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BS-03对原油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S-03在不同的原油浓度、初始pH值、盐度,添加有机氮源及表面活性剂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并通过GC/MS谱图分析原油降解前后的组分变化,得到菌株BS-03降解原油中的烷烃范围大致为C11~C17,其中对C11~C15的组分降解的较为完全,同时产生少量的烃链长度相似文献   

2.
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4株石油降解丝状真菌,用以筛选可高效降解石油的菌群. 经过ITS(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其中9株属于镰孢霉属(Fusarium sp.),2株属于黄白生丛赤壳菌属(Bionectria sp.),另外3株分别属于葡萄穗酶菌属(Stachybotrys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和雅致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 sp.);在固体培养基中各菌株的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1). 不同菌株能够特异降解不同的石油组分. 将筛选的优势菌株组成2个菌群,菌群1由菌株3、D2、D3和D52组成,菌群2由菌株3、6、D2和D3组成,分别考察单菌和2个菌群对原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菌株原油降解试验30d后,单菌菌株D52对原油去除率最大,为64.25%;菌群1和菌群2对原油的去除率较高,分别达到74.55%和72.64%,可以考虑用于污油生物修复治理的工程菌群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混合菌对原油的降解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四株石油组分降解菌被用于组建降解原油的混合菌体系.石油组分降解菌包括:烷烃降解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GS3C、菲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GY2B、芘降解菌GP3(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GP3A和伯克菌科的菌株(Pandoraea pnomenusa)GP3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用于对原油降解性能的测定,并对原油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不同菌株的混合培养比较,得到降解原油的最佳组合G8(GS3C+GY2B+GP3B),培养5d后使初始原油浓度为2000mg·mL-1的总去除率达到69.20%,并且对烷烃类和芳烃类化合物都表现出较强的降解能力.混合菌G8对原油的总去除率比单菌提高了近30%,其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初始pH值为7,接种量为4%.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高效原油降解菌,从天津大港油田废弃钻井附近的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原油降解菌YQJ-1.经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对该菌株鉴定分析,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环境因素对该菌株生长和原油降解特性的影响,并对动力学和烷烃降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在35℃,pH为8,接种量为10mL,氮源为酵母浸粉时降解效果最佳;且1~5 g/L的原油降解与一级动力学模型一致,原油浓度为5g/L时的降解率高达77. 58%,石油降解半衰期仅为4. 93d; GC-FID分析发现,YQJ-1对链长C_(11)—C_(25)的烷烃平均降解率达到87. 84%。该研究为未来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环境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辽河油田的渣油中富集分离出24株细菌,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于30%的菌株10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中8株菌对渣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组分可被降解的程度不同,其中,芳香烃的降解率可达80%;沥青质的最高降解率为53%;饱和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7%;非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0%;GC-MS分析表明,饱和烃中的环己烷、长链烷基苯和二环烷系列均能被明显降解,芳香烃中的烷基萘系列经降解后几乎消失,三环的菲和甲基菲以及五环的苯并芘降解不明显;其次,不同菌对各组分的的降解能力也显著不同.菌株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降解力强,尤其对非烃和沥青质降解效果较好的ptr15和ptr20分别为芽孢杆菌和微杆菌,其对沥青质的降解效果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一株假单胞菌对高粘原油的乳化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田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以原油为最佳碳源产表面活性剂的假单包菌SY-3。该菌在以原油烃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除降粘外还能产生甲酸和乙酸。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降低原油粘度最适条件:初始原油浓度12g/L,氮源为4g/L的混合氮源[硝酸钠和硝酸铵(1:1)],培养温度37℃,接种量5%,初始pH值7.0,培养时间5d。GC谱图分析经SY-3菌降解前后原油组分的变化,可知原油的重质组分含量明显降低,轻质组分含量明显增加,降粘率达56%。表明该菌株对原油有良好的乳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清坤  王君  李国强  马挺  梁凤来  刘如林 《环境科学》2008,29(12):3554-3560
从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到1株嗜热解烃菌(地芽孢杆菌DM-2),通过研究该菌株在不同条件下降解原油的性能以及在最适条件下降解烃的特性发现:地芽孢杆菌DM-2可在45~70℃、pH 4.0~10.0、 0.2%~3.0%的盐离子浓度缺氧条件下降解原油烃类,其降解原油烃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0℃和7.0.在此条件下,该菌可乳化液体石蜡作为碳源进行生长;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进一步分析表明,其能降解原油中的C14~C30的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芳香烃类,并能降解C16~C36的长链单烷烃,其中对C28的降解量最高,达88.95%.DM-2菌株代谢烷烃的产物之一为脂肪酸,经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代谢十六烷产生的脂肪酸为乙酸,5 d产量达0.312 g/L,说明其采用次末端氧化途径氧化烷烃,之后进入β-氧化途径代谢.DM-2菌株在高温缺氧的极端环境下对烃的乳化、降解和产酸特性使其在高温石油污水的生物处理和开采重质原油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喹啉降解菌Rhodococcus sp.QL2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某焦化厂生物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出1株能以喹啉为唯一碳、氮、能源生长代谢的菌株QL2.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研究表明,菌株QL2利用喹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5~42℃,培养基初始pH为8~9,摇床转速为150 r/min.外加氮源能促进菌株的生长,其中无机氮比有机氮、铵态氮比硝态氮更利于细菌的生长.在喹啉初始浓度为60~680 mg/L范围内菌株QL2降解喹啉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喹啉初始浓度为150 mg/L时在8 h内完全降解,TOC去除率14 h内可达到70%.降解过程中产生有颜色的物质,且杂环上的氮原子以氨氮的形式被释放.通过HPLC及GC/MS分析出喹啉降解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产物为2-羟基喹啉.该菌底物利用范围广,能降解苯酚、萘、吡啶等多种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南海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海10个采样点采集到的样品为研究材料,以石油降解率为筛选依据,初筛获得52株石油降解菌,从中进一步筛选出6株对石油烃有降解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对筛选得到的6株菌进行初步鉴定,并使用GC-MS内标法测定降解产物,对降解菌的降解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量法筛选出来的6株细菌对石油的降解率为20%~55%.与Genbank中的16S rRNA基因序列BLAST对比结果显示,所筛选出的6株菌株中,3株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1株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降解特性分析表明,所筛选6株菌的烷烃降解率均在40%以上,多环芳烃降解率均在70%以上,其中,菌株B08500m-3对石油中总烷烃和总芳香烃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分别为75%和87%.  相似文献   

10.
张海玲  杨琴  赵敏 《环境工程》2013,(Z1):649-651
本实验通过初步有序组合方法将筛选得到的原油降解菌株A5、A6、YA5、YA6,十六烷降解菌株B3、YB3,萘降解菌株C3、YC3,石蜡降解菌株及产表面活性剂菌株D4共9株优良菌株进行组合后分别做液态原油降解实验,排除拮抗效应,优化互生效应,结果发现A5、YB3、YC3、D4配伍组合为最佳组合方案,此时的原油降解率达到58.6%,然后再通过正交法确定这四种菌株的配比,结果发现当A5:YB3:YC3:D4为0.5:1:0.1:0.5时对原油的降解效率最高为61.3%。  相似文献   

11.
气溶胶中烃类有机物居里点热解析-GC/MS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居里点热解析(CPP)-GC/MS联用法对气溶胶中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445℃箔片并保持60s加热、GC-MS 30psi脉冲无分流进样的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的分析达到了最佳效果.新建立的CPP-GC/MS联用分析方法中,C16~C26烷烃的检测限为0.04~0.08ng,C27~C34烷烃的检测限为0.1~0.5ng,PAHs的检测限为0.01~0.1ng,藿烷类物质的检测限为0.08ng.标准物质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0.6%,PM2.5样品的RSD在3.6%~21.3%,70%的目标化合物的工作曲线的线性(R2)在0.99以上.实验表明,CPP-GC/MS联用的方法能较好地替代传统的溶剂提取法来分析气溶胶中的烃类有机物,尤其是可用于分析颗粒物负载量很小的样品,如多级采样器采集的气溶胶粒径分布样品.  相似文献   

12.
石油降解菌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以渤海湾油污区采集的水样,油样,水油泥混合样为材料富集分离石油降解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采用GC-MS测定烷烃、环烃、芳香烃等石油烃组分的变化。其中3株菌具有较高石油烃降解能力,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3株菌均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有99%序列相似性,可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3株菌的石油烃降解能力依次为Tust-DM21>Tust-DC12>Tust-DW04,对原油成分的降解效果依次为烷烃>芳香烃>环烃。其中菌株Tust-DM21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28℃于富集培养基培养10 d后,对烷烃(C10~C30)的降解率可达98%,对芳香烃和环烃的降解率达88%。研究表明,Tust-DM21菌株对烷烃,环烃,芳香烃都有较强的降解能力,是一株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石油降解菌。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休止细胞法选择性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球菌(Rhodococcus sp .)FS-1菌株能通过专一性断裂C—S键的途径脱除二苯并噻吩 (DBT)中的有机硫作为自身生长需要的硫源 ,从而降低油品中的硫含量 .本文利用该菌的休止细胞对DBT和柴油的脱硫活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株对DBT及柴油中的有机硫均有良好的选择性脱除作用 .DBT浓度为0.5~1.0mmol/L、油水比例为 1:5时 ,脱硫效果最佳 .采用二次脱硫法可使柴油脱硫率达85%以上 ,证明FS-1能有效脱除柴油中的有机硫 .烃质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FS-1作用前后的柴油烃类组分基本没有改变 ,说明该菌的脱硫作用是特异性针对硫原子的 ,不会破坏柴油的有效成分 .  相似文献   

1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通过低温富集,筛选并鉴定得到7株低温石油降解细菌。基于菌株降解石油组分特性,构建6组低温石油降解菌群,利用5 L发酵罐,并通过尾气分析仪在线监测菌群石油降解过程中的CO2产生和O2消耗变化,评价菌群的石油降解能力。由Arthrobacter sp. JLH 001,Acinetobacter baumannii JLH 002,Pseudomonas fragi JLH 003和Arthrobacter sp. JLH 006组成的菌群降解石油效果最佳,48 h后CO2的产生值和O2的消耗值达到最高,在15 ℃时、72 h后能完全降解1%的石油,并且在25 ℃时降解速度显著增强。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可通过低温石油降解菌群的添加实现高效及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DGGE技术指导高温油藏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对高温油藏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并将得到的信息用于指导油藏微生物的分离.本研究通过PCR-DGGE技术对油藏水样中DNA的16S rDNA V3、V8、V9 3个高可变区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比较,确定采用可得到更多微生物多样性信息的V9区引物进行PCR扩增,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在高温油藏中存在的微生物与GenBank数据库中α,β,y-变形杆菌和芽孢杆菌的序列相似性最高.利用多元细菌培养技术,以序列信息为指导,采用富集培养、直接培养和特殊培养的方法,从水样中分离出5株高温菌(而传统分离方法只能获得3株),其中3株高温解烃菌分别属于Bacillus属、Geobacillus属和Petrobacter属,它们能够在55℃以上兼性厌氧条件良好生长,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56.5%、70.01%和31.87%,对原油的降粘率分别为40%、54.55%和29.09%,使原油的凝固点分别降低3.7、5.2和3.1℃.因此,序列指导和改变培养条件是分离更多有效采油微生物的改进方法,这3株高温菌的对原油的作用效果证明其具备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GC/MS、GC/IRMS和EA/IRMS等方法对6种不同产地原油的特征比值, 全油和正构烷烃组分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 研究不同产地原油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并探讨其原因。结果显示, 6种原油的C19+C20/(C19~C22)、OEP1和CPI13-22特征比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能作为区分这6种原油的有效指标。原油全样的δ13C值差异明显, 阿曼δ13C值最轻为-33.4‰, 巴西最重为-24.5‰, 其余4种原油介于两者之间。GC/IR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油种具有不同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6种原油的正构烷烃δ13C值和分布曲线明显不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个别油样外, 不同原油两两之间全油δ13C值和nC20的δ13C值差异性显著(P < 0.05)。实验结果表明, 特征比值和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相结合能更加有效的区分不同种类原油, 油品中同位素组成特征差异可为原油种类鉴别和溯源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一株耐盐原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株新分离到的耐盐原油降解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并对其生长特性和降解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确定了该菌株降解原油的最适条件为:原油的质量浓度为0.5 g/L、NaCl的质量浓度为30 g/L、pH值为8、温度30℃、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为3%.在最适条件下,经过5 d的培养,原油的降解率为68%.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应用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