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与健康》2010,(5):14-14
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于4月26日开通,为确保翔安隧道安全、有序、畅通,厦门市交警直属人队第。时间派出警力,配合翔安交警人队隧道治安执勤点的民警,重点针对货物超高、变道行驶以及摩托车、电动车和行人禁止通行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隧道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2.
以降低公路隧道火灾风险为目的,结合国内外公路隧道火灾特点及危害,分析研究了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的致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原因之间的层次关系,建立了4级递阶结构关系。结果显示:第一层致因为隧道中运行车辆的起火和隧道自身结构火灾起火;第二层为隧道中司乘人员引起的不同车辆火灾和隧道运营管理存在危险性;第三层为隧道中车辆的危险性预防和对隧道的安全检查;最深层原因集中于管理因素,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对安全监管的投入力度上,隧道运营管理者的行为措施。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公路隧道火灾起火原因分析出发,找出增强隧道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火灾模型试验的研究方式,在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关角隧道(32.645 km)的斜井内进行火灾燃烧的全尺寸模型试验,测得不同火灾规模条件下隧道内温度和烟气分布,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得到高海拔隧道火灾的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拱顶处温度高于隧道中心线附近温度;火源附近温度最高,隧道内各位置温度随着距火源点距离增加而降低;纵向风速对隧道内烟气分布有重要影响,火源下游温度高于上游温度。结合试验的分析结果,就高海拔隧道火灾防灾救援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清明节,正是阳光明媚草木吐绿,适合人们春游的好时节,于是想到朝思暮想的土楼王国福建南靖走走看看。两天行程是:5日上午约十点从厦门出发,经厦漳高速至漳州后改道漳龙高速——南靖出口——牛崎头——南靖县城——南坑——船场——书洋甘芳隧道——土楼博物馆——树海瀑布(中午2点,午餐)——曲江何坑隧道——塔下土楼群(德远堂为最著名)——落榻艺源客栈(和兴楼,真正的圆形土楼);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路隧道预警指标体系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上海市公路隧道运营的实地调研以及欧洲主要城市公路隧道的资料收集,讨论并比较城市公路隧道运营预警系统发展过程及其设计框架;分析国内外城市公路隧道预警系统构成;研究预警指标的预警原理及其特性。结合上海市公路隧道实地调研收集和反馈的数据资料,对城市公路隧道预警指标的选择进行研究,从而为城市公路隧道预警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2004—2008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采用柱状图和事故发生趋势图等方法对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获得了事故次数与死亡人数的年度分布和发展趋势、不同事故类型发生事故次数、事故类型占总事故数百分比、地区分布、事故等级分布等统计特征。找出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事故类型以坍塌、物体打击、透水、冒顶片帮为主,其中坍塌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事故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则很少;多数事故为较大事故,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较少,但多为恶性事故。同时根据隧道施工事故发生规律,提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具有道路情况复杂、半封闭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车辆损毁、交通堵塞等严重后果。对一种新型的风险分析方法——领结图分析法进行了介绍,在对公路隧道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成因分析基础上,通过一个隧道事故风险分析的实例,将隧道火灾事故原因、事故结果以及事故演化历程中的安全防控因子,以领结图的形式刻画出事故情景。方法简单实用,提出可视化安全结构图表,有利于提高隧道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安全等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目前的公路隧道既没有安全等级划分,也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标准,设计者只能根据经验和认识程度进行设计,运营安全隐患较多.提出了影响公路隧道安全等级的5个因素和4种关系.认为公路隧道安全等级的划分必须同时考虑隧道长度和交通量,隧道长度是一个基础分界指标,交通量是一个可变的动态指标.根据目前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实际状况和技术水平,选取隧道的特征长度分别为0.5 km、1.0 km、3.0 km、5.0 km、10.0 km,隧道的断面交通量按照高速公路的最低要求取为10 000辆/d,将公路隧道安全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Ⅱ、Ⅲ、Ⅳ、V五个等级,并提出了进行公路隧道安全设施标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隧道坡度对临界风速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界风速即隧道火灾过程中能有效控制烟气于火源下风方向而不发生逆流的最小纵向通风风速,是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临界风速与火灾规模、隧道规模以及断面形状等因素有关.在坡度隧道中,由于坡度的作用,使得坡度隧道临界风速与水平隧道有着一定的差别.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隧道坡度在0°~10°变化时上坡隧道与下坡隧道所对应的隧道临界风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分析了隧道坡度对隧道临界风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上海崇明越江遂道(大断面)及青草沙原水工程越江(中断面)超长距离隧道,基于通风的有关理论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方法和SIMPLE算法,研究隧道施工中盾构机掘进面附近流场的湍流特性.参照隧道内作业环境标准,讨论大断面隧道掘进面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与中断面隧道发生有害气体意外泄漏的事故,分析相应的通风方案对盾构机工作区域热量释放及对有害气体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测试设计时速350 km高速铁路隧道与明线路基段噪声,获得动车组进出隧道时噪声与路基区段噪声时频特性差异,分析认为导致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隧道混响声、噪声沿隧道的传播、隧道壁对噪声的遮挡、隧道对气动声源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动车组在隧道内时有较高噪声传出洞口,宜采用暴露声级评价隧道洞口与明线段噪声差异;隧道洞口声环境恶化主要由动车组驶出隧道引起,暴露声级高出路基区段约2 dB(A),驶入隧道时暴露声级与路基区段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隧道侧向排烟口尺寸对排烟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隧道宽度与排烟口宽高比条件下排烟口温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排烟口宽高比的增大,排烟口温度分布水平对称性逐渐显著。随着宽高比的增大,排烟口内烟气所占比例不断增大,排热效率逐渐增加。随着隧道宽度的增大,排烟口处烟气温度与烟气层厚度不断降低。当宽高比小于2/3时,排烟口排出气体中烟气比例基本不随隧道宽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宽高比不小于2/3时,烟气比例随隧道宽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排烟效果优劣的顺序依次为:隧道宽度20 m、10 m、25 m、15 m。  相似文献   

13.
针对难以迅速扑灭的隧道甲醇火灾场景,在截面积9.14 m~2,长38 m的全尺寸隧道内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多喷头细水雾系统对隧道甲醇火灾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火源周围温度分布、火源下风向隧道温度分布及隧道能见度等参数,综合评估了通风条件下细水雾系统抑制隧道火灾的效果。结果表明:纵向通风降低隧道温度的同时易引起人眼高度处温度升高;细水雾能迅速控制火灾发展并有效降低隧道温度,但细水雾雾滴的扩散与沉降易造成隧道能见度的下降。在本文条件下,风速为4.98 m/s的纵向通风和10 MPa压力下的6喷头细水雾系统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火源周围温度和隧道温度,并显著提高隧道能见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代职业安全》2014,(12):26-29
<正>2014年4—8月,我国在建铁路和公路隧道先后发生了3起被困10人以上坍塌事故,即:吉林省吉图珲客专小盘岭隧道12人被困、云南省云桂铁路富宁隧道15人被困、贵州省安江高速公路两天窝隧道13人被困。经全力救援,除1人现场被砸身亡外,其余被困人员成功脱险。国家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面对城市内河存有江中岛情况,过江隧道普遍采用“W”型的纵断面形式。揭示城市“W”型过江隧道火灾烟气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交通正常、拥堵工况下城市“W”型中长距离沉管隧道火灾烟气蔓延范围和隧道顶部温度、流速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交通正常时,临界风速可以较好控制城市“W”型隧道内不同区间发生火灾时的烟气;交通拥堵时,沙岛段发生火灾时危险性最高,1 800 s时烟气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交通正常时隧道顶部最高温度均小于300℃;交通拥堵时,沙岛段隧道顶部最高温度约423℃,沉管段隧道顶部最高温度约387℃,出入口段隧道顶部最高温度约350℃~400℃。交通正常时,火源下游流速明显高于上游流速;交通拥堵时,火源处流速最大,随着距离增加,流速整体呈现衰减趋势,隧道顶部流速会随坡度变化波动。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2014年以来发生的多起隧道坍塌事故,云南省认真汲取教训,进一步强化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隧道施工坍塌事故发生。云南省安委办于2014年9月17日下发了《云南省安委会关于开展隧道安全施工检查的紧急通知》(云安发电〔2014〕8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检查内容、职责分工和时间安排,要求全省范围内在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站隧道(洞)必须对照开展自检自查。本文汇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高发的特点,分析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特性,对改善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依据隧道路段的行车特点和隧道外设施设置位置将隧道入口过渡段划分为隧道前减速段、隧道前交织段、隧道前过渡段、隧道入口段和隧道适应段.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行车速度数据,分析各区段车辆速度变化规律和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发现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车速变化用高斯函数拟合较好.用加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车辆运动的距离的比值表示行车风险,建立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安全性评价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得出各区段行车危险性系数.结果表明:在隧道前交织段,行车风险增加;在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较高,暗适应结束后,行车危险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管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3月的第一天,也是过完春节迎来二月春风的第一天,二广高速山西晋城段车来车往。天气多云,车外温度9摄氏度。当日下午2:50左右,距离岩后隧道3.8公里处的煤检站再次排起了长长的车龙,队尾一直排到岩后隧道的入口处,隧道内有43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停车等待通过。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谁也没有想到,一起追尾事故将这个隧道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两辆危化品运输罐车在岩后隧道入口处发生追尾相撞,导致  相似文献   

19.
周雨  汪金辉  张少刚 《安全》2020,(1):53-59
为了解隧道火灾研究领域的整体情况,绘制隧道火灾科学的知识图谱,本文基于2000-2018年Web of Science和CNKI刊载的隧道火灾论文,利用VOSviewer技术,对隧道火灾科学进行全面可视化分析图谱显示,国际上隧道火灾研究的核心主题是Simulation、Tunnel Ventilation Temperature and Smoke、Tunnel Fire Safety,国内是数值模拟、隧道救援与疏散、隧道的消防灭火、火灾探测报警、隧道结构;高产的作者是Ji Jie和徐志胜等,近期活跃的作者是Zhang Shaogang和石晓龙等;开展隧道火灾研究的国家多位于欧洲。结果表明隧道火灾研究领域的发文量、主题分布及作者间的合作都已初具规模,国内更偏重于工程应用的研究,主题演变略快于国外,我国在此领域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螺旋隧道火灾特性,防止人员高温伤害,基于Froude准则,搭建比例1∶67的小尺寸螺旋隧道实验模型,采用模型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坡度和不同风速下螺旋隧道火灾温度分布规律及烟气蔓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低坡度条件下,螺旋隧道内高温区以火源为中点呈对称分布状态;随着坡度的增加,隧道内高温区逐渐向下游延伸,火源处拱顶下方温度呈现先增大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规律;无论是自然风还是机械纵向通风,新鲜冷空气的吹入对隧道温度的降低起到主导作用,且风速越大,温降幅度越大;随着隧道坡度和自然风速的增加,火羽流由竖直狭长型转变为燃烧不稳定的大截面火焰,同时坡度增加抑制了火灾烟气逆流,促进了烟气向火源下游的蔓延速度,大大提高了排烟的有效性,减少人员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