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综述了废弃耐火材料再生利用的情况,主要介绍了国内对废弃镁铬砖、废弃镁碳砖、废弃铝镁碳砖、废弃镁钙砖、废弃滑板砖、废弃鱼雷罐砖等的再生利用研究成果与再生耐火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再生耐火材料的性能可以达到新产品水平.对废弃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废弃耐火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成为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纲领性文件。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中,明确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等5种产品纳入第一批目录。同时,为了为了能够及时、客观地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电器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变化等相适应,《目录》管理委员会起草了《制订和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若干规定》,明确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及电子产品废弃形势调整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原则。废弃电池在近几年来在我国增长速度很大,将来的管理形势十分紧迫。本文在此分析我国几种废弃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及锂电池)的产生量、再生处理处置情况及管理政策导向。并在目录一批筛选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权重分析法,筛选评估废弃电池能否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二批)管理的可能,研究显示铅酸电池已具备进入管理目录的资质。  相似文献   

3.
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生利用已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重要话题,符合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利用废弃混凝土破碎产生的再生细骨料部分取代天然细骨料来配制干混砂浆。通过试验证明:在固定配合比条件下,再生骨料替代率为50%时,干混砂浆抗压强度、保水率和抗冻融性、强度损失率等均符合M5.0中保水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大规模城市化的产物,废弃混凝土引发了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而市场化推广却遇到成本、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废弃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进行成本比较、对产业化的困难和条件进行了剖析,并从技术、产业、经济等各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也可为其它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烟气脱硝过程中产生的废弃SCR催化剂,分析了SCR催化剂使用现状,探讨了SCR催化剂脱硝原理、失活原因和再生方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废弃SCR催化剂进行再生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废弃SCR催化剂循环利用的思路。目前,市场上主流SCR催化剂主要成分为V_2O_5-WO_3/TiO_2,在使用中会因烧结、堵塞、中毒等原因导致SCR催化剂失活,对废弃SCR催化剂进行再生要从机理入手,应深入研究SCR催化剂失活原因,根据具体失活原因采取相应的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废弃电子线路板的处理和利用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废弃电子线路板处理不好将成为一大环境污染问题,而利用好了又可变废为宝,产生巨大的价值。阐述我国进行废弃电子线路板资源化再生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介绍废弃电子线路板处理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时其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再生资源》2009,(7):38-38
每年回收处理废弃PET瓶5万t,制造可用于再生PET瓶的材料2.5万t,亚洲首家再生食品级PET切片生产企业——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再循环模式,每年可再生利用的PET瓶总量高达北京废弃总量的40%。  相似文献   

8.
《中国再生资源》2009,(5):45-46
我国利用回收的废弃塑料瓶加工生产的再生塑料瓶材料最近通过了国内外权威质检机构的质量评审,这意味着用再生塑料生产的饮料瓶可以进入国内市场。一些跨国公司已同意利用这家公司生产的再生塑料切片生产饮料瓶,用于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9.
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现状与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针对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巨大产生量和废弃量,分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来源与流向,以及管理过程中收集、贮存、重复使用和再生利用等几个环节的现状。提出针对我国国情,在电子废弃物立法、产业化以及回收体制等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环境基金(GEF)"通过环境无害化管理减少电器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毒化学品(POPs/PTS)的排放全额示范项目"湖北省作为项目示范省之一.三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分别开展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技术示范、湿法废弃印刷电路板处置BAT/BEP技术示范、利用再生铅连续熔炼炉协同处置阴极射线管含铅锥玻璃项目技术示范.电子废弃物全自动化分类与拆解生产线,为电子废弃物绿色循环与资源化提供了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1.
The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of five potential UK biodiesel feedstocks is reviewed and their greenhouse gas performanc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carbon and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methods of the UK Renewable Transport Fuel Obligation (RTFO). Of the feedstocks examined, and for which the RTFO supplies default carbon intensity values, only used cooking oil has guaranteed sustainability benefits. The other feedstocks have CO2e payback periods of 25–5503 years if grown on converted forest or grassland, yet the RTFO currently requires no guarantee that this conversion has not taken place and requires no avoidance of indirect effects. As currently designed, the RTFO risks substantial, adver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喷洒消油剂作为溢油应急的一种方法,简单、快速且能在大多数的海况下使用,在溢油应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消油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对环境具有二次污染危险,所以消油剂的使用广受质疑。英国将消油剂作为主要的溢油应对措施,经过30年不断改进已形成了完善的包括消油剂在内的溢油处理产品批准和使用许可制度。通过对英国消油剂制度总结和分析,梳理并提出对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改进、完善消油剂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produce biodiesel from mixtures of cooking oil and provide a possible environmental solution for the region of Campinas (state of São Paulo, Brazi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ECA). Cooking oil collected from homes in Campinas was mixed with ethanol at a ratio of 7:1 and transesterified at 60 °C for one hour for the obtainment of biodiesel using NaOH as a catalyst. The results of the physicochemical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odiesel possessed characteristics close to those required by Brazilian standards. A recent survey carried out in the city of Campinas revealed that residents are not concerned with the increased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ecological costs in the region caused by the disposal of used cooking oil, which is discarded in sewers and soil. Urgent action is recommended, beginning with raising awareness among the popul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olicy to determine the storage, periodic collection and use of cooking oil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diesel. This fuel could be used for buses, trucks and machines or sold to fuel distributors, offering a savings of US$ 0.8 to 4.5 millions. Campinas could then gain environmental credits and become a sustainable city. Moreover, used cooking oil constitutes low-cost biodiesel with no consump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will reduce worldwide criticism directed at Brazil regarding the use of oleaginous plant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烹调油烟对DNA和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烹调油烟的成分及对DNA和细胞的损伤,提出了降低居室内烹调油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饮食业油烟净化工艺的新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萍  李德生  李安桂 《环境工程》2005,23(2):45-47,51
针对饮食业厨房油烟组成及污染特点 ,在比较现有净化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油烟净化新工艺 ,且对油烟净化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试验结果表明 :雾化湿法与过滤吸附相结合的净化工艺对油烟的去除效率在 92 %以上 ,净化后的油烟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适合中、小型餐馆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油烟对环境的污染,分析了油烟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及油烟对人体健康的几种危害。讨论了五种油烟净化技术:惯性分离法、过滤分离法、液体洗涤法、静电沉积法、复合技术。分析了液体洗涤油烟净化技术的原理、水循环利用时对洗涤废液进行的油水分离,提出了采用流场分析喷淋,以了解其流场的特性。结果表明,采用液体洗涤法去除油烟效率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影响餐饮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和组分构成的因素繁多。在餐饮实验平台上利用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研究了食用油种类、烹饪方式和食材种类等因素对餐饮烹饪过程中非甲烷总烃(NMHC)、非甲烷的挥发性有机物(NMVOCs)和醛酮类化合物的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油烹饪产生的NMVOCs浓度低为434μg/m3,仅为调和油的1/10,其产生的NMVOCs组分种类最少,致癌风险较调和油和起酥油更低;油炸的烹饪方式相比炒生成更多的NMVOCs和醛酮类化合物,相同方式下烹饪肉类食材产生的NMVOCs组分种类数量比蔬菜类食材更多。  相似文献   

18.
餐饮业油烟的颗粒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德生  邝元成  刘欣  戴飞鸿 《环境科学》2012,33(6):1958-1963
利用显微镜照相技术和电低压冲击式采样器分别对餐饮业油烟中10μm以上和10μm以下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得出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厨房内油烟中可沉降颗粒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400μm之间,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10~100μm之间;油烟中可吸入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μm以下,数量浓度峰值粒径集中在0.063~0.109μm之间,质量浓度峰值粒径在6.560~9.990μm之间.通过对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物理特性的全面分析,找出特征值,确定油烟监测的标志物,为餐饮业油烟的治理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雪糕板厂的蒸煮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占88.8%~91.2%,无机物质占11.2%~8.8%。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糖类、木素、树脂类等。废水中不溶性杂质以悬浮或胶体状态存在。废水经过物理化学处理后,采用生化处理,本工程采用复合酸化、混凝沉淀、接触氧化、气浮、过滤及消毒的污水处理及回用水处理工艺,使该污水处理后循环回用于蒸煮,实现废水的封闭循环。  相似文献   

20.
烹调油烟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何万清  田刚  聂磊  曲松  李靖  王敏燕 《环境科学》2012,33(9):2973-2978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的关键前体物,而烹调油烟排放的VOCs作为大气中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其排放浓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食用油的烧杯加热实验入手,简化模拟烹调油烟发生情景,采用Tenax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检测分析,以加热温度和油品作为变量,对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调和油和橄榄油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生成的油烟VOCs浓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初步估算了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典型食用油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结果表明,5种典型食用油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排放的油烟中VOCs的浓度也随之升高;而在同一温度下加热5种食用油,调和油产生的油烟中VOCs的浓度最低;对不同温度下典型食用油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进行拟合,结果为二项式最优,其单位时间内油烟VOCs的排放强度范围为1.6~11.1 mg.(kg.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