺女吃老鼠药了 !”我说 :“快把小孩送场部卫生室。”很快小孩被送到场部卫生室 ,场部王成银医生看了之后说 :“小孩吃的是面状老鼠药 ,我不了解药物成份 ,难以对症下药 ,你们赶快送医院抢救吧。”这时 ,小孩生命已危在旦夕。我顾不…  相似文献   

6.
与老唐相识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的老唐每天骑了辆自行车穿梭在福州的大街小巷。90年代初,老唐骑上了摩托车,一直到退休。去年5月初的一天,到老唐的工作室闲聊,要走时,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老唐说要开车送我,我还以为是开摩托,就说不要了,他说:“下了这么大的雨,我开车送你!”当时我愣了一下,这老唐什么时候会开车了?还买了车!着实令我大吃一惊!因为这事太突然了。这个对机器类东东有些迟钝的老男人,竟然会开车了,真是叫人大跌眼镜。当我走到老唐家的楼下时,他老人家正在倒车,并摇下车窗向我招手。  相似文献   

7.
为行车安全,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外国主管部门在证上大做文章,即在驾证上写有各种警示语。这些警示语人猛醒、使入觉悟。挪威:生命只有一次,不要轻易放弃它!巴拉圭:珍惜生命,安全行驶!摩洛哥:祝你一路平安!委内瑞拉:谨慎驾车,关爱生命!  相似文献   

8.
随着“砰”的一声巨响并伴着刺耳的急刹车,一条生命或许就在瞬 间断送在车轮下。生命是如此宝贵,却又是如此脆弱!汽车是现代化的 产物,而非罪恶之源!北京市近日出台一项“礼让斑马线”制度,充分体 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笔者在为之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9.
有则改之     
“交 学 费” 某徒工违章操作不听劝阻,接连发生了几起未遂事故。车间、班组和安技部门都要求批评教育、严肃处理。可是车间党支部书记坚决不同意。他说:“学徒嘛!总要交点学费的……。”再一打听,哦!原来是他收了这个学徒工爸爸送的烟酒。 事隔不久,这个学徒工又交了一笔血淋淋的“学费”──违章操作被机器绞断胳膊。 (晓朋) 罪责难逃秘书:“胡厂长,这次爆炸死亡事 故怎么处理?”厂长:“要紧的是做好善后工作,抚 恤金要宽,这才能体现咱们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嘛!”秘书:“可死者家属不要多给的 钱!”厂长:“哪他们想要什么?”秘书:“要追究您…  相似文献   

10.
祝福如春     
那年 ,我上倒班。每次上班 ,3岁的儿子送我到门口 ,嘴里说着我早已背熟的话 :“爸爸再见。”我漫不经意地答应着 ,“爸爸祝你平安”。儿子又加了一句 ,此时 ,我会不由自主地对儿子说了声“谢谢”。我在车间的岗位是炉前工 ,这是个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种。单身汉时 ,母亲是我的“安全哨”。每次上班前 ,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 :“干活要当心啊 !”说的多了 ,我便当耳旁风。直到有一次出了一点小事故 ,受到安全员的批评 ,回家准备挨一顿训 ,母亲却什么话也没说。但那份无言的责备让我真正明白 ,我的安全是挂在母亲心头上的一串风铃。结婚后 ,…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运来的早,元旦刚过一周,繁忙的春运就拉开了帷幕。 面对全民的流动,面对必然的拥挤,春运的核心是安全。为此,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下,奋战在春运第一线的交警,安检、交通部门的安全卫士早就秣兵历马,扎实部署,严格管理,共筑春运安全防线,给踏上归家旅程的男男女女、老老幼幼送上一份平安,让春运给每个家庭带来团聚的欢乐。 当万家欢乐的时刻,人们又怎能忘记安全卫士们付出的辛劳!本刊特撷取一组他们为春运安全而奋战的镜头,以作铭记,以表敬意!  相似文献   

12.
热线咨询     
正外卖平台配送员送餐受伤能否认定工伤主持人,你好:小周在某网站上看到"饿了么"外卖平台招聘信息后即前往应聘,担任"饿了么"外卖平台配送员,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其工作报酬由"饿了么"外卖平台调度员直接以现金发放。在一次送餐过程中,小周驾驶二轮摩托车与一小型轿车发生交通事故,致其受伤。请问小周是否可以申报工伤?易安网友  相似文献   

13.
高温环境下,让劳动者充分享有尊严、体面的劳动保护与相应的福利待遇,不仅是用人单位人性化管理的需要,更是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当劳动者遭遇"高温待遇"纠纷时,法律法规为你送上一份清凉!高温补贴,企业可发可不发小林是一家小私企物流公司的搬运工。苦累不说,最难熬是流火的夏季顶着高温干活,却没有一分高温补贴。当得知在同城打工的同乡每年夏季都有700多元的高温补助费时,小林找到老板提了高温补助费的事。老板回答说:高温费发与不发是企业自己的事。点评:老板的说法与相关法规规定相悖,小林可依法主张高温费。《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  相似文献   

14.
车间主任会议上。厂长:“安全工作的意义已经讲清了,你们各负其责,出了事故找你!” 车间班组长会议上。车间主任:“安全的重要性可讲明白了,你们各就各位,山了事故找你!” 在机床前。工人:“你们安守本份,出了事故找你!” 机床……“出了事故找你!”@张良来  相似文献   

15.
甲:哎,好几天不见.你上哪儿去了? 乙:,别提啦!差点儿你见不着我,我也见不着你啦! 甲;什么事这么玄乎? 乙:我差点“牺牲”。你看!(指自己腿,作一拐一拐状) 甲:(恍然大悟样)噢,你住医院去了。 乙:没住院。 甲:那你上哪儿去啦? 乙:我受训去了。 甲:民兵训练? 乙:不是,你再猜猜。 甲:猜不着。 乙:告诉你吧!这几天我在安全技术训练班……甲:噢,你出工伤事故啦! 乙:差不离儿。参加这次训练班,我收获…… (两臂张开作手势,比作大的样子) 甲:收获很大。 乙:对。甲: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乙:(咳一声)当然可以。 甲;那你就说吧! 乙:说来话长。 甲;快说吧!…  相似文献   

16.
我厂有个安全员,人老心红斗志坚;厂里人人都称赞,赞扬他是“管得宽”。只要对安全有好处,他不吃不睡也要干,谁要对安全不重视,打破脑袋也要管。有人高空作业没栓“安全带”,他攀梯爬高送身边,血的教训要记取:“不该冒险去蛮干”!队长忽视安全抓进度,他去提醒不讲情面:“别忘了毛主席的关怀!安全生产见‘路线’。”班前,深入班组讲规程,反复宣传要安全;班后,现场召开“碰头会”,抓住事故苗头就讲半天。早上到工具间先转转,设备有缺陷,拿起扳子就修检;晚上收听气象预报,刮风、下雨?还是晴天?谁生了病,他总要问寒暖,把党的关怀送心坎;女工生了…  相似文献   

17.
上海:谁撬走了车牌?2004年11月的一天,家住上海闵行区的一名居民早上出门送儿子上学时,发现停在家门口的那辆汽车上的车牌不见了。这名车主立即向警方报案。就在这一天,同一地区竟然有多辆汽车的车牌被人盗走。而且,在每一辆被盗牌照的汽车前挡风玻璃上,都夹着或贴着内容几乎相同的纸条。  相似文献   

18.
1980年4月24日,鞍钢氧气厂在送氧过程中,开动φ400毫米闸阀时发生着火爆炸,死亡三人,直接经济损失达九万余元。事故经过:4月24日氧气厂在通往二炼钢的氧气管道上安装流量孔板和自动控制调节阀,施工完后开阀送氧。当φ400毫米阐阀  相似文献   

19.
送礼     
新年时兴送礼! 金猴迎春,又逢新年,应该给好友老刘送什么礼呢?这可急坏了隔壁的老吴.虽然他无求于人,但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来往,总不能两手空空吧.以前送点糖果饼干之类的就敷衍过去;这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使大家的生活好起来了,谁还稀罕那些?要嘛得给老刘送些高档一点的参茸补品,来寄托健康长寿的祝愿.  相似文献   

20.
厂里矽肺病的名单公布了,工人老石去领矽肺职业病津贴。生产科长见了满脸堆笑地说:“恭喜恭喜!发财发财!每月十元票一张,这回你可该请客啦!” 晚上,宴请毕,老石家饭桌上杯盘狼籍。临走时,生产科长说:“你今后要多加强营养啊!”老石望着桌上的残羹,苦笑一声,说:“感谢科长的照顾”。感谢科长的照顾@张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