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光合细菌和螺旋藻对啤酒废水的净化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PSB将啤酒废水中的有机质降解处理为无机质,用甲壳质絮凝沉降除去PSB后加入螺旋藻进行培养.小型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PSB和螺旋藻不仅能高效地净化啤酒废水,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达100%,而且能回收数量可观(781mg(干重)/(L·d)),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为493g/100g(干重))的螺旋藻,还研究了pH、溶解氧、光照、光合细菌密度等因子对PSB去除废水有机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氧化沟法处理啤酒生产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耀 《环境工程》2001,19(4):56-57
啤酒生产废水属中等浓度食品工业废水 ,处理此类废水在云南省多采用SBR法。如果在低工程造价 ,低运转费的情况下 ,使用SBR法就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本研究在承担 5万t a啤酒生产废水处理的实践中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和氧化沟 (CLR)法在较低的工程造价条件下 ,保证了处理指标的达标排放和较低的运行费用。污染物去除率均保证在98%以上 ,设备运行稳定 ,出水清沏 ,处理效果显著。1 引言昆明某啤酒有限公司原有年产 2万t啤酒生产线 ,后改、扩建为年产 5万t啤酒生产线 ,改、扩建以后生产废水为 2 50 0t d。废水主要来…  相似文献   

3.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含五氯酚废水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岳溪  张寒霜  郝丽芳 《环境科学》1998,19(4):33-35,39
研究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在中温条件下处理含五氯酚(PCP)模拟废水时工艺特点及PCP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处理啤酒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物(VSS接种量约15g/L),运行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20-24h,进水COD浓度为2500-2800ml/L;进水PCP浓度岂1.0mg/L上各至8.0mg/L条件下,120d左右完成启动,PCP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4%及86%以上,高  相似文献   

4.
PAC—SBR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无稀释好氧处理这一新领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本文提出了PAC—SBR生化法。通过对PAC—SBR与SBR这两个生化系统的生化效果、污泥负荷、污泥沉降性能、好氧速率、动力学常数测定以及活性炭(PAC)吸附性能的试验比较,对这一新的生化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PAC—SBR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SBR法生物处理工艺在处理啤酒厂啤酒废水中的应用,表明了该工艺合理、运行费用低、对废水水质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PAC-SBR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无稀释好氧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AC-SBR生化法。试验表明,采用**IS*R法处理高浓度废水比S*R法有优越性。其*OD。*OD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5.9%、97.3%、污泥负荷及容积负荷均高于...  相似文献   

7.
土地快速渗滤处理啤酒废水的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啤酒废水的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工程工程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中型试验工程对啤酒废水中CODcr、BOD5、S^2-及SS的去除可分别达89-985、97%-99%、88%-97%和92%。只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防渗措施,可保证工程的稳定运行,对地下水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SBR法处理啤酒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成功地应用SBR法处理啤酒生产废水,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投资省,投资效果好,对废水水质适应性强,工艺稳定,能耗低等优点,是处理啤酒生产废水的理想工艺。  相似文献   

9.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水生 《环境工程》1998,16(1):16-18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成功地应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以下简称SBR法)处理啤酒生产废水。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总投资省、处理效果好,对废水水质适应性强、工艺稳定、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取决于有机污染物的性质,对易于生物降解类型的,大多采用生物技术处理。目前国内外此类方法中的厌氧发酵法有厌氧滤池(AF)、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和流化床(AAPEB/AFB)、...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和螺旋藻对黄泔水净化与利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光合细菌将黄泔水中的有机物降解转化为无机氮磷后养殖螺旋藻。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光合细菌对黄泔水CODcr的去除率可达70%,处理后的黄泔水用甲壳质絮凝澄清后加入螺旋藻并曝气进行培养,藻生长周期为22d,生长速率为20-30mg/L.D。藻体蛋白质含量平均为52.6g/100g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2.4g/100g。  相似文献   

12.
厌氧水解-SBR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工序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ASBR反应器和SBR反应器结合组成厌氧水解-SBR工艺用于养猪场废水的处理,ASBR反应器作为厌氧水解反应器,主要完成对有机物的水解,达到初步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在反应器每次进水量和排水量不大于其有效容积70%的前提下,研究了ASBR反应器厌氧搅拌段的时间对污水可生化性和对后续SBR脱氮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搅拌36h的污水既保持了较高的可生化性,出水BOD/COD保持在0.4左右,又能在后续SBR处理中取得较好的脱氮效果,经SBR反应器处理后出水NH4+-N<10mg/L.通过实验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好氧SBR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工序,厌氧水解-SBR运行工序优化后,BOD5的总去除率达到98%以上,NH4+-N去除率达到99%以上,但出水CODCr达不到排放标准,经混凝沉淀处理后方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范科文  李星  杨艳玲  周志伟 《环境科学》2019,40(8):3626-3632
污水的资源化与回用可作为城市和各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必须满足相关水质标准,其中有机物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华北某市大型污水厂的二级出水,研究了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UV-TiO_2)和颗粒活性炭(GAC)技术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以及对纳滤(NF)的膜污染控制特性,构建了UV-TiO_2/GAC/NF组合工艺,评价了组合工艺的有机物去除效能和膜污染控制作用,解析了影响NF膜污染程度的有机物种类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UV-TiO_2和GAC技术均可不同程度地缓解NF膜的不可逆污染、降低膜通量衰减速率; UV-TiO_2/GAC联用的不可逆膜污染程度比单独UV-TiO_2或GAC技术分别降低了48. 7%或61. 4%.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等有机污染物是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小于3×10~3和30×10~3~100×10~3的有机物是造成纳滤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UV-TiO_2/GAC/NF组合工艺的COD、DOC和UV_(254)去除率为45. 7%、74. 5%和89. 2%,出水中COD、DOC和UV_(254)等有机物指标均得到有效去除.研究成果为城市和各类建筑非传统水源的深度净化与多途径回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分析卫生填埋渗滤液的Fenton处理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响应面法研究了Fenton试剂处理卫生填埋渗滤液过程中诸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如渗滤液中高分子量有机物(HMWOM)与低分子量有机物(LMWOM)的TOC比例、LMWOM浓度以及双氧水和亚铁离子的摩尔比(H2O2/Fe2+).其中HMWOM/LMWOM值、LMWOM浓度和H2O2/Fe2+摩尔比值的高、低水平分别为14~38,975~3000 mg/L,1.75~4.00.由实验数据得到了1个2次响应曲面模型,该模型显示COD的去除率随着HMWOM/LMWOM值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LMWOM浓度的增加而降低.Fenton试剂处理卫生填埋渗滤液存在着一个最佳的H2O2/Fe2+摩尔比值,COD去除率在该点能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微好氧水解酸化在石化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微好氧水解酸化技术对北方某石化污水厂进行了改造,投产后对其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490.3~673.2 mg·L-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以及溶解氧(DO)控制在0.2~0.35 mg·L-1条件下,监测阶段内COD的平均去除率为11.7%,出水和进水相比,BOD5/COD提高了12.4%,UV254值降低了11.2%,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升高了23.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和好氧生物降解性试验结果表明:石化废水采用微好氧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小分子有机物(1×103)所占比例由59.5%提高至82.1%,而大分子有机物(100×103)所占比例由31.8%降低到14.0%.经微好氧水解酸化预处理后降解性有显著提高,原水COD经48 h好氧处理可降至102.2 mg·L-1,而微好氧水解酸化出水COD经48 h好氧处理可降解至71.5 mg·L-1.微好氧水解酸化出水的SO2-4浓度[(930.7±60.1)mg·L-1]高于进水[(854.3±41.5)mg·L-1],表明微好氧环境对硫酸盐还原菌(SRB)有抑制作用.由于硫酸盐的还原受到抑制,减少有毒和恶臭类气体产生,改善了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6.
Fenton氧化深度处理石化废水厂二级出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翼  吴昌永  周岳溪  张雪  董波  陈学民 《环境科学》2015,36(7):2597-2603
采用连续流Fenton氧化对石化废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了药剂投量对COD及磷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水COD平均为64.8 mg·L-1,PO3-4-P平均为0.79 mg·L-1,当H2O2(30%)投加量为0.4 m L·L-1,Fe SO4·7H2O的投加量为0.8 g·L-1,PAM投加量为0.9 mg·L-1,停留时间为30 min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为24.3%,出水COD低于50 mg·L-1,PO3-4-P平均去除率为95.5%,原水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3的有机物占80.4%,Fenton氧化处理后该部分比例增加至95.6%.三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Fenton氧化对水中蛋白类、酚类去除效果显著.GC-MS结果表明,石化二级出水中检出主要有机物约117种,氧化后检出27种,含不饱和键类有机物去除明显.Fenton氧化可用于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接触氧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前言 光合细菌法(简称PSB法)具有负荷高、效果好、占地省等优点,菌体污泥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这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一种废水资源化及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有不少排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工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厌氧酸化工艺与两级好氧光合细菌工艺组合技术,处理含硫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实现了硫酸盐不转化状态下的污染物高效去除.结果表明,当连续流酸化反应器内挥发酸浓度达31112mgCOD/L以上时,硫酸盐还原将被完全抑制.酸化段采用CODCr为44251mg/L的较高进水浓度,容积负荷25.0kgCOD/(m3·d),出水经稀释后进入容积负荷为4.0kgCOD/(m3·d)的两级好氧膜法光合细菌反应器,最终CODCr去除率达99.0%,总氮去除率67.5%,而硫酸盐还原被完全抑制.在两级PSB反应器中,PSB2反应器主要起脱氮作用,较高的DO(5.0~6.0mg/L)有利于脱氮.  相似文献   

19.
添加原水改善SBR工艺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性能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直接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处理系统的效率较低,COD去除率仅有10%左右,NH4+-N去除率70%左右;处理出水水质较差,出水COD高于1 000mg/L,出水NH4+-N在200mg/L左右;处理系统的工作不稳定,效能逐渐恶化.在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中添加部分未经厌氧消化的猪场废水(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明显提高,COD去除率高于80%,出水COD降到250~350mg/L;NH4+-N去除率高于99%,出水NH4+-N小于10mg/L;处理系统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强.添加原水后,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BOD5/COD比值从0.19上升到0.54,BOD5/TN比值从0.28上升到2.04,增加了微生物生长和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强化了反硝化作用,不仅提高了总氮去除效率,而且通过回补碱度,维持了处理系统的pH值稳定.  相似文献   

20.
Biologically-treat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leachate still contains many kinds of bit-recalcitrant organic matter. A new plate and frame electrochemical reactor was designed to treat these materials under flow conditions. In 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 NH3 and color could be easily removed by means of electro-generated chlorinefaypochlorite within 20 min. The effects of major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s were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optimum operation parameters were current density of 65 mA/cm^2, flow velocity of 2.6 cm/sec in electrode gap, and initial chloride ion concentration of 5000 mg/L. The COD in the leachate could be reduced below 100 mg/L after 1 hr of treatment.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COD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by simultaneously monitoring the COD change and chlorine/hypochlorite production. The kinetics of COD removal exhibited a two-stage kinetic model, and the decrease of electro-generated chlorine/hypochlorite production was the major mechanism for the slowing down of the COD removal rate in the second stage. The narrowing of the electrode gap is beneficial for COD remova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