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沉水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对其资源化开发利用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沉水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现状,并对沉水植物的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展望了开发和利用沉水植物资源的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废旧轮胎的热能利用和热分解技术进行了综述。热能利用介绍了作为锅炉燃料和水泥燃料使用;热分解介绍了制备液体燃料和炭黑。  相似文献   

3.
对废旧轮胎的热能利用和热分解技术进行了综述。热能利用介绍了作为锅炉燃料和水泥燃料使用;热分解介绍了制备液体燃料和炭黑。  相似文献   

4.
对鹤岗市生态资源与环境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种资源利用伦理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阐释了资源利用伦理的概念,从历史实践、现实需求和社会基本伦理意识等方面说明资源可持续利用伦理原则的合理性,用博弈论方法重点讨论了资源可持续利用伦理原则在资源利用中克服“囚徒困境”的作用,伦理失灵的原因和伦理法律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57,自引:7,他引:157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是《21世纪议程》中对各国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 ,国土资源部已开始了该研究项目。论文就此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进行了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 ,分析归纳了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状况及可借鉴之处 ;指出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与评价的研究中 ,必须从3个方面开展深入探讨。第一是土地利用分区及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第二是研究制定主要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 ;第三是研究制定典型区域(以县域为单位)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只有把3个方面的研究有机融合起来 ,互相反馈 ,互为依存 ,才能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进行实地和问卷调查,描述了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促进再生资源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现状,提出了依靠国家政策,加快建设水源工程,提高农业供水能力;调整用水布局和结构,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使黑龙江农业水资源能够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总被引:216,自引:10,他引:216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极地”模式,并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经度、高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定性分析黑龙江省双城镇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区土地持续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应用线性加权模型对双城镇城区1992,1997和2000年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铜尾矿作为代表性的工业大宗固体废弃物,其利用徘徊在较低水平,对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如何摆脱铜尾矿利用的技术瓶颈,是目前尾矿利用的关键问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铜尾矿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粒度构成、赋存状态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当前铜尾矿利用现状;并指出铜尾矿综合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杭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  卢滨  沈旭  方成  何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59-62,70
在总结国内工程中得到应用的污泥处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根据污泥处置方案选择原则,提出杭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方案。近期污水处理厂污泥仍送至有机肥料厂进行堆肥,但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使污泥肥料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泥农用标准;由于污泥为中度污染污泥,必须减量化处置和利用,随着干化焚烧技术和建材利用技术的日益成熟,杭州市主城区污水污泥应选择以干化焚烧和建材利用为主,其它技术为辅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县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开发、利用、保护并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对拜泉县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拜泉县因地制宜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的管理体系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废旧轮胎的各种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介绍,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方法很多,其中有直接利用方法,包括翻新、用于建筑材料、原形改制等;还有间接利用方法,包括生产再生胶、胶粉、热利用、热裂解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废旧轮胎回收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现状及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建筑垃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建筑垃圾利用的现状和我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方法及其基本实现途径.这有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实现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耕地集约化利用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耕地集约化利用是人类作用下的一种耕地发展模式,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保障、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耕地集约化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论文基于文献回溯和综合概括的方法,从科学内涵、描述指标、时空格局探测、归因分析、环境效益评估等方面对国内外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评述,并提出了未来耕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重点方向。从现有的研究进展来看,耕地集约化利用研究呈现如下特点:1)集约化利用的科学内涵既涉及到社会经济层面,也涉及到自然地理层面,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逐渐丰富其内涵,但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综合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耕地集约化利用内涵;2)集约化利用的评价指标具有多样性,不同指标描述了不同的特性,实际应用需要根据研究目标和区域特点,对各类指标进行筛选,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单一或多指标;3)集约化利用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的研究方法多样,统计方法和空间技术法是现有的主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两者的结合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4)影响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由于区域差异和尺度效应,尚不存在统一的主导因素;5)耕地集约化利用具有多功能和多效应,目前研究多关注于集约利用的粮食产出功能,对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较为薄弱。未来研究需要注重社会经济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科学、多方法的交叉,重点加强耕地集约化利用的研究范式、时空格局探测技术、综合效应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实现耕地“可持续集约化利用”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建筑领域发展到今天,对于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问题越来越重视。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不仅可以增加建筑材料的利用价值,也可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工程效益,并且在未来,建筑材料的充分循环利用也将会成为建筑领域发展的方向,符合当今世界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建筑材料的循环再利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给相关从业者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机理、过程和效应,有助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文章从3个方面对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①研究尺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②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相关理论、集约利用评价、集约利用驱动机制、集约利用效应、集约利用途径;③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基于过程的动态模型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在研究尺度上,应加强多尺度、多层次、时间序列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应加强基础理论、机理、过程和效应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计量分析、空间分析和动态模型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把废铜烂铁、废旧电器、报废汽车等视作“破烂”的观念过时了———到“十五”末 ,对这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将形成 5 5 0亿元以上的庞大产业 ;而在主要的再生资源品种中 ,废家用电器和废电脑回收量将达到废弃总量的 80 %以上。国家经贸委 1月 1 0日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湿地资源被大力开发利用,逐渐面临面积减少、功能衰退和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的困境.本文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类型湿地的成功经验,为国内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划分湿地功能区;保护湿地生物资源;实施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探索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的新思路;适当开发利用泥炭资源;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科学研究;强化湿地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