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索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悬浮液中五氯酚钠的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定在波长255.6nm处测定土壤悬浮液中五氯酚钠的含量,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87X+0.0022,相关系数r=0.9999,检测限为0.016mg/L,加标回收率为93.357%~95.907%,实验结果表明此法简单、快速,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刘耀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3):141-142,191
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汞和砷的方法,汞浓度在0μg/L-5.000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966.1232x,相关系数r=0.9992,汞的检出限为0.026μg/L;砷浓度在0μg/L-10.0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2.1511x,相关系数r=0.9993,砷的检出限为0.087μg/L。样品6次测定结果,汞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66%,加标回收率为96.4%~101.3%;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5%。加标回收率为91.4%~105.1%。环境标准样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吻合。所测样品中汞、砷含量均在国标限值范围之内。该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铬酸钡光度法是测定水中硫酸盐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因为过滤法本身的粗糙使得检测结果重现性差、准确率低。为了提高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现用离心机分离代替实验中过滤分离沉淀。实验表明离心机分离法线形范围0~200mg/L,回归方程:y=0.1129x-0.0030,γ=0.9992,检出限为7.10ng/L,回收率约9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5%.2.37%,结果无显著性差异(t=0.24,P〉0.01)。该方法可应用于水中硫酸盐含量测定以提高准确度,方法快速简便,并与标准方法(重量法)比较,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不同淋洗剂对镍污染砂土的柱淋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去离子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盐酸和柠檬酸对模拟污染砂土中镍(Ⅱ)的柱淋洗作用。SDS浓度为500、1000、1750、2500和3250mg/L,盐酸溶液pH值为0.8、1、2和3,柠檬酸溶液浓度为0.01、0.04、0.1和0.4mol/L。结果表明,几种淋洗剂对土柱中镍的淋洗曲线规律相似,即在淋洗液孔隙体积数为0.5时开始有镍淋出,随着累计孔体积数目的增大,淋洗液中镍的浓度逐渐开始增大,迭到峰值时又开始减小。在去离子水淋洗过程中,镍最大淋出浓度为90.8mg/L;五种不同浓度SDS淋洗过程中,镍最大淋出浓度分别为92.4、90.2、94.1、51.0和53.7mg/L;四种不同pH值的盐酸溶液对应的镍最大淋出浓度分别为959.5、753.3、56.3和23.9mg/L;四种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应的镍最大淋出浓度分别为318.6、793.4、930.1和1464.4mg/L。pH=1的盐酸溶液对镍的淋洗去除率最高为87.3%,其次是浓度为0.1mol/L的柠檬酸溶液,去除率为83.2%;SDS的淋洗效率低,与去离子水相当。0.1mol/L的柠檬酸溶液可为污染土壤重金属镍淋洗用试剂。  相似文献   

5.
铁氧体法处理含Zn~(2+)、Ni~(2+)废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研究了铁氧体法处理含锌、镍混合废水的工艺条件。在 p H=8.0~ 1 0 .0 ,2≤ Fe2 + :M2 +≤ 8(M2 +以废水中总离子含量计 ) ,外加磁场强度为 2 0 0 T的条件下 ,锌、镍离子能够同时去除 ,其去除率可达 99%以上 ,沉渣沉降时间可缩短为1 0 mi  相似文献   

6.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镍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及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确定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给出本实验室测定水样中镍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62mg/L(k=2)。  相似文献   

7.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水样中镍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及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确定测定结果的置信区间。给出本实验室测定水样中镍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62mg/L(k=2)。  相似文献   

8.
滦河口青岛文昌鱼分布与栖息地底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0年8月份,对滦河口青岛文昌鱼分布与栖息地沉积物粒度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中砂、中细砂和细砂,粒径在0.5~0.125mm的组分在该区最集中;(2)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为(0.81~0.59)%;(3)文昌鱼主要分布在细中砂及中细砂类型的底质中,有机质含量为0.04%~1.61%,0.125~0.5mm粒组含量70%~90%,中值粒经为1.75~2.47%,绝大多数站位分选程度好,组分对称分布。给出了保护区文昌鱼最佳栖息地沉积物粒度分析参数及有机质含量范围,并分析了威胁文昌鱼生存环境的主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9.
以工业水玻璃和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聚硅氯化铝(PASiC)絮凝剂。探讨了不同pH值和硅含量对聚硅酸制备的影响以及硅含量、Al/Si摩尔比、碱化度B和投加量对PA—SiC混凝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PASiC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在pH=3.0—4.0、SiO2%=3.0%左右制备的聚硅酸既具有较大的聚合度又有足够的稳定性。当SiO2%=2.8%、Al/Re摩尔比为30、B=2.0时PASiC的混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还原—中和—絮凝沉淀综合工艺处理含铬、镍等离子的电镀废水.总铬去除率达99.5%,镍离子去除率达99.1%.处理后的废水总铬浓度平均为0.22mg/L,镍离子浓度平均为0.25mg/L.处理后水质清澈透明,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及辽宁省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建立硝酸-高氯酸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硒的方法,硒浓度在0.00~40.0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1.2647,线性相关系数r=0.9996。样品6次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9%,加标回收率为90.8%-95.2%。环境标准物质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水中苯胺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苯胺含量在2 mg/L∽ 50 mg/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852 5X-3.174 4,相关系数为0.99964,最低检出限为0.1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2.42% ∽78.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3% ∽4.11% (n =7).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是水中苯胺含量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毒性的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因此测定饮用水中挥发酚含量至关重要。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是饮用水中测定挥发酚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从样品预处理、显色剂的纯度、显色时间、振荡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为改进方法测定挥发酚时在0~0.04 m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2.5%~109.4%、标准偏差为1.3%~3.9%之间。  相似文献   

14.
基体改进剂-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二氢铵、磷酸、硝酸镍为基体改进剂,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方法。重点讨论了铅的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以及基体改进剂的选用对铅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基体改进剂用量的选择。在最佳测量条件下,铅的线性范围为0μg/L-50μg/L,检出限为0.018 3μg/L,回收率为91%-102.12%。  相似文献   

15.
ABTT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痕量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在温度高于其浊点时形成相分离行为,建立了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液中痕量镍的新方法,探讨优化了以1-偶氮苯-3-噻唑-三氮烯(ABTT)为显色剂,Triton X-114浊点萃取富集痕量镍的实验条件。在最大吸收波长为λ=540 nm外,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064×105 L/(mol.cm),线性范围为0~0.35μg/mL,相关系数为0.9990。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痕量镍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7.9%~102.1%,应用于水溶液中痕量镍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污泥施肥时重金属镍对农作物的毒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石灰性土壤中镍污染对小麦和水稻的影响;两种作物对土壤中镍的吸收、迁移和累积规律。建议农田污泥施肥时镍的控制标准为330PPm。  相似文献   

17.
污泥施肥时重金属镍对农作物的毒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和小区试验,研究了在石灰性土壤中镍污染对小麦和水稻的影响;两种作物对土壤中镍的吸收、迁移和累积规律。建议农田污泥施肥时镍的控制标准为330PPm。  相似文献   

18.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合成了负载型纳米Fe和负载型纳米Fe-Ni双金属材料,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该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m(FeSO4):m(树脂)、负载纳米材料加入量、溶液pH等因素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负载纳米材料对0.05 g·L-1甲基橙均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甲基橙的降解率随负载纳米材料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纳米双金属材料中Ni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甲基橙的降解.在pH =4酸性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在优化的降解反应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负载型纳米Fe和负载型纳米Fe-Ni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负载型纳米Fe-Ni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要优于负载型纳米Fe.制备的材料在多次使用后经活化,仍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苦竹林植硅体碳与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硅体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 PhytOC)具有很强的抗风化能力,能存在于土壤中达数千年之久,成为陆地土壤长期固碳的重要机制。论文以中国亚热带地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生态系统为对象,探究硅、植硅体及植硅体碳在竹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硅体碳广泛分布于苦竹地上部分各器官中,植硅体和植硅体碳含量均为叶>枝>秆。被传统植硅体研究所忽略的竹枝和竹秆中的植硅体碳储量占到地上部分植硅体碳总储量的7.2%和51.1%。植硅体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在叶、枝、秆中分别为0.59%、0.21%和0.28%,植硅体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因积累器官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植物体内植硅体的含量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硅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 = 0.91, P< 0.05),而与土壤中总硅无相关性(R2 = 0.16, P> 0.05)。苦竹林植硅体碳封存速率为40.2 kg·hm-2·a-1。  相似文献   

20.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硝酸-盐酸-氢氟酸-双氧水作溶剂,通过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锑、砷、铍、镉、铬、铜、铅、镍、硒、银、铊、锌,优化了微波消解仪和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的工作参数,研究了共存离子的干扰和消除方法。优化后的微波消解酸体系及用量比例为HNO3∶HCl∶HF∶H2O2=5∶2∶3∶1,方法线性良好,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0 2 mg/L~0.010 1 mg/L之间,土壤样品测定的标准偏差在0.001~0.05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5.5%~108.5%之间。该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准确度好,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