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及总β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对四川省土壤中放射性水平全面调查所取得的结果。结果表明:四川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都在正常水平内。同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及总β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由此对土壤进行了聚类。  相似文献   

2.
前 言 自然界各种物质中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海洋亦不例外。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b及U系元素,其它放射性核索(包括Th系核素在内)在海洋中也有一定含量。另外,近几十年来,核爆炸的放射性落下灰及核动力装置(如核电站、核潜艇、核舰艇)产生的废水排入海洋,使海洋中出现了人工放射性核素。为了了解辽宁近岸海域的放射性水平,1981年至1982年,辽宁省渤、黄海放射性水平调查科研协作组对渤、黄海海域中的海水、底质及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本文仅就这些物质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分布状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文章报道了2005年度分平水期和枯水期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体放射性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行动初步调查清楚了2005年九湖核素浓度(U、Th、~(226)Ra、~(40)K)总α和总β值的区域最大值。调查结果表明,这九大高原湖泊水体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基本属正常本底水平,没有受到人工放射性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随着核工业的发展和沿海核电站的建立,人们对沿海的海洋放射性污染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在渤海,东海和黄海沿岸近海的放射性污染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2.3),本文在1981至1982年对南海粤东海区3个航次的调查基础上,对粤东海区的放射性总α,总β含量及分布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海岸带海洋污染调查资料为依据,对粤西近岸海区底质中的汞含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含量在0.004~0.158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0.060mg/kg。  相似文献   

6.
大庆地区土壤环境放射性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放射性核素是否使土壤放射性水平增加,造成放射性污染,并通过土壤介质的转移形成周围环境及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本研究对全地区土壤的放射性本底,现状水平,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和其工作现场周围的土壤放射性强度进行了调查与评价,总a平均测定值分别为897.6,928.1,934.8,973.4,Bq/kg,总β平均测定值为750.6,786.8,864.9,827.5Bq/kg,经统计分析得出大庆地区土壤  相似文献   

7.
喻亦林 《地球与环境》2007,35(2):147-153
通过对临沧及云南省褐煤中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比活度调查,类比各煤种放射性水平,得出临沧褐煤为铀煤伴生矿。通过临沧铀锗煤中放射性核素在利用过程中的转移估量和临沧城区放射环境现状调查,分析铀锗煤矿利用形成的小区域辐射污染及对放射环境的影响,得出煤中放射性核素的二次污染导致了区域放射环境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天然放射性核素U、Th、~(226)Ra、~(40)K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为了解云南省水体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和分布状况,。于1985—1987年对全省江河、湖泊、水库、温泉、井(深)、泉(冷)水、自来水和农村井水共348个水样进行了放射性核素U、Th、~(226)Ra、~(40)K含量的调查。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南海贻贝观察":广东沿海牡蛎体中Zn含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了解广东沿海重要养殖水域Zn含量水平变化趋势,1989~1997年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计划对广东12个地点牡蛎体的Zn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广东沿海牡蛎体Zn含量范围为50.4×10-6~768×10-6,总平均值为245×10-6,总体上属清洁~微污染水平.牡蛎体Zn含量的海域分布格局呈珠江口海区>粤东海区≥粤西海区.1989~1991年,广东沿海牡蛎体Zn含量呈上升趋势,此后略微下降,1994~1997年间牡蛎体Zn含量虽有波动,但年际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煤和煤灰的放射性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煤含有某些原生放射性核素铀、钍及其子体和~(40)钾等。煤的燃烧,导致一些放射性向环境释放,使天然放射性由地球深处向一些场所再分布,改变了周围环境的辐射场和对居民的影响。因此,测定煤和煤灰中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为煤的开采、应用,煤灰的综合治理及对环境危害性程度的评价等,提供放射性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鄱阳湖区的原野和建筑物室内的γ-辐射剂量、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以及各类水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浓度的调查研究,概述湖区的天然放射性水平,为湖区今后的开发和整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极普里兹湾与太平洋、印度洋海水中90Sr和137C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普里北湾表层海水中^90Sr、^137Cs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半球放射必疹高于南半球。南极海域活度最你荒废 域人工放射性核素仍与大气沉降有关。全球人工放性活度吾下降趋势,但各海区下降的程度不同。南极普里兹湾夏季深层水的通升是影响该海区放射性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局部区域的人工放射必不知 度与采样时间和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核素作为一类被广泛关注的危险物质,红树林典型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核素研究极少。本研究利用高纯锗γ谱仪探索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周边10处不同地点的红树林表层及沉积物柱样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238U、226Ra、228Ra、40K活度范围分别为6.2~70.7 Bq/kg、7.3~55.3 Bq/kg、10.0~94.1 Bq/kg、26.5~479 Bq/kg,对应均值为(27.8±19.8) Bq/kg、(21.2±13.9) Bq/kg、(35.8±24.8) Bq/kg、(177±131) Bq/kg;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柱样中238U、226Ra、228Ra、40K活度与表层沉积物的结果接近,4种核素在垂向上的含量均无显著增加或者减少的变化趋势。广西防城港核电周边红树林沉积物中放射性水平低于广西、全国、全球的土壤和我国大部分海域的放射性水平,仅高于南海珊瑚礁区极低的放射性水平。此外,红树林沉积物中226Ra/238U活度比值与我国其他海区沉积物的结果一致,范围在0.5~1.0,但是显著高于珊瑚礁区的226Ra/238U活度比值(226Ra/238U<0.1),说明地质成因的红树林沉积物(和其它海区沉积物)与生物成因的珊瑚礁沉积物存在显著不同的物质来源机制。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红树林系统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不存在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4.
粤西海区水质、底质、生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前言 对粤西海区(东起珠江口海区上川岛,西至湛江港)的水质、底质和某些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进行分析测试。自分析结果知,粤西海区受到了有机氯农药污染,其含量分布规律和珠江口海区相似。主要特点是:雷州半岛以东沿海底质含666农药比珠江口海区高4倍。本海区的样品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仪器是英国Shando厂的FB5-D型气相色谱仪,氚源电子捕获型检测器,色谱柱长2米,内径4毫米,内装:3%OV—17/Chromosorb.W.AW.HP.DMCS(60—80目)。最低检测量3×10~(-11)克,回收率98—100%,相对误差±0.5%—±5%,检出率100%。  相似文献   

15.
粤西海区是指广东省西部海域。我们于1978年9月,1979年3月、9月。1980年3月,在上川岛至雷州半岛的浅水陆棚区域布设28个测站,分别在夏季和冬季采集海水和沉积物,并测定其石油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了本海区水质与沉积物中石油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调查了1989-1991年不海市各类水体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水平。调查共设点15个,采集枯、丰水期水样45个,结果表明,上海市各类水体中^90Sr、^137Cs和总β放射性浓度均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限制标准,属正常本底水平。按调查结果估算的上海市居民从饮水中摄入的人工放射性核素^90Sr、^137Cs、^3H,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3.8×10^-7SV,与全国均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韩寿岭 《环境科学》1992,13(3):77-80
本文就环境样品放射性核素含量测量中存在的数据处理问题进行了综合性讨论与分析。结合数据统计分析新理论提出一些实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测量结果的判断、探测限和测定限、极低水平环境样品放射性测量数据处理和测量结果总不确定度估计等。  相似文献   

18.
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降作用的海湾放射性核素迁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建立了考虑悬浮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沉陷影响的海湾放射性核素迁移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对所建模型和先前不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陷影响的放射性核素迁移模型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充分体现了考虑悬浮物对核索迁移影响进去的必要性。应用本模型对大亚湾核电站诽出的放射性污染物137Cs在大鹏澳内的迁移分布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了本模型的可靠性,可为放射性污染源对海湾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球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天然放射性来源和人为放射性来源,其迁移研究对放射性污染的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化学与迁移行为,着重分析了影响土壤放射性核素积累和迁移的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核素理化性质和生物等方面),并对今后核素迁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放射性核素在海水中的浓度很低,分析一个样品,需采集几十升的水样,尤其进行较大规模放射性水平调查时,工作量相当大。如果能在野外现场将放射性核索就地浓集,则可大大节省水样直接采集后运往实验室进行沉淀浓集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