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沱江流域磷石膏中磷形态组成及浓度、磷释放动力学特征、环境因子对磷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沱江流域磷石膏总磷(TP)浓度为3.70 mg/g,磷石膏中磷释放主要来自弱吸附态磷(Ex-P)、可提取态有机磷(Org-P)和铁磷(Fe-P),且Ex-P、Fe-P释放所占比例较大;磷石膏与水的水土比为500 ∶1时,磷释放量达到最大值,磷的释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前8 h,最大释放速率(Vmax)为3.52 mg/(g·h),一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磷释放动力学过程,其平衡浓度(Qmax)拟合值为2.30 mg/g;水体pH对磷石膏中磷释放影响显著,酸性或碱性条件均有利于磷的释放,水体盐度和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磷释放,水体温度从10 ℃升至25 ℃时,磷总释放量逐渐提高,25 ℃时磷的总释放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水体沉积物磷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中的磷主要来源于外源磷输入和内源磷释放,外源磷的输入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逐步得到控制,内源磷释放成为水体富营养化中磷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内源磷释放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因素,溶解氧,温度,pH值,微生物,盐度,扰动等因素都对沉积物磷释放有很大的影响。简要阐述了磷释放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包括沉积物中注入硝酸钙控制技术,HCl改性沸石和方解石复合覆盖层控制底泥磷释放,赤泥控制沉积物磷释放,水生植物控制沉积物磷释放。还介绍了沉积物磷释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认为在考虑处理效果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如利用赤泥,沸石等廉价材料。研究异位/原位联合生物修复技术控制沉积物磷也可能成为湖泊底泥污染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引水冲污工程治理东湖磷污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东湖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氮磷的污染 ,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 ,而目前正在实施的截污和清淤工程只能截取和清除部分磷污染源 ,对于剩余部分的污染源则有必要通过引水冲污工程来治理。在距沙湖最近的长江岸边设取水点 ,引长江水注入沙湖 ,随后将长江江水引入东湖。同时 ,并将部分受到污染的湖水通过青山港、武丰闸冲出东湖、排入长江 ,从而减少东湖污染物的总量 ,降低东湖的污染程度 ,增强东湖水体的自净能力 ,提高东湖水体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以及磷素释放的影响因素。主要讨论了溶解氧、温度、pH值、水体扰动、沉积物组成、生物作用和光照对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底泥磷的吸附与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磷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沉积物(底泥)中的磷的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富营养化的进程,对水体磷含量有深刻的影响,即所谓的内源污染。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最新动态,对底泥磷形态、磷释放与水体水质的关系作了概述,重点对影响沉积物(底泥)磷的释放与吸附的因子作了分析,并对底泥磷释放的研究方向发表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体中磷元素的含量是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子,来源可分为外源性磷和内源性磷.在外源性磷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内源性磷成为湖泊水体中磷元素的主要来源。而底泥磷的释放是内源性磷的主要组成。影响底泥磷释放的因素很多,首先与底泥的物理化学组成有关,如底泥颗粒物的粒径、有机质和氧化物的含量以及底泥中磷的形态等,再则与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关系也非常密切,溶解氧、温度、pH值、扰动是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对富营养水体底泥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武汉东湖底泥释磷特点   总被引:86,自引:4,他引:86  
隋少峰  罗启芳 《环境科学》2001,22(1):102-105
为了探讨东湖底泥的释磷状况 ,采用实验室模拟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东湖底泥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以及底泥磷的形态分布与底泥释磷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升高水温和扰动上覆水均能加速磷释放 .上覆水中性时(pH =7.4) ,底泥释磷量最低 ;在较高或较低 pH值时 ,底泥释磷量倍增 .厌氧条件下底泥释磷量是好氧条件下的30倍 .研究还显示 ,底泥中不同形态的磷与底泥磷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其中可溶性磷和铁磷与底泥磷释放量高度相关 (r>0 90 ,P<0.01) .  相似文献   

8.
选取长江河口水库,通过对水体钙离子(Ca2+)和pH影响沉积物中的磷吸附-释放作用以及沉积物不同形态磷变化的分析,并运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进行沉积物成分分析,研究水体Ca2+和pH对水体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a2+的存在能促进沉积物吸附水体磷,而抑制沉积物中的磷释放至水体,导致水体磷浓度降低;在Ca2+的作用下,当pH<3,沉积物对水体磷呈现负吸附状态,表现为沉积物释放磷的过程,水体磷浓度升高;当pH>3时,沉积物表现为吸附磷状态,使得水体磷浓度降低。沉积物上的钙结合态磷(Ca-P)浓度增加后,沉积物中羟基磷酸钙〔Ca5(OH)(PO4)3〕晶体化合物浓度也增加,并且沉积物出现新的钙结合态晶体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Ca2+的存在能促进水体磷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首先通过批量实验考察了氢氧化镁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再通过底泥模拟释放实验考察了氢氧化镁覆盖和添加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水中磷酸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水中磷酸盐被其所吸附去除,与Langmuir模型相比,其对水中磷酸盐的等温吸附行为更适合采用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tch(D-R)模型加以描述.氢氧化镁覆盖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使得上覆水中SRP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即使覆盖层的结构完整性受到扰动破坏而导致覆盖材料与表层底泥的混合,氢氧化镁仍然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氢氧化镁覆盖和添加均可以有效地降低最上层(0~10 mm)底泥间隙水中SRP的浓度,这对于其覆盖和添加有效控制底泥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是至关重要的.人工合成的氢氧化镁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优于商业购买的氢氧化镁,前者控制水体内源磷向上覆水体释放的效果也优于后者.以上结果显示,氢氧化镁是一种有希望用于控制水体底泥内源磷释放的活性覆盖和改良材料.  相似文献   

10.
杭州城市内河底泥磷污染与磷释放水力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叶青青  官宝红  李君 《环境科学》2009,30(5):1351-1356
在分析杭州城市内河东新河底泥磷污染的基础上,采用加长型环形水槽动态模拟水体流速(0.002~0.02 m·s-1)、上覆水质(水体总磷本底值分别为0.18、 0.072和0.007 mg·L-1)及上覆水深(5、 10 cm)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不同流速下底泥磷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东新河底泥的pH值、含水率、磷含量等理化性质有利于磷的释放.在动态水力条件下底泥磷主要以悬浮颗粒态形式向上覆水体释放.流速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较为显著,模型流速为0.008 m·s-1(原型流速为0.05 m·s-1)时对应底泥的“少量动”,此时底泥磷释放速率趋于最大,达147.36 g·(m2·h)-1.上覆水质影响底泥磷的释放,尤其显著影响磷的初期释放,内河水较自来水更有利于底泥磷的释放,可能是由于内河水与底泥构成了良好的磷交换关系.在浅水水体中,上覆水深对底泥磷释放影响不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水力学条件和水质来抑制或强化河流底泥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以商业化的锁磷材料—镧改性膨润土(Phoslock?)为对象,研究了Phoslock?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同时研究了材料对上覆水体以及底泥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Phoslock?对磷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模型拟合,相关性达到0.96,模型计算磷的最大吸附量为10.4mgP/g,且磷吸附符合拟一级和...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枯水期沉积物磷释放特征及对水位变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鄱阳湖枯水期不同高程沉积物磷释放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试图建立沉积物磷释放与水位间响应关系,进一步揭示由于江湖关系变化导致的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沉积物磷释放风险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沉积物高程越高,即出露时间越长,中部和"五河"尾闾区沉积物EC0、DTP、DOP和SRP最大释放量及初始释放速率(0~5 min释放速率)越大,而北部湖区因采砂活动等影响,变化不明显.(2)鄱阳湖水位的持续下降引起的沉积物出露时间延长和出露面积增加,导致全湖沉积物DTP、DOP和SRP最大释放量分别增加了91、81和34 t,虽然该增加量对全湖磷负荷贡献较小(占外源P输入负荷的4.1%、3.7%和1.5%),但"五河"尾闾区沉积物磷释放增加强度为全湖平均值的3倍,意味着随江湖关系的持续变化,来年丰水期鄱阳湖沉积物磷将会集中释放,尤其是"五河"尾闾区等重点敏感区域,其沉积物磷释放量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大鄱阳湖局部湖区水质下降风险.  相似文献   

13.
浅析环境因子对城市缓流水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泉 《环境科技》2007,20(6):13-16
水体富营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造成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和磷,尤其是磷.对于大多数外源磷得到控制的水体来说,底泥磷的释放对长期维持藻类生长,促进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底泥对磷的释放与吸收是有条件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考察温度、pH值、扰动、溶解氧、不同深度、覆盖等环境因子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进行初步为城市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及治理积累基础资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湖泊沉积物对上覆水中氮磷营养盐特别是磷(P)浓度的影响,研究了江苏西部10个湖泊沉积物P形态、吸附解吸作用和间隙水、上覆水之间扩散通量.对P形态的分级提取研究表明,各湖泊沉积物中P以无机磷为主,无机磷中生物可利用P占总磷(TP)比例较低.与苏北西部湖泊相比,苏南西部湖泊沉积物中Fe-P含量相对较高.江苏西部湖泊沉积物中氮主要以NH4+-N扩散为主,且大部分湖泊氨由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而洪泽湖、石臼湖和玄武湖NO3--N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偏酸(pH<4)和偏碱(pH>10)条件下均有利于湖泊沉积物P的释放,除玄武湖外,其他湖泊在偏碱条件下P的释放量大于偏酸条件.沉积物对P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修正的Langmuir方程对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得到最大吸附量(Qm)、Langmuir吸附常数(k)与原有吸附态P(QNAP)参数,结果显示洪泽湖和玄武湖沉积物对P的最大吸附量较小,较易发生内源P释放.  相似文献   

15.
基于沉积物磷释放的WASP水质模型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释放是水体磷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鉴于一般水质模型对沉积物释放项的模拟过于简单,无法充分体现实际河道污染物迁移转化等情况.本研究通过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室内沉积物释放模拟实验探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磷释放规律,以此修正现有的水质模型,使沉积物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释放项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在模型中得到体现,并将其应用于太湖苕溪入湖口的水质模拟中.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释放速率与流速呈现指数增长关系.而采用动态底泥释放修正后的水质模拟效果要比采用模型默认值的水质模拟效果好,从而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也表明水动力对沉积物释放的影响是水质模拟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滇池草海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滇池草海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对研究草海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草海中各形态磷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差异, O-P、Ca-P、Al-P、Fe-P平均含量分别为804.08、768.35、167.29、63.01mg/kg.沉积物磷形态平均含量O-P>Ca-P>Al-P>Fe-P.沉积物总磷及各形态磷在空间上存在差异, 滇池草海西南部、北部和东部区域中全P、O-P、Ca-P、Al-P、Fe-P各形态磷都属于高含量区域.沉积物理化性质与上覆水性质是影响沉积物中磷形态的重要因素.其中沉积物全磷与O-P(R2=0.741*)、Ca-P(R2=0.678*)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H值与Al-P(R2=0.714*)、Fe-P(R2=0.664*)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沉积物有机质与O-P呈显著正相关性(R2=0.758*).沉积物上覆水DO与Fe-P呈显著负相关(R2=0.750*),上覆水中叶绿素a和Al-P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01*).表明沉积物磷形态释放与沉积物中有机质、pH值有关;同时上覆水中溶解氧制约沉积物Fe-P释放,叶绿素a含量促进沉积物Al-P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荆州市地表水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荆州地区主要地表水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析,揭示了地表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表水沉积物中磷主要有交换态磷(Ex—P)、铝磷(Al-P)、铁磷(Fe—P)、闭蓄态磷(Oe—P)、自生钙磷(ACa—P)、碎屑钙磷(De—P)、有机磷(Or—P)7种磷,其中以自生钙磷(ACa—P)、碎屑钙磷(De—P)和有机磷(Or—P)为主,约占总提取磷的95%。自然条件下,绝大部分湖泊的沉积物中95%以上的磷是以生物较难利用的形态存在的,活性磷所占比例较小,不足沉积物总磷的3%;沉积物中铝磷、铁磷、闭蓄态磷、自生钙磷的含量与总磷含量均没有明显相关性。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与水体沉积物的释磷特点及其地球化学循环规律,并受沿岸污水排放及近岸养殖排污等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口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吸附和释放特性   总被引:8,自引:20,他引:8  
为了对长江河口青草沙水库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磷吸附特性和磷释放特性进行分析,2011年4月~2012年1月对沉积物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磷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含量范围为535.07~910.9 mg·kg-1,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含量相对较低.无机磷主要以钙结合态的磷存在,钙结合态磷占总磷的75.57%.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等温吸附特征符合修正的Langmuir模型,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为9.78~39.84 mg·kg-1,沉积物-水界面平衡浓度EPC0(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范围为0.024~0.12 mg·L-1,均高于上覆水体中相应的磷含量,因此,沉积物有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趋势.磷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最大释放量为11.03 mg·kg-1,在6 h左右达到最大值.沉积物磷释放量来自沉积物的铁/锰结合态的磷、钙结合态磷和有机磷,其中,铁/锰结合态磷和沉积物释放量呈相关性(P0.01).总体上,青草沙水库沉积物呈现释放状态,影响水库水体磷含量.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洱海全湖磷负荷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来源磷负荷对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研究了洱海入湖河流、干湿沉降和沉积物内源释放等来源磷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2010年洱海磷负荷的主要来源是入湖河流,其所带来的磷负荷占总入湖负荷的33%. 入湖河流磷负荷与洱海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季节性变化明显,10月是高峰期入湖河流磷负荷区域差异较大,北部3条河流是主要来源,其中以弥苴河入湖磷负荷最大,占入湖河流磷负荷总量的52%. 沉积物磷扩散通量由北向南呈下降趋势,最高值在湖心区,11月最大. 干湿沉降入湖磷负荷季节性变化明显,干沉降占干湿沉降入湖磷负荷总量的47%. 外源入湖磷负荷控制,应以雨季之初为关键时期,以弥苴河及其流域为重点区域,以坝区农业污染控制为重点,同时应加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控制沉积物内源磷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