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处理系统是在干旱 -半干旱过渡区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技术。内蒙古霍林河矿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设计与运行结果表明 ,该区具备推广土地处理技术的良好条件 ,土地处理系统应以慢速渗滤和污水资源利用型为主 ,实现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结合。污水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增加镶嵌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速人工林的成林郁闭 ,增加林木蓄积量 ,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地盐碱化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盐碱地面积为3630万hm^2,土地盐碱化是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重大问题之一。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简要评述了我国土地盐碱化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土地盐碱化可能造成的土地面积,生产力和经济损失。在对土地盐碱化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原因,以及现有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评述的基  相似文献   

3.
中国盐碱地面积为3630万hm2,土地盐碱化是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的重大问题之一。土地盐碱化治理和预防对中国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农业生态系统退化防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未来食物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简要评述了我国土地盐碱化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土地盐碱化可能造成的土地面积、生产力和经济损失;在对土地盐碱化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原因,以及现有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系统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地盐碱化防治的区域战略、技术政策、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及经济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青海省农村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商品能源供应不足,生活能源利用率低下,可再生能源资源破坏严重等特点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解决青海省农村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省为例,探讨了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村的能源问题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青海省农村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商品能源供应不足,生活能源利用率低下,可再生能源资源破坏严重等特点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解决青海省农村能源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污水湿地处理工艺优化组合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作物、微生物自然净化功能的生态工程技术。主要有水面湿地和渗滤湿地两种类型,在天津城市污水土地处理与利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两种工艺的优点进行优化组合,并应用于大港油田等污水湿地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将水面湿地和渗滤湿地工艺优化组合设计的示范工程,具有提高水力负荷、减少运行费用、节省工程投资、处理效果稳定等特点,有利于处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土地整理是一项旨在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及利用布局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利国利民的活动。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对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个目标比较重视,也做得比较好;但由于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一目标重视不够,同时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农地整理生态绩效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导致土地整理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影响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整理过程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景观生态规划、建立评价体系等对策,以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后对广东典型区域农地整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湘北红壤丘岗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后备资源潜力、科技储备等方面剖析湘北红壤丘岗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同时阐明了阻碍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土壤肥力普遍偏低、季节性干旱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的资金短缺、体制缺陷和思想观念陈旧等。提出了10条促进该区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即:(1)推广农村实用新技术,迅速提高土地生产力;(2)充分发挥“土壤水库”和工程水库的作用,抗御季节性干旱;(3)协调水土矛盾,建立丘岗开发的资源互利型利用模式;(4)全而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5)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尽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或生产项目;(6)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它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杠杆作用;(7)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8)增强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9)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10)强化农业先进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态农业试点工作已经逐渐展开。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农牧渔业部198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省、市、县级的试点约200多个。其试点的范围有地区、县、村、户等不同形式;所包括的内容有:合理利用土地、立体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农业优化模式;防止污染,综合防治病虫害;改良盐碱地,建立适宜的农业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等。这些试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本地区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平衡存在着内在联系 ,生态经济平衡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 ;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是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 ,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的协调统一 ;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条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平衡存在着内在联系生态经济平衡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土地可持续利用目标是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生态、经济和三效益的协调统一;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近年来,广东省基本实现土地资源的占补平衡,但部分城市周边土地污染较为严重;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大江大河水质良好,但城市江段水质较差,生活污水成为主要的污染源;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受陆源污染,部分海域海水水质变差,赤潮危害有所加剧;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面积较大;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总的来说,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总体良好,但人为因素等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不容忽视,应加强领导和规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和RS的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斌  朱鹤健  陈松林 《生态环境》2003,12(4):423-426
采用GIS和遥感技术,在拟订土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1996和2001年晋汀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得到这两期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与比例,以及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晋汀市自1996年以来,城镇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扩展较大,面积增幅达5312.55hm^2,交通面积增加1507.02hm^2,林地而积增加了293.05hm^2,园地面积也增加了4.17hm^2;但耕地面积锐减,减少面积为6419.43hm^2,减幅为14.6%,其去向主要是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园地和池塘用地。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结构小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应采取针对性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和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市东西湖区园艺花城小区(3期)污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建设为例,介绍和推广一套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生活污水生化—物化—生态组合处理工艺。该项工艺特别适用于氮含量偏高情况下的离散型住宅小区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具有占地省,处理效果稳定,易与周边环境协调等诸多优势。采用组合工艺,可使小区污水经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中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系统运行能耗低,污水处理和中水制水的总成本仅为0.69元/m~3。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laBasic,在对污水土地处理工程工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污水土地处理工程工艺规划化软件,污水土地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生成器,LmakerforwinV1.00。  相似文献   

16.
从耕地占有数量及利用效率、土地资源构成、村落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村落布局4个方面,研究岷江上游4个典型村落农业资源利用变化特点,认为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科技进步程度、民族文化和历史因素、制度政策、市场因子以及生态环境状况是形成村落资源利用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7.
波文比在石榴经济林地水热平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地水分蒸散发生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在四水(大气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转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波文比自动观测系统分析计算林地水分蒸散对弄清干旱、半干旱山区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基本特征及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雨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太行山的主要特点是干旱贫瘠。因此,如何在林地水分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太行山适宜的树种、合理的林分结构,是解决当前生态工程建设中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污水资源生产微藻生物柴油的关键技术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洪营  李鑫 《生态环境》2010,19(3):739-744
21世纪人类面临着能源与水资源的双重危机与挑战。微藻制备生物柴油和微藻深度脱氮除磷分别是开发新能源和污水深度处理方面的热点研究,但二者的单一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深度处理与生物柴油生产耦合系统可以克服上述单一系统的局限性,在深度处理污水的同时,以污水为资源制备微藻生物柴油。藻种筛选是耦合系统的前提与重点,其筛选原则为在二级出水条件下生长快、氮磷去除效率高和单位藻细胞油脂含量高。合适的藻细胞分离收获及油脂提取技术能够降低能耗;而油渣厌氧发酵可充分回收其中的能量,同时减少油渣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根据耦合系统的工艺特点,每年全国利用该耦合工艺以生活污水为原料生产微藻生物柴油的潜力约397万t。  相似文献   

19.
美国Sherwood C.Reed和Ronald W.Crites两位学者所著时《工业和城镇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手册》(Handbookof Land Treatment Systems for 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Wastes)一书,全面阐明了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整套设计步骤和标准。自七十年代以来,大量的研究不仅证实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而且还证实这种处理手段所需的建设投资、运转费用和能源需求量都大大低于常规的污水处理手段。但是,直至今日在许多标准的工程设计书中只是将污水土地处理问题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提。这本书的宗旨正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城市用水的提供长期以来都是采集地表水、抽取地下水,再通过输送系统完成的,水往往要经过长距离输送,才能到达最终使用的地方,由于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技术发展,地表水的采集、地下水的抽取以及输送系统在水量和地理范围方面都扩大了,天然水域或流域内的流域之间调配,增加了水的可利用性,干旱土地上的农业和城市用水,通过输入水而极大地扩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