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防苑》2006,(Z1)
随着上海土地资源的紧缺,向地下要空间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随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立体开发,上海建设了大量地铁、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和地下公共设施。到2010年世博会前,本市将在中心城区范围内,重点开发再建16个地下“徐家汇”。这些地下空间将集商业、交通、仓储、防灾等综合功能于一体。上海正进入地下空间的高速发展期,但相比水平位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上海市科协、上海灾害防御协会、北京减灾协会、天津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起,并由上海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 《21世纪(首届)京、津、沪城市发展与综合减灾论坛》于 2000年 10月 11日至 1 3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韩正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开幕式上致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地震局副局长汤泉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灾害防御协会会长陈正兴作了大会主题报告,并主持了会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念祖和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 来自北…  相似文献   

3.
为了搞好本省的防灾减灾工作,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于1990年4月11日至12日在西安主持召开了“陕西省自然灾害近期趋势会商会”。会议由省防灾协会商同省气象、农牧、水利、林业、地质、地震、植保、植病、地球物理等10个学会联合筹办的,来自12个学术团体和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防灾部门的专家、教授、学者76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认真地研究了陕西省自然灾害近一、二年的发展趋势,对8种主要自然灾害作出了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1992,(4)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西安培训中心”组织召开的“中国近期自然灾害趋势研讨会”,于1992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古都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校内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50多人,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气象、海洋、地震等科研单位、保除公司、大专院校及民政系统。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30多篇,分别在会上作了交流与研讨。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工程科学院、地震与土木工程动力学协会等组织将于1993年10月13日至15日在伦敦联合召开IDNDR大会,讨论对易受损害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学报》2007,16(5):166-166
“纪念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成立20周年暨防灾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3—6日在哈尔滨隆重召开。此会由中国灾协主办,《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承办。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刘玉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王自法所长以及全国部分省、市地震、气象、民政等部门主管协会工作的领导和各地协会办事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民防苑》2003,(1)
在南浦大桥东端的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每逢双休日,便传出悠扬迷离的音乐声,人们无法想像,那里就是一群聋哑女在排练时装表演节目。这个聋人时装表演队始建于1995年12月。七年中,她们先后在96’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98’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上频频亮相;97年春节于逸夫舞台举办“春天的召唤”文艺专场演出;同时还多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Z1)
引言上海是人口密集、产业集中、资源匮乏的国际性大都市。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十一·五”期间上海将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主线,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到2010年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基本确定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上海国际国内两个扇面辐射转换的纽带作用,进一步促进长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的共同发展。作为国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1996,(4)
北京减灾协会研讨城市综合减灾北京减灾协会于1996年10月15日举办了“跨世纪的北京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减灾”研讨会。代表们认为北京市的城市减灾,关系到首都与全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我国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上,代表们就北京市的城市综合...  相似文献   

10.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共同发起 ,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防灾减灾研讨会”于 9月 2 4日至 2 5日在自治区美丽首府乌鲁木齐市顺利召开 ,共 1 5个省、市、自治区的减灾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自治区副主席熊辉银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 ,指出 :西部地区落后的重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 ,建设投入化解不了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西部开发要靠政策、投入和建设与治理相结合。希望从综合性、总体性的角度 ,做出有说服力的总结。希望各地区联合起来 ,提出西部减灾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四川省广元市人民政府发起和主办,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科技扶贫办、四川省人民政府等部门支持召开的“全国贫困地区减灾工作交流会”于1994年9月21日至24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举行。160多位从事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专家和管理干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许厚德主持,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高文学致开幕词。会上,广元市领导和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陕西省减灾协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发 起,陕西省减灾协会承办的“全国灾害分析、预测方法总结交流会” 于 2001年10月22—23日在西安召开。开幕式上,陕西省政协常委、政 府副秘书长黄广文,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 汤泉先后作了重要讲话。三位特邀专家首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之 后,十八位专家进行了报告交流。内容涉及国内外灾害预测、预警领域 最新动态、灾害趋势综合分析、预测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研讨灾害综合 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及提高预测水平的途径。“全国灾害分析、预…  相似文献   

13.
日前,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上海将启动建设健康城市的“三年行动计划”,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建设健康城市的特大型城市。 建设健康城市是个什么概念?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上海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将着重加强城市生态和环境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地球物理灾害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20—24日在湖南慈利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黄委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灾害学杂志社等15个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翁文波、名誊理事长顾功叙向会议发了贺电。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发了贺信。《科学年鉴》、《科学》和《自然》杂志编辑部派员与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加,造成了用地紧张、土地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如果一味地向城市空中发展,多建高楼,不但使用效益差,而且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将加重各种“城市病”的发生。上海地面空间已相当拥挤,城市用地已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固而,向地下要空间,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缓解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9,(2):F0003-F0003
1月20日,闵行区民防协会宣告成立。60个会员单位代表、市民防办、区民政局领导,区民防办班子成员和部分新闻记者近百人参加了成立仪式。闵行区民防协会是以公益性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平战结合,为民造福”为宗旨,以“战时保护人民,平时造福人民”为准则,本着“天道酬勤、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起的,是我国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一项活动,也是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18.
由国际自然灾害防御和减轻协会、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海洋自然灾害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自然和人为灾害会议”将于1993年8月29日至9月3日在我国青岛市举行。会议内容很广,包括:地质灾害(地震、火山、  相似文献   

19.
<正> 应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邀请,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所属地震预报委员会主席、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地震学家埃维森教授于1985年10月7日至26日来华讲学、参观和访问。其间于19日至24日来南京参观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20日、21日上午埃维森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地震危险性评定、地震预报及其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于 1999年 11月 12日在圆满完成会议各项预定程序后胜利闭幕。大会选举李贵鲜为协会新一届会长,汤泉、刘恕、孙希岳、祝光耀、周生贤、赵春明、刘燕华为协会副会长,许厚德为协会秘书长,并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在11月 12日举行的闭幕式上,会议讨论通过了协会工作报告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章程;李贵鲜会长作了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协会的工作成绩,并对社会各界给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李贵鲜会长要求协会今后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