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陶黎  张树礼 《农村生态环境》1999,15(3):17-19,32
根据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对内蒙古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防止绿洲生态环境退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疆绿洲环境容量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地分析了新疆的自然环境条件,计算了新疆绿洲的环境容量,并针对新疆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疆精河县生态变化评价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4、2002和2016年3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通过综合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指数和主成分分析,对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以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为基础建立的RSEI指数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较好地对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1994、2002和2016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377、0.323和0.327,对RSEI指数进行分级处理后,发现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等级居于主导地位,优等级有所减少,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向差的方向发展。精河县人工绿洲扩张显著,天然绿洲面积减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于精河县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人口压力、城市化进程、不合理放牧、土地资源不合理配置、水资源低效利用等人为因素,仍是未来精河县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协调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生物生产量分布趋势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带,水资源紧缺,天然绿洲植被迅速退化,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十分严峻。本文应用迈阿密模型以及作者提出的修正方法,对黑河流域的生物生产量进行了测算及分布趋势分析,所得结果对黑河流域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水土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带,水资源紧缺,天然绿洲植迅速退化,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十分严峻。本文应用迈阿密模型以及作者提出的修正方法,对黑河流域的生物生产量进行了测算及分布趋势分析,所得结果对黑河流域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水土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相结合 ,选取了 9个斑块类型指标和 13个景观指标 ,从区域和绿洲 2个尺度分析了金塔县及其境内的金塔农业绿洲和鼎新农业绿洲的景观格局。结果显示 ,区域尺度的景观格局体现了绿洲与戈壁等基质类型景观的镶嵌特征 ;金塔农业绿洲体现出冲、洪积三角洲的特征 ,即耕地从扇顶呈放射状与盐碱地相间分布 ;鼎新农业绿洲显示了沿河绿洲的特点 ,即景观类型以河道为轴对称分布。指出划定绿洲界限和提高数据分辨率是揭示绿洲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干旱地区的城市亦被称为绿洲。从其发生与生境状况分析,注意到近期城市的扩展已脱离绿洲型的发展轨道,而与全球城市模式类同,亦具城市化的共有弊病。又因所处区位受到荒漠气候的强烈影响,较其它地带的城市,其生境更加恶劣。干旱区居民长期凭借绿洲生境而生息劳动,早期出现的城市亦脱胎于绿洲。目前仍沿用绿洲以称城市,但与绿洲的生境相比较已面目全非,实质是以现代设施在荒漠中建立的水泥荒漠。目前全球范围正展开以改善城市生境为目标的生态城市建设,位处干旱区的城市应从其所在区位出发,以绿洲化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切实改善居民生存环境质量。应仿照绿洲,在外围营造阻隔荒漠气候侵袭的防护林,在市区通过营造片林与行道树,形成类似条田林网格局,以一定植被规模重构绿洲化城市,形成绿洲生境以改善城市居民生存条件,回归干旱区居民世世代代依存的绿洲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水资源短缺条件下绿洲的垦区农业采取多种经营,发展以棉花,水果和养鹿为主的高效特色农业,同时加强工程建设,进行水资源开源节流,强化管理和对绿洲的保护,这些已成为维持绿洲稳定和促进绿洲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敦煌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其根源在于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演变过程没有科学、统一的认识.尽管近年来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研究,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人提出将之与古楼兰衰退相提并论.该文认为,敦煌地区生态退化及其演变,无论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绿洲与湿地的萎缩等,都是地质科学领域的问题,需要运用地质学思维分析探讨.研究改善敦煌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治理措施,必须从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图1,参13.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农业绿洲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相结合,选取了9个斑类类型指标和13个景观指标,从区域和绿洲2个尺度分析了金塔县及其境内的金塔农业绿洲和鼎新农业绿洲的景观格局。结果显示,区域尺度的景观格局体现了绿洲与戈壁等基质类型景观的镶嵌特征;金塔农业绿洲体现出冲、洪积三角洲的特征,即耕地从扇顶呈放射状与盐碱地相间分布;鼎新农业绿洲显示了沿河绿洲的特点,即景观类型以河道为轴对称分布。指出划定绿洲界限和提高数据分辨率是揭示绿洲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历史数据计算了溧阳地区森林景观变化过程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值,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分析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森林经营的经济效果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道路边大气污染的常年监测数据,对风向与无限线源成任意角的高斯内插大气扩散模式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了影响预报精度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武汉市气象因素和天气状况的基础上,对模式进行了恰当地修正,经实测数据验证,预报准确度有了明显地提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环保产业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等环节的研究,完成了对天津市自1993年来的首次环保产业调查,开发了配套的管理软件系统,同时对该系统的知识发现,网络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Both the effects of earthworms on soils and the effects of soil conditions on earthworms have been studied with the help of experiments and modell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model architecture allowing coupling both effects to a dynamic interac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 chose for a spatio-temporally explicit model and focussed on wetland conditions. Soi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have been modelled by means of finite volumes an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atial habitat suitability. The life cycles of earthworms have been modelled by Leslie matrices where soil humidity, soil temperature and population densities have been used to parametrize survival and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Earthworm dispersion has been described by a cellular automaton of the domain providing spatial population densities for both the life cycle submodel and the soil conditions submodel.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逃逸是伴随着工程作物释放的一种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基因逃逸的途径,并讨论了影响转基因逃逸的因素,对我国主要农作物中逃逸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一些农作物中存在较大的转基因逃逸风险,最后探讨了避免和减小逃逸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苏南地区城市化的特征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该地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5个协调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危原因,讨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广东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及城市郊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农村产业布局空间创新的概念,并结合实际论述了产业布局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和有机食品所必需具备的条件作了概要的介绍,并对国内外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我国发展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机食品开发的原则、策略和开发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e kinetics of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10 different dichlorophenols and dichloroanilin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With the intention of finding certain molecular indic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aromatic pollutants, geometry optimizations of the compounds have been performed with the semiempirical PM3 method. The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an SCF method using the RHF formalism.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pparent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s and the calculated molecular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s have been examined. Four different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have been developed expressing the logarithms of the rate constants in terms of the Hammett constants, electron densities of the substituents, the coefficients and the energies of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s HOMO, and 1-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s log?K 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