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雾炮作业已经被许多城市作为降低空气颗粒物(PM)浓度的常规手段在使用,但其对PM浓度的降低效果如何目前缺少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对受雾炮作业影响和不受其影响监测站空气PM浓度对比分析,就不同条件下雾炮作业降低空气PM浓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雾炮车对降低城市空气中PM浓度效果非常有限,PM_(10)和PM_(2.5)浓度的降幅为0~2%,有效作用时长为10~15 min,在5~10 min时效果较好;雾炮作业对空气中PM_(2.5)的降低率略高于PM_(10);雾炮作业在污染物浓度上升期、PM_(10)和PM_(2.5)浓度为优和轻度污染、高相对湿度环境下效果更好,原因可能是这些环境条件下有利于雾炮产生的雾滴在空气中的存留。文章研究结果对于规范当前中国城市的雾炮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外来的电磁波即电子雾污染,它能使各种电器互相干扰,从而危害环境甚至损害人们的健康。专家调查发现,电子雾能使机器人内部的程序紊乱,动作失灵,据日本统计,有7000人被机器人致残,11名工人致死。家用电器形成的电磁辐射,能使人头晕、乏力等。科学家认为电子雾会影响对人体生物钟起重要作用的激素和传递神经信息激素;会影响遗传细胞质素,还会破坏细胞膜。据说造成电子污染事故的原因有150多种。科学家建议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如看电视保持适当距离,不宜长看,注意看完开窗通风。电子雾有损健康  相似文献   

3.
一、雾的成分及雾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情况 1.雾的成分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大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现象。纯净的雾是由凝结核和水组成,凝结核是形成雾的必要条件对雾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形成雾的凝结核主要是爱根核(R:2×10~(-7)~2×10~(-5)cm),大核(R:2×10~(-5)~10~(-4)cm)凝结核有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物质如烟、土壤粒子、尘埃等(主要凝结核如表1)。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冬季雾形成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大量的数据论述了乌鲁木齐市冬季雾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人体健康所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杂气氛下痕量油雾的测量方法,测量某船舱室空气中油雾的成分和浓度。方法采用溶液富集法采集舱室空气中油雾,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油雾成分及含量进行准确测定。结果某船舱室中油雾成分主要包括正十三烷、正十三烷酸、正十二烷,油雾的质量浓度最高值在2.5 mg/m3左右,测量不确定度为16.92%,浓度符合舱室环境要求。结论结合溶液富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可以测定复杂气氛下痕量油雾成分和浓度。  相似文献   

6.
油雾系指飘在空气中的油微粒及气体的总称,属气溶胶的一种。也可区别为颗粒油雾和蒸气油雾。油品在装船及扫线时有大量油雾排至空间,往往造成大气严重污染,危及船员及油区工人的健康。本文仅就我们近年来调查的材料并参阅有关文献,将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雾≠霾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水分达到90%以上,较潮湿.霾又称灰霾,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能使大气混浊,水分含量一般低于80%,相对干燥.如果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界于80%-90%之间,称为“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8.
雾对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热力和动力特征的变化,分析了大气污染物在雾天气下的迁移扩散和清除过程。表明,在某些情况下,雾对污染物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在某些情况下,雾可以造成地面高浓度污染。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冬夏季持续性雾-霾发生的环境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4,他引:15  
在北京地区,除冬季供暖期外盛夏也是雾-霾天气的高发季节,与我国南方不同.使用微波辐射仪、风廓线和常规气象探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大气成分观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冬、夏季持续6 d的2个雾-霾过程形成和维持机制的异同.冬季雾-霾过程出现在高空西北气流、低层多短波活动的背景下,其形成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是边界层内始终有逆温层、地面弱风场、底层湿度逐渐增大.逆温层昼高夜低、湿度昼小夜大是影响PM2.5质量浓度和能见度日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在雾-霾天气持续期间地面弱风场能够维持主要源于冷空气势力弱、常不能影响到地面.此外,入夜后地面迅速辐射降温、边界层上层有暖平流以及空气过山后下沉增温在逆温层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对于夏季持续性雾-霾天气,气溶胶区域输送、环境大气保持对流性稳定、空气的高饱和度是其发生的重要条件.在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下对流层低层盛行偏南风,北京的PM2.5质量浓度随着偏南风风速增大升高.对流层底层系统性偏南风与北京附近的山谷风共同构成了从北京以南气溶胶累积地向北输送的机制.夏季雾-霾过程低层没有逆温,但是北京上空一直维持超过200 J·kG-1的对流抑制能量,它同样限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夏季自由对流高度也存在昼夜变化,其对PM2.5浓度和能见度的作用与逆温层高度升降相同.因此,冬、夏个例分别代表了2种不同类型的持续性雾-霾过程,导致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环流型.  相似文献   

10.
由于雾形成的时间较短,范围大小难以预料,通过对射阳2014年-2016年全部探空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以及平时的实践,发现有雾天气形成时,探空观测获得07时,19时数据中近地面层温度的逆差大小,等温的厚度和近低空温度、风的层结数据在雾生成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可以进行量化。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探空观测数据去预测雾浓度的大小,提供有效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双版纳雾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给出了西双版纳雾的类型特征、时空分布,描述了山区辐射雾和逆温暖带形成的机制、规律,及对某些气候要素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山区雾及逆温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重庆雾与酸雾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酸雾在植物体表形成水膜,来研究雾对病害发生及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初步表明,雾有导致病害发生及发展的作用。重庆多雾,已构成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淮河下游连续雾-霾及转换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边界层探空资料、地面气象要素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2年6月中上旬淮河下游一次连续多日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雾-霾转换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近地面静小风为雾-霾长时间维持提供良好动力条件,边界层中低层维持的近中性层结或逆温层结创造良好热力条件,秸秆燃烧提供凝结核条件;雾和霾过程中风速下降伴随着能见度降低,风速增大则伴随着能见度升高.中度以上霾的形成和发展都伴随着空气比湿增大,霾向雾转换过程中比湿下降.比湿越大雾-霾持续时间越长,雾前比湿越高雾中最低能见度越低.能见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为0.42)、与PM2.5和PM10浓度呈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6);雾-霾过程中上风向SO2、NO2浓度高于下风向2倍左右,下风向NO和PM10浓度高于上风向1.5倍左右,出现污染物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南京地区雾过程对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和尺度分布的影响,在2017年冬季的雾观测中平行收集了3级分档雾水和分粒径气溶胶样品,并对雾微物理量与气溶胶谱分布、3级分档雾水与雾前、雾中、雾后分粒径气溶胶化学组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冬季南京第1次雾过程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不对称“V”型,最低值位于7μm处,第2次雾过程的雾滴液态水含量随粒径分布为3峰型,峰值分别位于5,15,21.5μm处。在雾形成、发展阶段,粒径<0.33μm的气溶胶质量浓度降低,粒径0.38μm气溶胶质量浓度升高,雾成熟阶段,气溶胶粒子质量浓度在全粒径段均达到最低,粒径0.38μm的气溶胶质量浓度大幅降低,与雾前相比,雾后气溶胶质量浓度峰值向大粒径方向移动。雾前,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组分富集在粒径<0.43μm的小粒子中,随着雾过程进行,成核作用和吸湿增长使得水溶性离子向较大粒径段富集。雾中新生成的气溶胶随着雾滴的蒸发被释放,导致雾后NO3-、SO42-和NH4+浓度升高。较小粒径的气溶胶中和率更高,雾形成初期的新生雾滴酸性较强,随着雾过程的进行逐渐中和,雾水pH值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5.
雾的成因很多,目前对雾中的气温垂直分布的实测资料及分析讨论还不多,讨论雾的出现给大气扩散造成影响的就更少。但是我认为在雾较多的地区有必要弄清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本文仅对辐射雾中的气温垂直分布及对大气扩散的影响作一些讨论。形成辐射雾的有利条件是空气中有足够  相似文献   

16.
霾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好似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纱,又称“大气棕色云”。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有人把灰霾天气误认为是雾,其实这两者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干与湿上,在于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大小:当空气中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主要有3方面因素。一是空气的水平流动很弱,使得水平方向小风与静风现象增多。二是大气层垂直方向出现的逆温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青岛市雾日PM1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及其来源,并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依据能见度及湿度数据对雾日进行划分,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源解析模型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青岛市雾日亚微米颗粒物(PM1)中金属元素的来源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清洁雾日PM1浓度略高于清洁日,而污染雾日PM1浓度是霾日PM1的1.11倍,清洁日的3.07倍.秋冬季雾日金属元素受人为源影响,K元素含量最高;夏季雾日的主要贡献元素是典型的地壳元素Ca、Fe、Al及海盐Na元素.PMF结果表明秋冬季雾日PM1中金属元素主要来自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源、地壳源、海盐源、船舶源和工业源;夏季雾日PM1中金属元素主要来自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源、地壳源、海盐源、船舶源和工业源.夏季采样点位临海,海雾频发,海盐源为夏季雾日金属元素的重要贡献.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成年人与儿童暴露于青岛秋冬季雾日PM1的非致癌风险均低于阈值.成人和儿童呼吸途...  相似文献   

18.
雾是云南山地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分布广,影响范围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对防治空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雾的分布特征 1.1 空间分布根据雾的成因及地理分布,云南的雾主  相似文献   

19.
VOCs(挥发性有机混合物)对空气及水体的污染已日渐突出。VOCs在空气中形成的前兆是形成雾状。废水处理厂中VOCs的流出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并对接纳废水的水体质量造成冲击。废水处理设施中的VOCs挥发到空气中将影响下风向的居民环境。美国在1990年成立的清洁  相似文献   

20.
近日,《邢台市绿地系统规划》获得市规划委员会审定通过。据该《规划》,该市将利用现有山水格局和城市文脉,积极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和风景游览城市。届时,市区将形成以牛尾河、围寨河为主体的城市滨水开放性绿带,绿带通过水系和步道系统将城市主要市级公园连接起来形成的“公园链”;以北部白马河景观林带、西部的南水北调工程防护林带、南部的七里河景观林带、东三环及京珠高速公路的城市外围绿化隔离带连接城市外围各大郊野公园,形成郊野公园链,共同构成环城绿色走廊的“生态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