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环境事件逐年增加,自1996年起约保持年均29%的增速,从前些年的厦门PX事件、大连"7·16"爆炸漏油事故,再到什邡群体性事件、启东事件、宁波PX群体事件等,多个投资巨大的化工或资源开发项目,均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以致群体抗议,这些事件最后大都以政府和企业让步、民众"胜利"而告一段落,群体性环境事件似乎还呈愈演愈烈之态势。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的PX项目建设正在遭遇困境。2007年,福建厦门民众因反对新建PX项目而走上街头,最终迫使PX项目迁离厦门,但厦门部分民众抵制PX工厂在全国尚未形成很大影响。2009年,上海石化、镇海炼化、福佳大化和中海油惠州同一年开闸投产,到2011年,中国的PX产能已经迅速增加到年产840万吨。PX项目遭遇困境的转折点是在2011年。这一年夏天的台风引起了当地部分民众对已经投产两年的福佳大化PX项目的恐慌,在强  相似文献   

3.
<正>自20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开始到今年3月份的茂名PX项目事件,关于PX新建、扩建项目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将PX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其间,有人立足民族产业发展的需要,论争通过PX扩能改变国内市场对进口PX高度依赖的现状,有人出于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忧虑,诉诸各种民意表达途径阻止PX项目在所处生活区域内的建设和发展,有人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PX项目潜在的危害和风险,有人在"邻避"心理作用下选择性地闭上了理性的双眼,断章取义不明就里地坚持着偏激的观点甚至散布谣言,有人兼容并蓄,不断深化对  相似文献   

4.
PX,你冤不冤?     
陈昊 《环境》2013,(1):68-70
PX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它到哪里都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呢?近年来,由PX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从2007年厦门PX项目的未建搬迁到2011年大连福佳市PX项目的被勒令搬迁,再到2012年宁波市政府决坚不上PX项目的公开声明和咸阳PX项目的默默取消。PX项目一次次地成为舆论焦点。PX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它到哪里都尤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呢?  相似文献   

5.
时下的中国,几乎是公众逢PX必反,政府谈PX项目色变。继厦门PX项目未建易址、大连福佳PX项目被令搬迁后,宁波市政府近日又公开声明,坚决不上PX项目,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停止稚进,再作科学论证。有媒体感慨:不明不白地上,又不明不白地下,使整个中国都成了输家。  相似文献   

6.
<正>茂名PX事件,是因环境议题触发的一场社会治理危机。本文从环境政治学角度分析了茂名PX事件中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关系,反思其意义和价值,揭示出邻避事件中公众环境心理的变化过程,力求找到政府在环境危机管理方面,提高公众政治信任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PX项目分别在厦门(2007年)、大连(2011年)、宁波(2012年)和昆明(2013年)等地引发了一系列群体事件。迫于民众的压力,各地政府和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月初,广东茂名拟投产PX项目,多次引发公众反对和抗议。除茂名外,近年来,厦门、宁波、昆明、成都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投产PX项目,但都因民众反对而相继停建或缓建。有媒体报道称,在我国PX项目建设不断推迟,周边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中东的沙特等国家以中国内地为目标市场的PX项目加快上马。在现代社会,PX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拟投产PX项目的城市民众究竟如何看待PX项目,反对者的顾虑何在呢?为了解上述问题,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在厦门、大连、昆明、成都和茂名等曾经规划投产PX项目的5城市普通居民中间开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PX项目就像被施了诅咒,所到之处几乎都硝烟四起。不明就里的激进民众坚决守护着"自家后院",将PX项目视为随时引爆的炸弹,能扔多远就扔多远。更有所谓的"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100公里才安全"的无稽之谈,让业内权威专家惊呼何出此言。在国外,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江镕 《环境》2013,(6):42
2013年5月4日,昆明部分民众走上街头,抗议PX和PTA项目在该市下辖的安宁市落户,对大型重化工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表达了自己的恐慌情绪。几乎同时,成都下辖的彭州也有部分人在互联网上再次呼吁反对石化项目在当地投产。自2007年厦门市民成功将PX项目逐出该市后,类似环境冲突问题像"击鼓传花"一样,在大连、什邡、南通等地轮流上演,昆明民众此次  相似文献   

10.
孙康  李小红  周武 《环境保护》2014,(10):51-53
2007年至今,厦门、大连、宁波、彭州、茂名等地先后发生一系列的"PX事件",通过建立VECM验证了中国化工产业存在佩尔兹曼效应,从而给出"PX事件"的科学解读。打破现有的由上至下的安全监管顶层设计模式,从安全生产的主体—化工企业工人的角度,由下至上设计安全生产模式,是破解佩尔兹曼效应、降低化工事故率的关键。最后给出短期内降低化工产业事故率,消除人们对"PX"等大型化工项目的恐慌,保证化工产业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