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补偿遵循“谁破坏,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是符合生态伦理学原则的。发达国家对当今世界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国内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负有责任和义务,国家应从宏观调控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给贫困地区居民以更多的补偿。  相似文献   

2.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3):26-27
伴随着新世纪曙光的照耀,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也进入了人类现实生活。这是人们从精神、文化的视角思考环境问题的结果,也是精神、文化的追求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表现。我们希望生态道德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不仅是人类的进步,而且也是地球的幸运。  相似文献   

3.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5):30-31
过去的传统意识,往往就经济论经济,就环境论环境,传统的经济伦理加剧了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至于传统的科学技术也缺乏与生态的联系,造成人们的生态意识薄弱,经济社会和生态是“两张皮”,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经  相似文献   

4.
郭艳华  罗宇宽 《环境》2001,(4):24-25
1、提高人的生态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根据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道德准则要求,通过道德个体所采取的自我磨炼和自我改造的  相似文献   

5.
胡小 《环境导报》2003,(15):1-3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大众休闲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报告显示,生态旅游正在全世界兴起,出现了“自然旅游”、“可持续旅游”、“选择性旅游”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之处有两点:其一是参观、欣赏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任何损害。1992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认为,那种对自然保护区负责任、能够很好地保持当地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才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正在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世界2环境导报2003·15保护区协会的调查报告说,目前30%以上的旅游者喜欢进行生态旅游,并且每年以7%左右…  相似文献   

6.
扬州建设生态城市崇尚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区位和环境优势非常显著,是一座可以用“古”、“文”、“水”、“绿”、“秀”五字概括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市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190平方公里。境内高邮湖系江苏省第三大湖,有46条主要河流网络其中。如何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是21世纪扬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建设的两个显著特征,不可逆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城市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围绕共同的目标、步调一致地进行城市形象的再创造。而生态城市具有的现代与传统相伴、古朴与…  相似文献   

7.
申勇 《环境保护》2008,(2):15-16
文章从世界生态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两方面阐明了生态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归纳和分析了目前生态商品交易的几种流行方式,并以此提出发展生态商品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生态健康、生态风险、生态安全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退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衡量生态系统存在状态的生态健康、生态风险、生态安全评价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对于3个概念的界定不够明晰,在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混淆混用,致使理论研究也固步不前,影响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生态健康、生态风险、生态安全的联系体现在评价主体的一致性和生态安全评价需要以生态健康评价、生态风险评价为基础;而三者的区别体现在内涵、评价对象以及评价的指标体系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与生态购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为生态建设提供资金和动力的生态补偿,与解决生态建设成果(生态产品)出路和销路的生态购买相结合后,生态建设成为成本低,收益高,利润稳定,风险小的经济活动和脱贫致富的手段。生态购买与生态补偿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双方素质和功能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生态城市建设的软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软件作用。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应该从物态、行为、体制、心智四个层面进行,并且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循环的整体;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利用教育和宣传积极培育生态意识,同时加强生态体制这一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崇明岛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上海整体水平的比较,分析了岛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崇明岛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生态支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崇明岛生态保护进行生态补偿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保护生态”,人们听得多了,但要“为生态作补偿”却是很多人还不熟悉的事。这是一笔怎样的开支呢?就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森林吧。森林中的木材是有形产品,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卖树的人就赚到了钱。现在原始森林和天然林全部禁伐,树,换不成钱了,但森林依然有重要价值———它体现在生态上,是“无形”的财富。不能卖木材使林区人的收入没有或减少了,但更大范围的人们却得到了生态保护的效益———不公平出现了,因此需要补偿。这就是“生态补偿”的由来。人们对生态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地区”经济开发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多,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笔者首次提出"亲生态人口"的概念,并在当年《人口研究》的第四期上发表了文章。所谓亲生态人口就是崇尚生态价值是最高价值、生态效益是最大效益、生态发展是根本发展的理念,并以此作为人类对地球生命的守望、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导向。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的融资——生态融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围绕生态补偿中融资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用什么资本融资,以什么方式融资,如何高效融资进行系列, 为生态融资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哲学观的衍变,主要是通过总结东西方哲学观念的转化过程,来提炼出生态哲学观的衍变过程。因为我们知道精神思想决定了行动。生态哲学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古典的生态哲学观,静态的天人合一。它的含义是自然与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浑为一体的,但忽视了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性。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15,43(3)
当前,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生态保育严重滞后,亟需确立“生态立国”战略,全面推进生态保育的主流化.为此,建议在“两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增列建设“生态健康型”社会的内容;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体系上增设“改善生态”的基本国策;在法制保障上制订“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法”、“生态保育法”和“湿地保护条例”、“生态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法律体系的生态化;在监管体制上组建“生态建设部”,革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生态保育严重滞后,亟需确立"生态立国"战略,全面推进生态保育的主流化。为此,建议在"两型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增列建设"生态健康型"社会的内容;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体系上增设"改善生态"的基本国策;在法制保障上制订"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法"、"生态保育法"和"湿地保护条例"、"生态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法律体系的生态化;在监管体制上组建"生态建设部",革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责任不清、心理准备不足、资金物质储备不足,派生出利益不协调、社会动员不顺、环境投入不足等,造成生态差的地方无力解决生态问题,生态好的地方突然出现许多生态问题.生态储蓄、生态储备和生态补偿税将使生态差的地方迅速培育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和条件,生态好的地方高度警惕潜在的生态问题.生态储蓄、生态储备和生态补偿税是人类思想史和文明史的重要转变,引发深刻的环境革命.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生态安全格式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中潮 《陕西环境》2000,7(1):43-45
(续1999年第四期)1.4生态约束概念1.4.1承载力 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即 CC)是用以限制发展的一个最常用概念。CC最早在生态学中用以衡量某一特点地域维持某一物种最大个体数目的潜力(e·g·Odum,1971),现在则广泛用于说明环境或生态系统承受发展和特定活动能力的限度。它被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IUCN/UNEP/WWP,1991)。CC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对环境造成的总的冲击与我们所估计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生态服务消费与生态债务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人类无节制的消费正在耗尽自然生态资本,危及未来繁荣。1980—2005年,尽管生物生产力提高途径使中国人均生物承载力倍增至1.15 ghm2,但由于社会经济代谢对生态服务需求的强烈增长特别是化石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人均生态债务持续扩大,2005年达到1.02 ghm2。我们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生物更新能力的89%。省份尺度上,中国85%以上的省份长期处于生态负债状态,目前仅海南、福建与西藏三省是生态盈余的。中国及其大多数省份的生态债务本质上属于软债务,主要系生态服务供需存在空间的、时间的以及组分结构的矛盾造成的。这部分债务可通过跨区贸易及跨时占用的途径得以缓解。土地资源赋存约束与经济旺盛增长耦合作用,致使生态信贷紧缩已成为中国的一个全国性挑战。在自然资本普遍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限制因子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推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扭转生态信贷紧缩,遏止生态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