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杀虫脒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高效杀螨和防治稻螟的杀虫剂,现已广泛用于防治水稻、棉花、果树的虫害.它对螟虫和螨类具有高度的杀卵、杀虫、熏蒸和内吸作用,但是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对小白鼠均有致癌作用.据  相似文献   

2.
庄无忌  查如璧  高生 《环境科学》1978,(4):38-40,48
杀虫脒是近年发展的一种高效杀螨和防治稻螟的杀虫剂,已广泛用于防治水稻、棉花、果树的虫害。它对螟虫和螨类,具有高度的杀卵、杀虫、熏蒸和内吸作用。但是据国外报导,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对氯邻甲苯胺的慢性毒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弄清杀虫脒在稻米中和苹果上的残留状况和对环境污  相似文献   

3.
<正> 杀虫脒(chlorodimeform,chlorophen-amidine,Galecron,Spanone)是高效的有机氮杀虫、杀螨剂,对水稻、棉花等多种害虫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可作为取代666、DDT的农药。我国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生产并使用,目前,杀虫脒的产量与用量有上升的趋势,由于对它的致癌性有争论,1980年农业部的(保)字38号文件中规定杀虫脒的限用条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杀虫脒的内吸杀虫作用曾试用来防治浙江稻区的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等害虫。效果虽好但它的安全性问题颇为关注。 杀虫脒在作物上的代谢途径早有报道,目前已明确杀虫脒在收获作物中的残留毒性不单由亲体化合物所引起,它的代谢物像4-氯邻甲苯胺与N-甲酰-4-氯邻甲苯胺也同样存在。有些代谢物的慢性毒害甚至比亲体化合物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酶免疫分析法测定大米中杀虫脒残留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抗杀虫脒单克隆抗体为试剂,建立了间接竞争法,直接竞争法和标记抗原的竞争法等3种测定大米中杀生脒残留量的ELISA法,标准曲线上抑制率为50%时对应的杀虫脒浓度分别为1.3、1.7和5.3ng/ml,大米样品用甲醇提到,提取液经吸附剂柱简单净化后即可用上述ELISA对痕量杀虫脒进行定量,使用直接竞争法时,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6%,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1%-16%,方法检出限为0.5  相似文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微量双巯基敌枯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可使水稻减产10~30%,对生产是严重威胁,而且因长期无法防治被称为水稻的“不治之症”。1970年日本武田药品株式会社合成杀菌剂“敌枯双”,四川化工研究所也于1972年合成。试验证明本品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很好,但经毒性研究认为属中度毒性级农药,并有致畸作用。1975年该所又合成了新农药“双巯基敌枯双”,已试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毒性较低,为目前较理想的农药杀菌剂,经国家鉴定,拟正式投产。为监测在生产和使用中可  相似文献   

7.
一、放射性碳-14标记“杀虫脒”的合成 杀虫脒(Chlordimeform,Chlorphenamidine)也称氯苯脒、克死螨、杀螟螨或杀螨脒等,化学名称为N′-(4-氯-邻甲苯基)N,N-二甲基甲脒、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8.
人类一开始从事农业,就遇到植物保护的问题。古书上就有不少有关蝗虫、螟虫等害虫的记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和病虫害不断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代科学发达以后,防治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解放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植保工作中贯彻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指示的精神,广泛开展防治病虫害的群众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保证十四年来农业连续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杀螟松在稻田鱼体中的积累和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螟松(fenitrothion)又名杀螟硫磷,化学名称为0,0-二甲基-0-(3-甲基-4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是一种高效、低残留的广谱性杀虫剂。是自六六六停止生产和使用后,国家首批计划大批量生产或组织重点研制的十二种农药之一。在养鱼稻田防治水稻  相似文献   

10.
砷是一种有毒的元素。砷在土壤中积累多了,会导致土壤的污染。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很差,土壤被砷污染以后,就很难消除。我国南方某些地方,曾经使用有机胂农药(如甲基胂酸钙等)来防治水稻的病害。为了防止砷类农药导致的砷污染,我们进行了土壤中砷的残留量与水稻污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对砷吸附能力的研究,并对水稻砷中毒时的症状进行了观察。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供试土壤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无机砷(Na_3AsO_4·12H_2O)和有机胂(甲基胂酸钙),与土壤充分混匀后进行水稻、小麦的盆栽试验,观察各种砷化物  相似文献   

11.
稻丰散Elsan, phenthoate,化学名称:O,O-二甲基-S-(d-乙氧羧基苄基)二硫代磷酸酯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多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残效期短。本试验目的是为稻丰散防治水稻害虫经济有效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方法 1.消解动态试验 1984年8—9月间在湖北省农科院实验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五年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在开平县水口公社红进大队开展了贯彻综合生物防治,实行水稻保健制的试验研究工作。在县、公社、大队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组成了有领导干部、贫下中农和科技人员参加的“三结合”领导小组,领导这项工作的开展。水稻保健制体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它以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综合了植保工作的多种防治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体中DDE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考察了一款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中滴滴涕农药的吸附效应。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中滴滴涕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高的特点,在水体有机污染物防治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糙米中甲胺磷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甲胺磷(Methamidophos)又名多灭磷、托麦隆(Tamran)等,化学名称为 O,S-二甲基硫代磷酰胺或 O,S-二甲基-胺基-硫代磷酸酯。其极性较大,易溶于水、醇类和丙酮等极性溶剂中。由于甲胺磷在防治水稻多种害虫中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水稻产区,甲胺磷的使用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镉(Cd)经过土壤-水稻系统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体健康。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土壤和水稻本身的差异及气候环境的不同是影响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转化和积累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修复稻田Cd污染的土壤和降低稻米Cd含量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文章从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2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主要性质(质地、类型、p H、有机质、水分)、气候环境(温度、光照、雨水)、不同重金属间互作以及水稻类型(常规/杂交稻、籼/粳稻、早/中/晚稻)和不同器官、生育期对水稻吸收和积累Cd的影响,并提出稻米Cd污染防治提供相应的治理措施。其次,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Cd污染稻田实现农业安全生产和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推广清洁生产用于水稻种植.在有效控制面源污染的同时,保障水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建立科学的水稻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杀虫脒原名氯苯脒,是1962年合成的新型农药,具有胃毒、触杀与吸人中毒等作用,且对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亦有效。我国已于1971年试制成功,为了预防农药中毒,保障工农业生产者身体缝康,对该农药毒性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稻瘟净是一种有机磷杀菌剂,主要防治水稻稻瘟病,对水稻叶蝉与飞虱也有一定的杀虫作用,近几年发现稻瘟净对某些有机磷杀虫剂有一定的增效作用,据福建省报导,和乐果等农药混用防治叶蝉与飞虱的效果显著优于单剂。 稻瘟净生产中主要的三废有: 1.中间体二乙基亚磷酸生产中排放出来的废气氯乙烷和氯化氢; 2.氯化苄生产中排出的氯化氢; 3.合成反应后放出的废渣一氯化钠和碳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磺胺二甲嘧啶赋存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威  王沛芳  金秋彤  胡斌 《环境科学》2023,44(2):1021-1028
为探究土壤中残留抗生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取土壤中检出率较高的磺胺类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作为外源污染物,分析水稻苗期和成熟期生长指标、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水稻各器官中抗生素残留量和富集转运因子的变化特性,并评价水稻籽粒中残留磺胺二甲嘧啶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株高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存在于整个生长周期中,且苗期的影响大于生长成熟期,根部受到的影响大于苗部.苗期秧苗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受到随抗生素含量增加而增大的抑制作用,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不同特征,具体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先被激活后被抑制.磺胺二甲嘧啶在水稻各器官中的积累量表现为:根>叶>茎>籽粒,且水稻籽粒的抗生素风险评估结果显示EDI/ADI<0.1,不构成健康风险.生长成熟期土壤中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富集因子和转运系数的影响大于苗期.综合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在水稻种植中施加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和使用养殖水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关注磺胺二甲嘧啶的生态效应,保障水稻等作物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水稻秸秆生物转化产糖效率,分别用氢氧化钠和碱性双氧水对其进行预处理,并考察处理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 通过分析预处理前后水稻秸秆组分和结构变化,揭示氢氧化钠预处理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对水稻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机理. 结果表明:①在80 ℃的条件下,使用1.25%的氢氧化钠对水稻秸秆水浴处理3 h后效果较好,且酶解72 h后还原糖含量为480.81 mg/g. ②在50 ℃的条件下,使用碱性双氧水(1.5%的氢氧化钠+2%的双氧水)对水稻秸秆水浴处理5 h后效果较好,且酶解72 h后还原糖含量为575.85 mg/g. ③与未预处理的水稻糖化效果(132.7 mg/g)相比,经氢氧化钠预处理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后,水稻秸秆酶解产糖率分别提高了262.3%和336.2%. ④扫描电镜显示,经氢氧化钠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后,水稻秸秆的比表面积均显著增加,表面结构更加疏松. ⑤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表征显示,氢氧化钠预处理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均可消解水稻秸秆中的木质素并使其转化成纤维素,从而可以促进后续的酶解糖化效果. 研究显示,氢氧化钠预处理和碱性双氧水预处理都能较好地促进水稻秸秆的酶解糖化过程,得到较高的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