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限期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文章从四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限期治理”决定不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即“限期治理”决定不具有行政处罚的一般特征;“限期治理”决定并并未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作任何否定;该决定不会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固有权利义务的消长;从“环保法”法典的篇章结构安排上和行政行为的性质上分析,“限期治理”决定也不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正确理解“限期治理”的法律性质,可以避免对企业行 相似文献
2.
论证限期治理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探讨限期治理及其行政处罚的主体适格问题,通过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剖析和质疑,澄清多种模糊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污染源限期治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对污染源实施限期治理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必须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照法律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这个程序可以概括为十二个环节,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要求以及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限期治理制度”,包括其性质及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等。从立法上对此制度的完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限期治理企业治理前后的投入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全面分析,客观正确地评价限期治理企业限期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其经验。 相似文献
6.
7.
多年的实践工作表明,限制治理工作对于环境保护管理非常重要,它能够通过达标污染源的排放量,提高区域的环境质量,从而为协调生态环境作出重要的贡献。本文提出限制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得出正确执行限期治理制度的对策,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限期治理是我国正在实行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它对于严格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进行有效的点源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当前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落实我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十大对策,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环境保护服务于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以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的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立足点,从制度完善和创新的角度出发,对现行限期治理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和现实障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通过将限期治理权限赋予环保部门,进一步明确限期治理的条件,完善限期治理的程序和形式,规定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承担的义务,以促进限期治理制度功能的发挥,提高环境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限期治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期治理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曾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制度表现出了严重的弊端。本文就强何完善限期治理制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一控双达标”中工业污染源达标的工作实践,提出做好源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工作的主要做法、工作体会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完善限期治理制度的若干法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限期治理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实施以来,对促进污染源的治理、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于该制度的法律定性及实施中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仍然模糊不清;而且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该制度也日渐暴露出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在此就这些问题做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限期治理制度是我国环保法的基本制度,是目前治理污染的一项行政性措施。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为了解决某一环境问题,或为了实现某一环境目标,对于造成污染或其它环境问题的某些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布限期治理的决定或命令。要求其必须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治理好某项污染,...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就面对我国水污染防治的现实条件,在贯彻工业污染源限期治理决定中,应遵循面对实际,分类指导,用尽可能少的投资换取尽可能大的环境效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是指人民政府或其所属的环保部门为改善环境质量,对其辖区内的超标排污、已经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在特殊保护区域内超标排污的非工业生产设施,责令其在一定的期限内治理污染,并由该人民政府所属的环保部门监督其完成治理任务,达到预定治理目标的环境管理制度。这里的“超标”,既指排污浓度超标,也指排污总量指标超标。其法律性质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16.
淮河流域关停及限期治理污染企业后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案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横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流域面积27万km2,人口约1.5亿人。历史上,淮河流域是我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建国后也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商品粮棉和能源基地,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地区在不足... 相似文献
17.
限期治理是我国对已有污染源进行治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对消除和减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限期治理的决定作出以后,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否则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9条中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由此可见,违反限期治理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行政责任.但 相似文献
18.
限期治理立法具有深远的经济社会背景 <办法>的山台是以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强环保工作为背景的.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国家经济社会牛活义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和新任务,"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 《环境保护》2011,(19):51-53
案例类型争鸣类,限期治理决定及行政处罚的合理性问题案例结果限期1个月治理,10万元行政处罚案例启示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不仅应合法,而且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即行政合理原则的要求。将合理原则引入环境行政执法裁量过程,对环境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点评人罗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相似文献
20.
环境标准是技术法规,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判断排污者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我国现行的把污染物排放标准仅作为排污收费的起征点而忽略了其在污染控制目标管理上的作用。克服这些弊端,应规定排污者必须缴纳排污费、超标准排污应限期治理,应及早修订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