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开展城市新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目的在于为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城市建设合理设置入河排污口、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以丹江口市右岸新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例,对城市新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论证,论证的主要内容有: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和取排水状况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权益的影响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和入河排污口分析评价,合理确定水质模型和水质目标,运用水质一维模型,计算商丘市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污染物入河削减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和缺位的现象,机构改革后,亟待重构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构建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的关键是实现入河排污口监测与污染源监测制度的融合,厘清相关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明确企业排污口和入河排污口的关系,并按照衔接融合的思路进行监测技术要求的整合。基于对关键问题的分析,按照污染源监测与入河排污口监测管理制度、技术整合的总体原则,分别从入河排污口自行监测和监督性监测2个维度,对监测范围、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监测技术、监测信息报送等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形成入河排污口监测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依据对临沧入河排污口实测资料,按入河排污口类型对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水量进行评价。在监测的33个入河排污口中,达标排污口24个,达标率72.7%;监测污水排放量合计4520.2万m~3,达标污水量2622.8万m~3,达标率58.0%;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_(Cr)、总磷、BOD_5、氨氮;不达标污水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制糖业生产污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力度,应研究改善和治理乡镇生活污水散、乱、排现象形成的面污染源,要加大建设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和效率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叶维丽  徐敏 《环境保护》2022,(13):24-27
自排污许可改革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职责转隶后,点源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点源许可排放量逐步增长、点源环境管理水平逐步精细化,非点源排放的点源化管理趋势明显,凸显出了目前排污许可量未与水质目标挂钩、“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的全过程监管链未打通、入河排污口与排污单位出厂界排污口的边界划分与责任联动不清晰等问题。本文认为要明晰点源排放管控与入河排污口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衔接完善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三大点源行政许可,严格点源准入机制,构建联动衔接的点源排放监管机制,支撑建设完善点源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标而对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规范了水环境容量的定义和分类,建立了符合泗河水文、水资源特征和水环境状况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与GIS技术结合构建了适合北方地区的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程序和方法;摸清了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点源排放口的一一对应关系,提出了将水域环境容量转换为陆域点源最大允许排污量的估算方法。计算了泗河在满足水功能区划条件下的水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排污量,从而为制定该河流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资料收集、调研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素材,对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执法能力建设、三项基本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近10年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021年3月26日,生态环境部以视频方式启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就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部署。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出席启动会并讲话。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櫗櫗櫗櫗櫗櫗櫗生态环境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从源头推动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入河排污口是连接陆域污染源和受纳环境水体的枢纽,入河排污口管理是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排污许可制改革有关入河排污口监管的制度建设现状,重点分析了衔接排污许可制、做好入河排污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技术支撑、摸清底数关系、实施分类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结合排污许可制改革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切实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堵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及功能可达性分析进行了探讨。在确定了功能区划分的原则、方法、依据和水质目标并对排污趋势和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达性,计算了主要纳污河段的容许排污量和污染物削减率。对主要纳污河段治理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优化分析。在分析结果基础上,推荐出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总量控制点源加区域综合优化治理的规划方案,为堵河流域水质保护、排污许可证发放及污染源治理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景观格局决定了陆域污染物的源汇过程,是影响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由于尺度效应,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然而,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尺度效应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收集了国内外4 041条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作用特征,识别了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时间和空间尺度以及景观指数.结果表明,相对于降水事件、平水期和年际尺度,丰水期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最大;相对于流域尺度,缓冲区尺度的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更大;丰水期-缓冲区尺度是景观格局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时空耦合尺度.与耕地、水域、草地以及流域整体景观相比,林地和城镇用地的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更大;破碎度是影响河流水质最重要的景观格局因子.在河流水质治理中,应重点考虑缓冲区的景观配置,增加缓冲区林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的斑块密度和减少城镇用地的面积占比和聚集度,以有效保护河流水质.  相似文献   

13.
外港河是秦淮河重要支流,长期以来遭受严重污染。2006年4月份起对外港河进行了综合生态治理。在前期清淤和截污的基础上,7月份开始引种凤眼莲。在上游排污口附近和外港河河口段分别设置的4个生态区以及河面上布设的水面载体内全面放养以凤眼莲为主的浮水植物。经过5个多月的初步治理,外港河水体透明度从40cm以下提高到120cm左右,COD下降了70.4%,TSS、TN和NH3-N分别下降了39.6%、49.7%和21.8%。结果证明,凤眼莲在净化严重污染的河道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引种凤眼莲治理城市重污染河道是切实可行的;此外,用PVC管设计制作的水面载体来放养浮水植物可以点缀水面环境,美化城市河道景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流域工农业和社会不断发展,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使得水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文中针对开都-孔雀河流域现状,采用河流一维模型和湖库非均匀混合模型,分析计算了开都-孔雀河流域各主要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并针对流域环境及污染特点,从工程措施、监督和管理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普兰店湾在潮汐作用下的水交换时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普兰店湾排污口布局现状、海洋功能区划与2015年春季水质大面调查结果,讨论了普兰店湾现有排污布局的合理性。以ROMS模型构建的渤海-普兰店湾高分辨率嵌套潮流场模型为基础,利用拉格朗日粒子追踪法计算了湾内的水交换时间分布,结果显示受岸线和水深分布的影响,普兰店湾水交换能力区域差异明显,西边界湾口开阔区域水交换能力较强,海湾中部和湾顶区域水交换能力较弱。海湾中部潮余流场呈现逆时针漩涡状结构,对湾中部与湾顶区域污染物向湾外扩散起到了阻碍作用,致使以上两区域的水交换时间达到300 d以上。普兰店湾内主要排污口大都分布于湾东部水交换能力差的区域,排海污水难以向外界扩散而易于形成聚集。2015年春季水质大面调查结果亦显示,普兰店湾中部与湾顶排污口聚集区域水质差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水质标准。应根据普兰店湾水交换能力的分布特点,合理规划排污布局,从而改善湾内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以水体水质功能和自净能力为基础,从便于管理和治理出发,将澜沧江划分为4个水环境功能区,从“管、治、防、用”4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围绕各自的水环境功能和水质保护目标,分区进行整治,以抑制水污染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黔江河水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利用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黔江河专项监测报告的数据,分析黔江河水质污染现状及其成因,黔江河闸桥至下坝断面水质污染严重,主要与城市建成区功能区布局和居民生产生活有较大关系,生活污水直排、部分污染物沉淀或被河床截留为主要原因.根据黔江河水质现状、污染成因,提出通过应急治理、水质改善和建立长效治理机制等三个阶段治理黔江河水污染,为有效的改善黔江河的水域环境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巢湖CDOM的空间分布及其来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巢湖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及其相关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CDOM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CDOM平均相对荧光强度为927.1,显著高于东半湖的平均相对荧光强度544.9;CDOM组分腐殖酸(HA)和类蛋白物质浓度空间变化特征类似于CDOM;南淝河和丰乐河是西半湖CDOM的重要污染源;巢湖西北区域和中部湖区CDOM分别主要来源于南淝河和白石山河排放源.三维荧光光谱法在大型湖泊和河流水质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孙可明  李凯  韩亮  秦健 《环境工程》2010,28(5):17-19
通过实测阜新新邱长营子桥段5个连续排污口处污染物浓度,采用水平二维水质迁移模型对细河城市段排污口排出的生活废水及1 500 m长的细河河段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出多排污口在耦合叠加作用下,河段内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征。模拟分析得出:第1、2、3年污染物在3个监测断面处的横向迁移距离和纵向迁移距离,污染物最大浓度所在的位置以及岸边处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曲线,为城市污水治理和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