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基于模糊评价原理,选取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氮等6项评价指标构造综合评判数学模型,通过改进模糊评价结果分析方法,运用加权平均原则对模糊评价结果向量进行计算,综合分析和评价太湖20个监测点位2011—2013三年的水质情况。最后运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合理的插值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析,与传统的模糊评价分析方法相比,所得评价结果更能直观反映湖体真实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时间上,太湖水质2012年比2011年有所好转,而2013年水质又有所下降;空间上,太湖呈现出从西到东水质状况逐渐变好的趋势;总体来说,水质评价结果不容乐观,仍需进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曝气装置、水质参数、溶解氧浓度等操作参数对曝气池中溶解氧转移都会产生影响;微泡扩散系统具有节能、提高氧转移效率的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溶解氧转移系数的测定可用计算机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BOD测定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D作为水质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是水质常规监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BOD参数起源于Dupre发现河流中溶解氧减少是生物代谢活动的结果,并于1884年把这一现象称为生物化学氧化过程。1913年,英国皇家污水处理委员会首次提议,把有机物在65°F(18.3℃)下进行5天生物氧化所需的溶解氧作为水质有机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此后,  相似文献   

4.
天目湖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年天目湖(沙河水库)库体和取水口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水库透明度为3.10±0.14 m,总氮为0.455±0.036 mg/L,总磷为0.017±0.004 mg/L,N/P比的均值为28.8±9.5,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营养盐磷的限制.采用总氮、总磷、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五项指标作为参数的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水体营养水平较低,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曝气池空间内水质的分布及变化规律,采用了YSI6600 V2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对成都市三瓦窑污水处理厂的一期工程传统污泥法(CAS)、二期工程缺氧、好氧和内源呼吸(AOE)工艺中的曝气池分别进行了包括DO、NH3-N、NO3--N、pH、氯化物和温度等水质指标的场的检测,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揭示了曝气池内部水质变化的规律,并比较了CAS工艺与AOE工艺内水质处理效果的差别。结果表明,(1)溶解氧沿池深方向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CAS工艺中随池深增加,溶解氧增加,AOE工艺中随着池深的增加,溶解氧降低;(2)AOE工艺对氨氮在O区的去除率可达97.64%,明显高于CAS工艺的41.76%;(3)沿曝气池长度测量溶解氧空间分布规律,参照理论曲线及依据水质处理要求,调整曝气量的方法具有长期运行经济、水质处理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秋季艾比湖流域水质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是水环境治理中的基础性工作。于2014年10月在艾比湖流域的55个采样点采集地表水样,将pH、COD、溶解氧(DO)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并探讨了艾比湖流域的总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艾比湖流域4种水体污染程度为河流裸露湖床水库农田灌溉水;(2)艾比湖流域中部区域的水质污染最严重,西部和东部区域的水质仍处于清洁状态。本研究为干旱区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BOD即生化需氧量,是评价水质污染的最重要指标之一。BOD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好氧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下,分解水中有机物质时所消耗的溶解氧。这一生物化学耗氧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欲使BOD达到完全  相似文献   

8.
污水处理厂脱氮效果及相关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沙某污水处理厂进行24 h水质、水量的监测,分析了其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污水的特点.从脱氮的原理出发,结合流速、溶解氧等运行参数的考察,发现造成脱氮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沟内缺少厌氧区段,提出改进措施,从宏观改善流体的流动人手,以达到调控溶解氧传递的目的,既而促进微观的硝化与反硝化反应,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浦阳江流域26个点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5属47种,其中轮虫25种,原生动物14种;另外,还有枝角类和桡足类。原生动物优势种为湖沼砂壳虫(Difflugia urceolata),其次为普通表壳虫(Arcella vulgris);轮虫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和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枝角类优势种为透明薄皮溞(Leptodora kindtii);桡足类优势种为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水质理化指标监测结果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水质健康评价结果大体一致,均显示浦阳江流域干流水质健康状况整体好于支流,干流和支流下游水质均存在富营养化倾向。但具体到点位水质状况评价时,两种评价结果略有差别,表明水质理化指标评价和生物指标评价均有偏向性,在进行河流水质健康整体评价时,最好将两者相结合,以全面了解河流整体水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将评价参数的代表值与水质标准相比较,确定其应归属的水质级别,这就是最基本的单项评价.包含了多个参数的水质综合评价,其最通常的做法是,或用单项评价的最差级别代表综合评价结果,或用综合指数或评分迭加值来表征水质状况.这里,分级的界限是明确的,水质不是属于“清洁”,便是已受“污染”.若以综合指数值0.5作为起始污染的阈值,那么,0.49仍属于“清洁”,而0.51已属于“污染”.这种“非此即彼”的判断与推理属于和现代数学密切相关的普通集合论的范畴. 但是,绝对的突变是不存在的.在自然  相似文献   

11.
因子分析及其在河网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因子分析方法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证明在数据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损失较少信息,减少评价指标,针对主因子进行分析,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有效。同时,利用因子的得分值还可以将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因子分析对河网地区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增长潜力较大的主要因子,并对该地区的水质状况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表明因子分析在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模糊综合评价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影响较大的代表性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根据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特点,确定了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因素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水质级别,证明该河网地区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3.
对以再生水为补给水源的通惠河进行水质监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总体评价了通惠河的水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人河道的水质达到Ⅱ类水平,对通惠河的污染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引入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1)空间聚类模型将通惠河水质类型分为两类,并具体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水质18个参数的差别。分析发现第1类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引起的氮污染、磷污染等工业污染,而第2类水体的污染主要以生活污水带来的有机污染为主。(2)运用因子分析解析通惠河的污染来源——主要来源于点源排放的污水产生的氨氮、硝态氮和有机污染。为保持再生水水质,需要对水质差的污染区设立重点监测点并控制偷排现象。  相似文献   

14.
因子分析及其在河网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因子分析方法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证明在数据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损失较少信息,减少评价指标,针对主因子进行分析,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有效。同时,利用因子的得分值还可以将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因子分析对河网地区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增长潜力较大的主要因子,并对该地区的水质状况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表明因子分析在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灰色聚类法在地面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 《污染防治技术》1997,10(3):184-184
应用灰色聚类法对1995年南通市濠河水质进行单因子污染等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用于地面水质综合评价具有计算简便,能客观反映水质的污染状况,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价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影响较大的代表性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根据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特点,确定了8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评价因素矩阵,计算出影响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水质级别,证明该河网地区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现行的单因子评价法存在水体过保护问题,在系统分析765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状况的基础之上,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首先识别河流主要污染指标、再以单因子评价法对主要指标进行水质评价的联合应用方法。将单因子评价法、PCA-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方法对河流主要污染指标的识别较一致;将PCA和单因子评价法联合应用于水质评价,能更真实、客观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有利于作出科学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8.
在河流水体自净规律的研究中,浮游藻类的生长状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藻类的生命活动,影响和改变水的理化性、透明度、颜色等。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体中的 CO_2,同时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反之,当藻类大量繁殖时,水体处于富营养化阶段,藻类的呼吸及残骸的分解,大量耗氧,又减少水体的溶解氧。这种对水体的充氧和耗氧明显影响水体的自净过程。另一方面,水体严重污染的环境,会影响藻类正常生长,因此研究运河藻类光合作用对水质的影响和改变浮游藻类的生长环境的可能,对研究运河水  相似文献   

19.
水质评价是水源管理的一个基本任务,目前水质评价的一个倾向是用多项水质参数建立水质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表征水质优劣的评价指标。一般都认为这种方法能简单又概括地反映水体水质状况,并使于作水体污染地区间或变化趋势的对照比较。所以,近年来国内在对水质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方面进展也很快。从模型的性质看,其中多属于所谓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_5)作为水体有机物污染的指标.也是考察水质质量和水处理设备效率的重要参数. 实际测定BOD_5时,只有某些天然水中溶解氧接近饱和,BOD_5小于4毫克/升,可以直接测定;对于大部分污水和严重污染的天然水则要稀释后培养测定.稀释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