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含油污泥处理现状,分析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超声波技术和调质-机械分离技术结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门别类地阐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含油污泥的一些处理处置技术.按回收原油方法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包括了热处理技术、溶剂萃取技术、冻融技术;按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技术分,包括了含油污泥的建材利用、燃料制作、焦化处理以及作为其它工业原料利用;按含油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生物法、焚烧、稳定化/固化、填埋等方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技术原理与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泥是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油污泥的处理一直是困扰石油化工企业的一大难题。结合含油污泥理化性质及处理现状,综述国内外含油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含油污泥产生量大、性质复杂,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回顾了油田舍油污泥三相分离处理技术现状,介绍了浮选、超声波及电化学处理等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生物降解含油污泥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桩西采油厂含油污泥组份含量及特点 ,筛选出适合处理桩西厂的含油污泥生物处理技术 ,研究了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各项参数。并通过现场实验 ,进一步优化各项参数 ,提出了含油污泥处理工艺及实施方案。含油污泥经上述工艺处理后 ,油泥中烃类含量达到国标GB4284 -84(含油<3000mg/kg)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进行低浓度含油污泥生物处理的试验,说明生物处理技术对低浓度含油污泥处理的可行性,为以后生物处理技术在含油量较低的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君  罗亚田  丁飒 《能源环境保护》2007,21(5):12-14,51
在石油开采及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废弃含油污泥,这些污泥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环境将严重危害环境的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因此,国内外正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希望能缓解含油污泥带来的危害.综述了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现状,并展望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物降解含油污泥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桩西采油厂含油污泥组份含量及特点,筛选出适合处理桩西厂的含油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研究了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各项参数。并通过现场实验,进一步优化各项参数,提出了含油污泥处理工艺及实施方案。含油污泥经上述工艺处理后,油泥中烃类含量达到国标GB4284-84(含油<3000mg/k)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含油污泥主要产生于石油开发、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油气生产企业。针对含油污泥的来源、特性及主要危害,从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无害化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含油污泥的主要处理方法和工艺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讨论了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的研究热点及技术标准要点,认为油气生产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结合污泥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采取针对性的工艺措施,加强对含油污泥的深度处理,提出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处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含油污泥处理的标准规范及相关激励措施政策。  相似文献   

10.
含油污泥是指在油气开采、集输、污水处理过程中,原油或成品油因混入泥土或其它介质而导致油分不能直接回收利用而形成的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多种形态混合物,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对生产区域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含油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将成为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详细分析各种含油污泥无害化主要处理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回注、调剖技术、含油污泥开发为橡胶填料剂技术以及电化学法、微波干化法和超声波法的主要特点以及适用性,为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的选择、未来油污染土壤修复与相关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石油工业生产的特征固体废物——含油污泥,是一种由石油烃、水、固体颗粒物和其他物质(如重金属)组成的固态/半固态复合物,因毒性和易燃性被归入危险废物管理。我国含油污泥年产量高达500万t,其中含有15%~50%的石油烃。含油污泥的处理要兼顾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其组成、性质和危害,介绍了含油污泥的油品资源化分离法(离心、溶剂萃取、热解)和无害化剩余含油残渣处理法(焚烧、固化、生物处理)等国内外常用的处理方法。大体上,含油污泥的处理思路为,首先预处理降低含水率、提高含油率,再经油品分离法回收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最后无害化处理剩余含油残渣。讨论了各方法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油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工业开采进入中后期,油田污泥产量越来越大。油田含油污泥成分复杂、毒性大,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固化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含油污泥中有害离子及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文章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综述了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且从固化体高抗压强度、低渗透性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固化技术用于建筑材料的研究,实现了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含油污泥热化学反应机理及焚烧、低温热解、直接液化、焦化和熔融等处理技术,对各种技术原理和优缺点做了介绍,并对我国含油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王硕  于水利  付强  徐巧  李激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6):1779-1785
含油废水中因含有较高浓度的油脂类物质和聚合物而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人类健康,同时,为解决采用传统膜分离工艺运行成本较高的难题,开展了基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含油废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以含油废水启动反应器,经35 d好氧颗粒污泥培养成熟,COD和溶解性油的去除率高达86.0%和94.2%;在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类物质含量提高3.7倍,蛋白质类物质与多糖类物质比值升高到2.72,证明胞外聚合物内蛋白质类物质浓度增加是活性污泥颗粒化的重要因素;好氧颗粒污泥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好氧颗粒污泥中蛋白质类物质的稳定存在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选取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效果和成本均优于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和膜分离工艺,由于污泥及其胞外聚合物中多糖类和蛋白质类物质含量均较高,适用于回收污泥资源,对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所加工的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导致以高硫石油焦、含油污泥为代表的副产物产量大幅增加,对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利用成熟的水煤浆气化工艺对废物无害化处理,进行了炼厂含油污泥与石油焦制备高性能混合浆液的研究. 采用干磨湿配制浆工艺,考察了含油污泥与石油焦的共成浆性,分析了石油焦粒度分布、含油污泥添加量、温度、pH等对成浆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石油焦颗粒疏水性较强、比表面积小,其单独成浆时最佳粗细颗粒质量比为5.5∶4.5;含油污泥与石油焦共成浆时,其最佳添加量为3.0%;在30℃,pH为7~9条件下,可制得表观黏度低于1000mPa·s,稳定时间超过48h,流动性较好的混合浆液,可满足水煤浆气化无害化工艺的进料要求.   相似文献   

16.
射流泵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射流泵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在社会各部门的广泛应用,着重讲述了在环境保护中,射流泵技术在污水生化处理、含油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循环及污泥消化处理、废气处理和除尘、强化超音速燃烧处理5个方面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分析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案,并阐述射流泵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它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田含油污泥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污泥一般含油15%-50%,且泥中污油老化严重。而且油泥中原油、泥砂组份比例变化较大,从而影响油泥处理工艺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油泥成分分析研究了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含油污泥的特性,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石油开采炼制企业油泥的来源、基本成分、国内外处理油泥概况,重点论述了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目前油泥脱水脱油后焚烧的应用与实践,提出了今后此类油泥处理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