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墙报     
《环境》2001,(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2001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茫茫宇宙,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家园——地球。然而,在地球上,人不是唯一的物种,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世间万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影响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曾经如此赞美人类。自远古起源以来,逐步演进发展,不断创造着历史,改变着世界。从钻木取火到建屋筑宅,从潜艇入海到卫星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而随着开发探索的空间日趋扩大,人类逐渐意识到,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行星是自己唯一的家园。地球不仅衍生了人类,而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物质资源。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在自身进步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攫取与不合理的利用,却使地球遍体鳞伤,也为自身未来人类  相似文献   

3.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乃生命之源,太阳以万丈光芒普照大地,惠泽人类。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增长所导致的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得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再也不敢以征服者的姿态呈现在自然面前,以致人类终于发出这样一个信息:“人类与其它动物以及整个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取代了‘征服’自然的观念。如同所有其它形式的生命一样,人类作为个人也是地球上的过客,所以有责任最大限度地保存自然。这样,后代们(包括人类和其它形式的生命)也能在将来享受到生活的甘美”。1主宰万物的人与万物主宰人人类凭借其思维着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创造现代工业文明,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开发着大自然。伴随着这一开发进…  相似文献   

5.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认为自己在大自然万物中,处在主宰和支配的地位。随着环保和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的不断增长,人类意识到野生动物的不断减少,某些物种的灭绝,最终将影响到人类自身。因此,近几十年来,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保护野生动物,人类还设法将野生动物请进大城市小城镇,或自已走出城镇  相似文献   

6.
许家和 《环境》2002,(2):31-31
隆冬、早春的太阳最温暖可爱,是日晒增进人体肌肤健美的黄金季节。日晒,俗称晒太阳、日光浴。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亦不例外。日光,乃人类赖以生存、生长发育、打造健美身材、大自然恩赐给人类之“三宝”——日光、空气  相似文献   

7.
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主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世间万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地球为天地之间的各种生命物种提供了共同的生存环境。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同时 ,必须相互保持强有力的联系 ,运用现代化技术、传统手段等多种方式 ,有效地保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当代人类的科技进步 ,在促进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同时 ,也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植被破坏、水源污染、温室效应、物种退化或灭绝等 ,已直接影响到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威胁到包括…  相似文献   

8.
物理研究万物之规律,是人类社会广泛应用的学科,物理能够揭开宇宙的奥秘,为人类打开智慧的大门。物理之重要,由此可知。本文浅谈了物理教学的几点实践与思考,涉及到探究式学习和发现问题、授课讲究艺术等。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什么     
假如失去阳光空气,失去碧水蓝天,人类将会怎样?地球万物将会怎样? 人可以暂时忍受一日无三餐,草木可以忍受一岁一枯荣,但不能离开阳光空气,不能没有碧水蓝天、 这,就是环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是先有环境才有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环境是母亲,人类是儿子。在地球环境涵养万物的过程中,人类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骄子。迄今为止,没有谁能比人对地球产生这样大的影响,但无论能力有多大,其所作所为均依赖于环境。一旦碧水蓝天、阳光空气和森林土地这些环境要素被耗尽,人活下去就要成问题。 环境是一种品位、一种潮流、一种时尚,是体现人们生活质量好坏和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生活于愚昧、贫困、落后之中,生存即成为第一需要,享受环境  相似文献   

10.
既然把地球比作母亲,那环境应是道地的女性。地为大母,资生万物,德合无疆。细想“环境”二字,其最丰富的内涵似乎只不过具备女性所特有的功能:庇佑、容受、包含和养育。环境创造了万物,创造了人,包括男人和女人,构成了完整的人类。自此,环境与你同在。人类社会环境之中,毫无疑问地到处都留下了“女人”或“母亲”的印记。村落是女人创造的,因为它首先是养儿育女的一个集体性巢穴。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正是  相似文献   

11.
“土十条”向土壤污染宣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万物的质量,人类也基于土壤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了土壤质量恶化,造成了土壤污染现象,并酿成了日本痛痛病等公害事件。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土壤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其环境质量受到显著影响,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12.
郑重 《环境》2001,(6):14-15
人是环境的产物,大自然最慷慨、最无私地赠予人类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空气、水、土地和万物,古往今来,天地人合一,天地无私,而人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然而,集天地之灵气,采万物之精华的人类尽管用智慧创造了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用无知与贪婪为自然留下了可怕的后果。人类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时候似乎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是万物的摇篮。与地球共生,新世纪的都市建设已然开始。"森林,是多种生命的集合体。既养育生命,也独自增殖。我们的祖先,也曾以此为家。获得文明的人类,虽  相似文献   

1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没有了水,人类将无法生存,世间万物也都将不复存在。因此,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治理废水、保护环境是分析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废水的分析项目有很多,其中耗氧量是水被污染的检验指标之一,耗氧量又分为化学耗氧量和生化耗氧量(即COD与BOD5),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象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一切。正如中医经典著作《素问·六节藏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天地就是自然界。人类生活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里,“朝友麋鹿,暮猿与栖”,从吃到穿到用,哪一样不来自于大自然?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水是人类万物之母,因此,人与自然,鱼水相依。然而人类出于无智或自私吧,对自然界不仅拼命地吮吸、挥霍,还丧心病狂地猎杀珍禽异兽。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能否吃的放心、住得安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的环境质量是否达标。有人说土地是人们"餐桌的根本",是人类生存之本,人类也因土地的孕育之恩而誉其为"母亲"。"土能生万物,地可出黄金。生死托斯寄,七尺报母心"。因此,孕育人类的土地理应得到我们的善待与呵护,但事实上,人们直接或以污染大气、污染水体等间接方式污染土地的行为时有发生,而后这些污染物又  相似文献   

18.
张凯 《环境保护》2012,(15):15-18
政府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日趋加重,环境的破坏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从大地到海洋到天空,处处都能看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痕迹。人  相似文献   

19.
话说光污染     
话说光污染说起污染,人们自然想到浓烟滚滚的烟囱,混浊不堪的污水,震耳欲聋的噪声,但你是否也想到了光污染呢?你也许会说,光和食物、空气、水一样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有了光,黑暗才能消除,万物才有生机。那你只说对了一半,如果是过量的光刺激那就会对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20.
王小刀 《环境》2004,(5):39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我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这样算来,平均每天就有786人自杀。在自然万物中,自杀是有理性的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