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生态系统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构建了由自然资源要素、环境质量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组成的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熵权法与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依据2009年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数据,对中原城市群各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乡、漯河、平顶山生态环境状况较好,济源、开封较差;对于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郑州市,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污染压力大是威胁其生态安全的三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要素分析,构建了两者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协调性测度算法原理,对"十五"期间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及其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分析评价.结论是为了实现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持续发展,应合理调整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核心和经济建设的引擎,是城市间相互协同,发挥聚集效应一体化城市群体。城市代谢系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能量、货币和人类劳动力综合协调的自组织系统。城市代谢系统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城市人口负荷过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过渡消耗等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通过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以闽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结合城市代谢理论,从不同维度系统分析闽三角城市群能值代谢状况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不同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2010—2017年闽三角城市群总能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比重增幅较大,表明经济发展以资源消耗为主,对城市群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人口增长、土地空间限制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矛盾。(2)从不同城市群之间对比来看,闽三角城市群与环太湖城市群在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方面略有差距,但在能值货币比率和环境承载力等指标方面表现较好,反映出闽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效果。(3)从城市群内部结构对比来看,厦门、泉州、漳...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是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起着增长极和核心节点的作用,但同时也是生态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区,对其环境分区管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群环境分区管治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城市群环境分区管治规划的法律地位提升、技术标准体系构建、规划实施的监管机构设立、环境政策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8,(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和大气污染控制的相对滞后,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城市群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大气复合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京、津、冀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在个开蒙城市群规划环评上的实际应用,结合生态环境动态评估,情景模拟,空间叠图等多种手段完成了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环境评价工作.在推广城市群规划环境评价工作的方法和应用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湖南率先探索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本文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就如何加强生态环境的优化来促进"两型社会"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模过大和布局不合理是导致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破解当前以及今后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除了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污染排放外,还必须控制城市自身建设规模,合理测算和确定城市群、城市带之间的生态安全距离,为空气污染净化预留空间,从而达到从源头控制空气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计算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承载力。结果显示,粮食资源和水资源是影响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区域生态环境纳污承载力及抗逆承载力相对较好。最后就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环境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确定影响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制定的因素变量,设计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环境分析的框架,从生态环境概况、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方面进行论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确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论述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地位,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论述,并以三峡库区为例,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完成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剖析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解析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了技术、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科技创新和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当代全球性、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  相似文献   

12.
山西煤矿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详细论述了山西煤矿因采煤而引发的区域性自然灾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枯竭,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的九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表明,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指数排名前三,相对地,东莞市、中山市等城市得分较低。通过对相关指数得分的分析,提出珠三角城市群应突出创新驱动和示范带动,将颗粒物防控、氮氧化物与VOCs协同控制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方向,保障地表水水质稳定达标,差异化推进产业和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鼓励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推广,建立健全城市群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统筹推进珠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炭资源开采与转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煤炭生产地与消费地呈逆向分布,形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全国煤炭输送总体格局。但是由于国家长期实行无偿调拨和煤炭低价政策,煤炭生产地区在当地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却并没有得到快速增长,因此难以承担生态环境恢复的重任。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应作为"区域性"问题,其生态恢复费用应由产地和消费地共同承担。所以,制定合理的自然资源价格政策和区域生态补偿政策是改善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闽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本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地关系矛盾的加剧,生态系统服务水平下降。为了量化城镇化对自然资本产生的变动,揭示人类资源消耗过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以快速城镇化的典型区域——闽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与GIS技术,分析了2000-2015年闽三角城市群可更新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价值演变规律以及土地转化过程中的自然资本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闽三角城市群可更新资源在时间上呈波动减小趋势,空间上自沿海区域向内陆区域逐渐升高;(2)高环境质量等级中城镇用地面积占比呈显著增加趋势,由0增加到10.63%,人类活动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价值的损失逐渐上升;(3)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城市空间扩张,使部分自然用地与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转化过程造成的自然资本损失总量为1.27×1022 seJ,货币价值超过6.30×109元。研究有助于完善城镇化影响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城市群或区域生态环境管理与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与细颗粒物(PM2.5)相关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改善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环保部重点关注的工作.由于PM2.5时常以伴随雾霾状态或者以伴随光化学烟雾状态的空气污染形式,显著影响我国东部和中部城市群的环境空气质量,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影响尤其突出,形成大范围区域尺度影响规模,因此有关PM2.5的污染问题,同时也是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问题.有关PM2.5的污染防治,也就成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与细颗粒物(PM2.5)相关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改善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环保部重点关注的工作。由于PM2.5时常以伴随雾霾状态或者以伴随光化学烟雾状态的空气污染形式,显著影响我国东部和中部城市群的环境空气质量,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影响尤其突出,形成大范围区域尺度影响规模,因此有关PM2.5的污染问题,同时也是区域性复合大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造成的区域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本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山西省煤炭开采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山西省建立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3个城市群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对象,以解决PM2.5污染问题为重点,要求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着力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建设清新蓝天中国。  相似文献   

20.
闻泽 《环境》2006,(4):35-37
全国第一个由人大决议组织实施的区域性环保规划《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提出,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九大城市将完成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使珠三角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