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利用长沙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在线观测资料,结合罐采样-三级冷阱预浓缩-气相色谱法分析非甲烷烃类化合物和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醛酮类化合物,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分析了长沙市区2017年5月和9月部分时段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长沙市区臭氧浓度日变化均呈现典型的单峰特征,峰值浓度出现在15时左右,凌晨高浓度一氧化氮呈现对臭氧明显的滴定效应;5月非甲烷烃浓度和醛酮总浓度较9月高,非甲烷烃主要组成为烷烃和芳香烃类,其次为植物源烃类,而甲醛、乙醛和丙酮为醛酮类化合物主要组分.白天随着光化学过程的发展,非甲烷烃被逐渐消耗,其活性浓度随之降低.模型分析发现:5月份氮氧化物和植物源烃类对长沙市区臭氧生成贡献最大,削减氮氧化物对臭氧控制最为有效;而9月臭氧生成对烯烃和芳香烃最为敏感,削减人为源烯烃和芳香烃对臭氧控制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至2009年7月对北京市和广州市三种典型交通道路(峡谷道路、交叉路口、开阔道路)共进行7次连续监测,研究结果发现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和TSP浓度与湿度、温度相关关系不明显,但和车流量以及对照点相应的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正相关(5%显著水平).北京市PM10背景浓度值对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起主导影响作用.广州市交通道路空气中PM10浓度值相较北京市更容易受交通道路的影响.北京市和广州市峡谷道路PM10和TSP浓度呈线性正相关,拟合回归方程系数为1.262(北京市)和1.316(广州市).  相似文献   

3.
上海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陈佳瀛  宋永昌  陶康华  倪军 《生态环境》2006,15(5):1024-1028
通过测量上海城市外环林带和植物园空气离子、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可吸入颗粒物浓度(PM10)等指标,研究分析了城市绿地空气离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外环林带旷地和道路中的空气清洁度指数(CI)为0.29和0.21,处于临界值;林中和林缘的CI分别为0.63和0.67,达到中等清洁程度;上海植物园中平均空气清洁度指数为0.64,最高达到0.83。一天中空气负离子含量的高峰值出现在7:00—8:00,18:00—19:00,低峰值出现在13:00—14:00。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成正相关显著,而与温度、PM10成负相关显著。空气湿度在对城市空气负离子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建议建设以提高空气质量为目的的城市森林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城市道路两侧不同绿化带宽度及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消减大气中PM2.5浓度的作用,选择北京市四环主干道旁3种典型植物群落配置类型作为试验监测点,对0 m、6 m、16 m、26 m、36 m不同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分布与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其消减能力进行计算,分析PM2.5浓度变化与道路车流量、绿化带宽度及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PM2.5浓度的日变化与车流量的日变化特征一致,道路绿地空气中PM2.5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PM2.5浓度在8:00~10:00的交通早高峰期间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到12:00~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呈持续上升状态,直至晚高峰19:00浓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2)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不同,群落内郁闭度高的多复层结构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优于郁闭度低的单层配置绿地模式;(3)分别对3类空气质量条件下,道路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进行评价。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M2.5100μg·m-3)环境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明显,26 m及36 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12.22%;中度污染(101μg·m-3PM2.5200μg·m-3)的环境下,只有群落配置以乔木林为主且郁闭度较高的蓝靛厂桥南绿地对PM2.5具有消减作用;重度污染(PM2.5201μg·m-3)天气条件下3种绿地对PM2.5的消减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道路两侧不同绿化带宽度及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消减大气中PM2.5浓度的作用,选择北京市四环主干道旁3种典型植物群落配置类型作为试验监测点,对0 m、6 m、16 m、26 m、36 m不同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分布与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其消减能力进行计算,分析PM2.5浓度变化与道路车流量、绿化带宽度及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PM2.5浓度的日变化与车流量的日变化特征一致,道路绿地空气中PM2.5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PM2.5浓度在8:00-10:00的交通早高峰期间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到12:00-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呈持续上升状态,直至晚高峰19:00浓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2)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不同,群落内郁闭度高的多复层结构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优于郁闭度低的单层配置绿地模式;(3)分别对3类空气质量条件下,道路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进行评价。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M2.5〈100μg·m-3)环境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明显,26 m及36 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12.22%;中度污染(101μg·m-3201μg·m-3)天气条件下3种绿地对PM2.5的消减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集北京市某一地下停车场内环境空气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MSD/FID)测定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分析其浓度特征、组分特征和影响因素,运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解析VOCs来源,采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定量评估部分VOCs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停车场内VOCs平均浓度为514.16μg·m-3,其中烷烃占比最大(43.76%),其次是芳香烃(28.89%)、烯烃(10.97%).影响停车场内VOCs浓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机动车运行工况、机动车进出车次及扩散条件.冷启动工况、较多的出入车次和不利的扩散条件会导致VOCs浓度显著上升.苯/乙苯和苯/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均值分别为1.5和0.8,表明机动车尾气和汽油挥发是地下停车场内VOCs的主要来源. PMF解析结果表明地下停车场内VOCs的首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源(44.58%),汽油挥发源和汽车内饰挥发源分别贡献24.56%和9.18%.其中,汽油挥发源在08:00—10:00时段贡献最大,机动车尾气源在16:00—18:00时段贡献最大.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3种典型道路景观林对诸城市夏季小气候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不同道路景观林的小气候效应,以山东省诸城市龙柏(Sabina chinensis cv.Kaizuc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杨树(Populus)3种典型道路景观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24—30日,分别在林内、林中和林外进行小气候要素观测,研究了3种典型道路景观林对夏季小气候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道路景观林与空地相比,在各时间段均显著降低了太阳辐射强度,其中侧柏道路林降低最明显,降低了85.56%。道路景观林内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空气湿度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其中龙柏道路林空气温度在13:30最高(32.6℃),17:30处于最低水平(26℃),说明道路景观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降温增湿的作用。道路景观林调节空气负氧离子方面差异较大,以空地为对照(689ind·cm~(-3)),龙柏道路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增至1 017 ind·cm~(-3),侧柏道路林和杨树道路林则显著降低,分别为333 ind·cm~(-3)和350 ind·cm~(-3),白天中各时间段3种道路景观林及空地之间的负氧离子浓度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道路林的郁闭度能显著影响林内小气候,其中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土壤温度与道路景观林郁闭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显示,道路景观林对城市道路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侧柏道路景观林能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和土壤紧实度,显著提高土壤湿度;龙柏道路景观林能显著提高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对局地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冬季大气非甲烷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10日—30日在佛山收集38个大气非甲烷烃(NMHCs)样品,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佛山市大气NMHCs浓度水平比较高,其中甲苯浓度最高((57.83±49.20)μg.m-3),其次为异戊烷((49.39±37.55)μg.m-3)、乙炔((31.00±17.13)μg.m-3)和丙烷((26.5...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空气细菌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城市绿地空气细菌含量的时空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空间结构绿地减菌作用的差异,通过对北京市元大都公园内全年监测样地和不同空间结构样地空气细菌的测定,得出了城市绿地空气细菌含量的年变化基本上呈双峰曲线,11月和5月含量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而且证明在植物生长季绿地减菌能力较强。城市绿地空气细菌含量秋季、春季、夏季的日变化各不相同,秋季8:00~14:00总体呈下降趋势,14:00~16:00略有升高,而16:00~18:00大部分绿地有所下降;春季7:00~13:00下降,13:00~19:00呈上升趋势;夏季在9:00和17:00出现峰值,基本呈双峰型。不同空间结构的绿地减菌作用不同,春季针叶乔木具有优势,夏季阔叶乔木表现优秀,而草坪最差。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如果从降低空气细菌含量方面考虑,建议建设绿地面积最好>900 m2,如果达不到900m2,可以考虑建设面积至少>400 m2。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布设于北京市典型主城区的在线空气质量监测站2015年12月数据(小时质量浓度),探究北京主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主城区大气中O_3污染较轻,而NO_2、NO_x和PM_(2.5)污染较为严重。监测期间NO_2、NO_x和PM_(2.5)最大日均浓度分别是GB3095—2012二级标准浓度限值的2.0、6.4和4.3倍,超标天数分别占总天数的58.1%、48.4%和83.9%;而O_3浓度未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污染物及能见度之间都呈现出高度相关性(P0.01)。其中,主城区环境空气中PM_(2.5)与NO_x和NO_2正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752和0.839,O_3与PM_(2.5)、NO_x和NO_2均在P0.01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其中NO_2与O_3负相关性最大(r=-0.772,P=3.124×10-141);能见度与PM_(2.5)、NO_x和NO_2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与PM_(2.5)负相关性最大(r=-0.922,P=3.338×10-294),此外,能见度与O_3在P0.01的水平上呈高度正相关性。工作日NO_2、NO_x和PM_(2.5)小时浓度整体高于周末,污染物浓度曲线均出现2个峰值(浓度峰Ⅰ、浓度峰Ⅱ),工作日浓度峰Ⅰ受06:00—09:00市民工作早高峰出行影响,周末浓度峰Ⅰ受02:00—05:00外埠货车进城影响;工作日和周末的污染物浓度峰Ⅱ都出现在22:00左右。O_3的工作日和周末浓度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双峰"形态,O_3浓度峰Ⅰ出现在14:00左右,高浓度O_3主要来源于大气光化学作用产生的二次污染,浓度峰Ⅱ出现在04:00、05:00左右,其值约为峰Ⅰ值的40%,可能与平流层臭氧垂直气流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大沟流域驱动植被退化的人为干扰体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了岷江上游大沟流域内的人为干扰体,分析了干扰的类型、强度、频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不同干扰类型及其特性对植被退化的作用、干扰体与人口增长、植被退化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沟流域人为干扰类型多达8种,但优势的干扰类型是砍伐薪材和牲畜放牧.从近30a的干扰强度变化看,以80年代初的干扰强度最大,并在近20a内保持很高的干扰强度水平;干扰强度的年内变化表现为春末、夏、秋大而冬、早春小.近40a来的干扰频率愈趋增高,年内表现为春秋季干扰频率最高,夏季中等,而冬季最小.人为干扰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反映出人为干扰的现状及其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差异,即由村寨向沟尾和高海拔区、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形成“钟形”干扰格局.认为大沟流域植被的严重退化是所有人为干扰长期共同驱动的结果,与该区人口及其需求迅速增长密切相关.结果还表明,不同性质的干扰对植被的影响作用具协同性,同一干扰体长期连续对植被的影响具累加和放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87年2月至1988年2月每月一次的调查资料,通过测定pH和碱度计算了珠江河口二氧化碳各分量,讨论了ΣCO_2,溶解CO_2与盐度、温度,叶绿素-a 和溶解氧饱和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发电厂附近大气气溶胶元素浓度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新福  沈新尹 《环境化学》1996,15(6):505-509
用Streaker时间顺序采样器在火力发电厂附近连续收集大气气溶胶样品,这些样品在2×1.7MV串列加速器上用2.5MeV的质子进行PIXE分析,得到了大气气溶胶粗,细颗粒物中21个元素浓度及其时间的短时变化,显示了主要污染源方向的信息,结果表明,元素Si,K,Zn和As的浓度高于北京地区冬天的水平,Br/Pb的比值为0.16(n=44),高于一般地区。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农业生态系统害鼠种群测报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四川盆地农业生态系统害鼠种群数量连续3年的统计结果:方差分析证明种群数量在年周期间变化不显著,(F<F0.05)而年内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F0.05)种群数量季节消长呈明显的双峰型模式,年周期内出现6月和11月两个数量高峰,两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t0.01).依据农田灭鼠的实际情况,用3月份的数量来预测6月份的种群数量,是理想的预测方案故本文依据该3年的数据,采用数学拟合方法,组建预测6月份数量高峰的短期预测模型.统计检验表明具有准确、可靠和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表采集到的天然云母样品(不做蚀刻),直接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到与传统方法同样的微米数量级腐蚀坑.并分析了腐蚀坑的成因,指出了这些新发现的腐蚀坑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气中还原态硫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还原态硫化合物的采集及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分离和检测11种还原态硫化合物。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北京市和青藏高原地区还原态硫化合物的混合比,结果表明,北京市和青藏高原地区存在较强的COS和CS2人为和自然排放源。  相似文献   

17.
反应性气体观测中标准气的误差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伟立  徐晓斌  张晓春 《环境化学》2011,30(6):1140-1143
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在实验室对不同的国产标准气与同一的具有NIST标准的进口标准气进行定量比对.结果发现,国内不同厂家生产及同一厂家生产不同批次的标准气,特别是SO2和NO标准气,其出厂浓度与比对后的浓度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在所有比对结果中,有2/3的SO2标准气样品超过±5%的相对偏差,有1/3的SO...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城市内涝的公共卫生特点,本文分析了广西梧州1994年的抗洪经济:(1)城市内涝是一种特殊的暂时性的废水;(2)水质可在3-5天内恶化变臭,从而在中心城市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93)应防止垃圾烘便及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水质,防止居民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最重要的是迅速排除城市内涝废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和玻璃纤维滤膜,同时采集大气中气态和颗粒物样,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别测定了蒽、、、芘、苯并(a)、二苯并(a、h)葱、苯并(ghi)与C_(16)~C_(33)正构烷烃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并得到了冬夏两季颗粒物和气态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酸性条件下,借助过渡金属的催化氧化性,可以将烟气中的SO_2转化为S(Ⅳ),以Fe~(2 )为能源,在繁殖过程中不断将Fe~(2 )转化为Fe~(3 )的T.f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引入脱硫吸收液以维持Fe~(3 )浓度,从而获得较高的脱硫效率.对T.f菌的驯化以及微量营养物质的加入,是T.f菌发挥其功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