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对PASC和PAC中铝的形态分布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的讨论。结果表明。在PAC中,Al13和Albh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Al13/Alb比值为1.0左右。但对PASC而言,情况有所不同,在低碱化度(B)和低Al/Si摩尔比情况下,Al13和Alb之间的不存在对应关系,Al13和Alb比值远远小于1.0,随着B值和Al/Si摩尔比的升  相似文献   

2.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CS中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宝玉  岳钦艳 《环境化学》1996,15(3):234-239
制备了碱化度及不同Al^3+/SO^2=4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Al^3=/SO^2=4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Al—Ferro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与聚合铝溶液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建杭  刘维屏 《环境化学》1998,17(6):576-581
本文考察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的假一级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聚合铝溶液形态分布和转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b」0与「Alb」间的差值大小值rOH的变化情况可反映Alb的具体组分分布的复杂程度;Kb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为Al13是Alb 态的主要组分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4.
Al13形态分离纯化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SO^2-4/Ba^2+法分离提纯Al13形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铝浓度、SO4/Al比、Ba/SO4摩尔比、以及超声反应时间对分离效果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较高浓度的聚合铝利于沉淀的形成与分离。同时选用1:1的SO4/Al与Ba^2+的共存对形态分析不产生影响,形态鉴定结果表明,经过上述分离条件所得产物形态为Al13。  相似文献   

5.
采用^27Al-NMR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物产物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相同B值条件下,PASC中Al单和Al13的含量低于PAC中相应Al单和Al13的含量,而PASC中Al其它的含量大于PAC中Al其它的含量,其差值随着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用模拟酸雨酸化浙江省3种主要类型土壤,研究了酸化土壤活性铝的溶出和铝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对强酸性土壤(pH<5)中活性铝的释出有一定促进作用,活性铝以A1 ̄(3-)离子为主。当土壤pH值>5时.活性铝以单聚羟基铝为主。酸化土壤中的活性铝主要是由土壤中固相的Al(OH)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7.
汞胁迫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庞欣  王东红  彭安 《环境化学》2001,20(4):351-355
通过营养液培养实验,研究了小麦幼苗在遭受汞胁迫后,地上部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试验表明:小麦幼苗受到汞胁迫后,地上部及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均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CAT) 的活性也比对照有所增强,但不如SOD酶变化迅速,表明SOD酶活性是小麦幼苗遭受汞胁迫时比较敏感的生物标记物.但是,小麦幼苗地上部及根系的丙二醛(MDA) 含量仍均比对照显著升高,表明小麦幼苗的膜系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试验同时还反映出,汞胁迫对小麦幼苗根系的影响强于对地上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实际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磷和硫对空心菜吸收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婕  刘更另 《环境化学》1996,15(4):374-379
本文通过水培空心菜中砷与磷以及砷与硫配比试验,研究了PO^3-4和AsO^3-4以及SO^2-4和AsO3^3-4共存对空心菜生长及砷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5mg.l^-1PO^3-4或SO^2-4时,AsO^3-4显著降低空心菜产量,PO^3-4和SO^2-4含量提高到30-100mg.l^-1时,空心菜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H2O2对抗旱性不同玉米品种愈伤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玉米品种愈伤组织经10-4molL-1、10-3molL-1和10-2molL-1H2O2处理3h后,电解质泄漏率加大;H2O2和MDA含量增加;AsA和CAR含量的减少.10-4molL-1的H2O2处理对愈伤组织产生的氧化伤害较小.抗旱性较强品种PAN6043愈伤组织的抗氧化酶(SOD、POD、AP和GR)活性高于抗旱性较弱品种SC701,AsA和CAR含量的下降程度低于SC701.PAN6043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抗H2O2能力,与含高活力抗氧化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分别暴露于0.2、2、20μg·L-1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中,在处理后第1、3、6、10、15、21天分别取样,测定整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PFOA对菲律宾蛤仔组织SOD、CAT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低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1天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高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6天达到最低;暴露1~15 d,低浓度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CAT活性在暴露第6天得到显著诱导,其余时间基本处于抑制状态;中浓度组POD活性在暴露第3天即达到最高,高浓度组POD活性基本一直处于抑制状态;随着PFOA暴露时间的延长,菲律宾蛤仔组织LPO含量呈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浓度组中EROD的活力都显著被诱导(P<0.01),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中高浓度组的GST活性在胁迫期间变化比较显著,呈现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PFOA暴露能够引起菲律宾蛤仔组织抗氧化酶和生物转化酶的变化,可以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作为指示早期海洋PFOA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王敏  屈锋  林金明 《环境化学》2003,22(3):236-240
1 IntroductionTransitionmetalswereamongthemostconcernelementsinenvironmentalanalysisduetotheirpotentialrolestoplantandanimals[1 ].Theserolesoftransitionmetalsinenvironmentdependedontheirconcentrationinthesoil,waterandlivingthings.Currently ,themostutiliz…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Leadiswellknownasoneofthemosttoxicmetalsandnotedinthefieldofenvironmentalchemistry[1 ] .Theleadconcentrationinnaturalwaterisextremelylow (sub μg·l-1 level)sothatsomepreconcentrationstepmustbeincludedtoassurethesensitivityofaconventionalin…  相似文献   

14.
芘暴露对马氏珠母贝鳃和肝胰腺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选用海洋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芘(Pyrene),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为实验材料进行毒理实验。研究了芘不同质量浓度(8、16、32和64μg·L^-1、不同时间(7,10 d)的胁迫对马氏珠母贝鳃和肝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胁迫时间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在芘胁迫马氏珠母贝第7天,鳃组织中 SOD、POD、GPx 3种酶活性主要表现为诱导现象,高质量浓度组对3种酶活性均具有极显著诱导作用(p〈0.01),而芘胁迫对肝胰腺3种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且POD酶活性表现最敏感,在较低浓度组就被显著抑制(p〈0.01);到染毒第10天,鳃组织中SOD、GPx两种酶诱导作用明显,POD诱导现象不显著(p〉0.05),肝胰腺中3种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诱导明显,并表现出一定的剂效关系。两种组织中SOD和GPx活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同步性。通过比较最低可观察效应质量浓度(LOEC),发现在第7天,鳃组织中敏感性强弱表现为SOD=POD〉GPx,肝胰腺中表现为POD〉GPx〉SOD,而到第10d,两组织中敏感性又分别表现为GPx〉SOD〉POD,GPx=SOD〉POD。因此,在较短的暴露时间,POD酶活性可作为芘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的生物标志物,而对于较长时间的染毒实验,可选用 GPx 酶作为芘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的生物标志物以监测海洋环境芘污染。  相似文献   

15.
十溴联苯醚(BDE-209)是目前唯一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多溴联苯醚阻燃剂,其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逐渐成为环境污染领域研究的热点。选用2(LD组)、10(MLD组)、50(MHD组)及250μg.L-1(HD组)4个浓度的BDE-209作用于紫红笛鲷,探讨BDE-209对紫红笛鲷鳃抗氧化酶(SOD、CAT及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BDE-209可以显著促进SOD和CAT活性,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CAT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暴露7d后,MLD组SOD活性达到最高68.31U.mg-1,是对照组(CK)的5.50倍,HD组CAT活性达到6.31U.mL-1,其次为MHD组的5.96U.mL-1。BDE-209对鳃POD活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暴露3d时各浓度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组(P<0.05);7d时各浓度POD活性则受到显著抑制(P<0.05),清水恢复15d后各浓度组与CK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暴露期间各浓度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并且随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d后HD组MDA含量达到最高,为6.99nmol.mg-1,清水恢复15d后,LD和MLD组MDA含量与CK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BDE-209可以诱导紫红笛鲷产生氧化应激效应,CAT和SOD则在氧自由基清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有机酸分泌和根际pH值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选用砂培法研究铝胁迫对马尾松根际pH值、有机酸分泌以及植株中铝累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铝导致根际pH值增加,当铝浓度高于300μmol.L-1时,根际pH值则趋于平稳。在测试的5种有机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乙酸)中,当铝浓度由0升至300μmol.L-1时,草酸和苹果酸根系分泌量随之升高,与根际pH值呈正相关关系;而当铝浓度高于300μmol.L-1时,草酸和苹果酸分泌量则趋于平稳,草酸和苹果酸的分泌影响根际pH值的变化。其次,活性铝通过根系进入植株后,由于营养作用和运输机制,出现分布差异,根部铝积累量明显高于茎和叶。当根系接触的铝浓度低于300μmol.L-1时,植株铝积累量与根际pH值,以及草酸、苹果酸分泌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对其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对纤细裸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 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 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对纤细裸藻的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的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Miniaturizationofanalyticalsystemhasbeenpaidmuchattentiontointherecentyearsforitsobviousadvantages:fastanalysis,portability,reducedconsumptionofreagentsandimprovingper formance .Suchdeviceisso calledaslaboratory on a chip[1 ],whichistheinte…  相似文献   

19.
根系通常是植物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和纳米金属氧化物)毒害的主要器官。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的幼苗为实验材料,探讨了CuO NPs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的活性氧(ROS)积累、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CuO NPs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H_2O_2和O-2·含量具有显著影响。随CuO NPs浓度增大,紫花苜蓿幼苗根系中H_2O_2和O-2·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除了0.00125 mol·L~(-1)CuO NPs浓度下紫花苜蓿幼苗根系中H_2O_2含量比对照减少外,其他浓度下的H_2O_2和O-2·的含量都比对照有所增加,并且H_2O_2和O-2·的含量都是在0.0125 mol·L~(-1)CuO NPs浓度下达到最大值。(2)不同浓度的CuO NPs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随CuO NPs浓度增大,紫花苜蓿幼苗根系中SOD、POD、APX和CAT酶的活性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SOD和POD、APX、CAT酶的活性分别是在0.00625、0.0125、0.0625 mol·L~(-1)CuO NPs处理下达到最大,表明这些抗氧化酶在清除根系中的活性氧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和补偿性。(3)不同浓度的CuO NPs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CuO NPs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幼苗根系活力逐步升高,这是一种生物适应性应激响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镉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植物根系对重金属镉的反应,以水稻秀水63和秀水09为试验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镉(0、1、5、10、25、50、100 μmol·L~(-1))对水稻幼苗根系形态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μmol·L~(-1)镉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根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植株干质量、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均略有升高.但随着镉浓度(5~100 μmol·L~(-1))增加,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秀水63和秀水09分别在10 μmol·L~(-1)和25 μmol·L~(-1)镉处理时的根系干质量、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系活力明显受到抑制,而根系平均直径、质膜透性均有所增加.不同浓度镉胁迫对两个水稻品种直径≤1.5 mm的根系生长影响最大,其中高于10 μmol·L~(-1)镉胁迫下,秀水63直径≤1.5 mm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分别降低了11.89%~55.39%、10.77%~57.27%和18.37%~67.35%,秀水09分别降低了6.84%~40.48%、8.55%~42.79%和16.50%~52.42%.本实验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对镉胁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秀水09对Cd胁迫的耐受能力要强于秀水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