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目前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并对河北省自然保护区规划和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实施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借鉴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提出了中国新的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重新分类,以期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以及国内外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然保护区属性的管理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本构成入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属性对不同尺度上管理成本的影响方式,在分类总结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本的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自然保护区属性的管理成本分析流程。该研究结果可为准确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本规模与构成、科学评估与预测资金投入后的使用效率与保护效果提供支持,并可为揭示自然保护区复合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2006年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基本情况调查和2008年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立足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涉及的宏观决策管理,保护区管理机构,保护区与社区、旅游经营者、游客、生态环境的关系6个方面,系统地分析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自治区内2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从评估赋分表所涉及的10项评估指标入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区域差异和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平均得分为79分,整体处于良的等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略高于西部地区,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加强日常管护是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保护对象动态变化、规划制定与执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费问题是多年来-直困扰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难题。笔者在对40多个自然保护区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经费渠道和投资水平,分析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投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开辟自然保护区经费渠道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状况,从客观条件、人员机构、经费与设施3个方面,选取范围与功能区划、保护区内人口密度、保护区拥有使用权属证的土地面积、管理机构类型、管理机构级别、人员编制、事业经费、生态保护资金和基础设施9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定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所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基础状况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平均得分为64.82,表明该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国家级和大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得分较高,而县级自然保护区得分极低,表明其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该模型可有效地定量评价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状况,有助于保护区管理部门找出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在论述生态旅游定义、本质特征以及自然保护区概念与建立意义基础上,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程序及规划内容。认为:生态安全原则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原则,生态安全影响评价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社区参与、主管部门的监管以及有关专家的指导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成功开发的保证;功能分区、生态旅游容量确定、生态旅游项目规划、解说教育系统规划、生态化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社区参与规划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分区边界是管理部门开展日常管护和监督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未界定范围和功能区边界的自然保护区,在实践中无法对其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起到真正有效的保护。通过研究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界定现状,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面积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全国约有40%的自然保护区范围边界不清,而在已界定范围边界的自然保护区中约有20%的自然保护区未划分功能分区。因此,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统计名录中的保护区数量与面积数据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现状,需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尽快完善保护区范围界定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论自然保护区的共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之一,近几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讨了如何实施共同管理,旨在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一新学科在近30年内的发展史,同时介绍了自然保护区评价的几个组成部分和一些基本概念,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山东省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受危原因,讨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对山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分类及建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概念,根据江苏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论述了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立方法及其分类,并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 ,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共识 ,但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问题同样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目前中国西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质量问题基础上 ,认为推行社区参与保护区共管是提高保护区管护质量的首选途径 ,并系统阐明社区参与组成共管体系的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一些模式化成果。最后 ,指出在实施社区参与共管过程中存在的 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Nature conservation in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as in western Europe, faces the continuous loss and fragmentation of suitable habitats for wild species. Current conservation measures have not been successful in countering this threat to biological diversity, so a new concept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is required. I propose using the habitat requirements of large herbivores as a key to the design of large-scale nature reserves. Large herbivore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nd thus act as keystone species. Moreover, they require large tracts of land and can be considered an umbrella species group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other plants and animals. I review the present status of nature reserv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concerning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large herbivores and their predators. I argue that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the increased management costs of maintaining seminatural areas necessitate an enlargement of existing reserves, a process-oriented management approach, and a minimization of human influence for the long-term pre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7.
Wet grassland populations of wading birds in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declined severely since 1990. To help mitigate these declines,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 has restored and managed lowland wet grassland nature reserves to benefit these and other species. However, the impact of these reserves on bird population trends has not been evaluated experimentally due to a lack of control populations. We compared population trends from 1994 to 2018 among 5 bird species of conservation concern that breed on these nature reserves with counterfactual trends created from matched breeding bird survey observations. We compared reserve trends with 3 different counterfactuals based on different scenarios of how reserve populations could have developed in the absence of conservation. Effects of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were positive for all 4 targeted wading bird species: Lapwing (Vanellus vanellus),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Curlew (Numenius arquata), and Snipe (Gallinago gallinago). There was no positive effect of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 on reserves for the passerine, Yellow Wagtail (Motacilla flava). Our approach using monitoring data to produce valid counterfactual controls is a broadly applicable method allowing large-scale evaluation of conservation impact.  相似文献   

18.
基于PCA-TOPSIS方法的河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基于PCA-TOPSI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对河北省冬小麦的热量和水分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根据冬小麦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可将河北省大致分为4个区:河北省南部为最适宜区,水、热资源配合较好;其次为中部和环渤海地区,水、热资源相对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再次为东北部地区,水分资源尚可,但热量资源匮乏;最后为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水、热资源都较差,最不适宜冬小麦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