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从2007年厦门"放弃"PX到2011年大连承诺已建成的PX项目"一定搬迁",再到2012年宁波"坚决不上"PX和2014年茂名"如绝大多数群众反对(PX项目),市政府是不会违背民意进行决策的"。一时间,PX成为引发环境群体事件的最敏感词汇,面对"维稳"的压力,地方政府的反应几乎如出一辙。7年前当PX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时,"高危"、"剧毒"、"致癌"以及"发达国家PX生产装置与居民区距离至少百公里以上"等"权威说法"主导了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4月初,广东茂名拟投产PX项目,多次引发公众反对和抗议。除茂名外,近年来,厦门、宁波、昆明、成都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投产PX项目,但都因民众反对而相继停建或缓建。有媒体报道称,在我国PX项目建设不断推迟,周边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中东的沙特等国家以中国内地为目标市场的PX项目加快上马。在现代社会,PX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拟投产PX项目的城市民众究竟如何看待PX项目,反对者的顾虑何在呢?为了解上述问题,环球舆情调查中心在厦门、大连、昆明、成都和茂名等曾经规划投产PX项目的5城市普通居民中间开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转型和技术发展,各种"环境风险议题"密集出现,成为媒体的焦点,有时甚至引发民众恐慌与一定程度的社会对抗。比如各地民众反对PX项目、垃圾焚烧项目、以及反核项目就是如此。诸多环境事件以邻避运动形态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政府和民众的"双输"困局。这种双输局面的根源则在于政府和民众之间缺乏更为制度化的有效沟通方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群体性环境事件逐年增加,自1996年起约保持年均29%的增速,从前些年的厦门PX事件、大连"7·16"爆炸漏油事故,再到什邡群体性事件、启东事件、宁波PX群体事件等,多个投资巨大的化工或资源开发项目,均遭到民众的强烈抵制以致群体抗议,这些事件最后大都以政府和企业让步、民众"胜利"而告一段落,群体性环境事件似乎还呈愈演愈烈之态势。  相似文献   

5.
<正>一、你愿意把PX放在自家门口么?茂名群众反对PX项目的事件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也激起了公众对PX等敏感项目的热议。和以往历次争议相比,这次争议的起点比较有趣,是科学之争,争议的战场是在百度百科。因为在PX争议白热化的时候,有人上百度百科改了词条,将PX从低毒改为剧毒。这一改动引起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的不满,以捍卫科学争议的态度重新将PX从剧毒改为低毒。此后又发生数论拉锯战式的词条修改。据媒体说,在最激烈的4月2日晚,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PX项目建设正在遭遇困境。2007年,福建厦门民众因反对新建PX项目而走上街头,最终迫使PX项目迁离厦门,但厦门部分民众抵制PX工厂在全国尚未形成很大影响。2009年,上海石化、镇海炼化、福佳大化和中海油惠州同一年开闸投产,到2011年,中国的PX产能已经迅速增加到年产840万吨。PX项目遭遇困境的转折点是在2011年。这一年夏天的台风引起了当地部分民众对已经投产两年的福佳大化PX项目的恐慌,在强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环境危机管理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危机通常通过推动采用预防危机反复出现,并提高社会对危机事件迅速有效反应能力的措施,而成为改善环境管理的催化剂.回顾了美国、欧洲与日本的几个环境危机事例以及国家调整性政策的改变.总结出进行环境危机管理工作应该考虑:①紧急准备要求国家与地方权力机构应该通过仔细监测工业用有害化学品的使用情况、使用结果与运输情况,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了解其潜在的环境灾难.要求从事可能会带来环境危机活动的责任方证明其已经制定了综合有效的应急反应计划.②排放有害物质的责任方要负责承担补救环境与人类健康损失所花费的全额成本.建立有效的责任计划可以推动对预防环境危机措施方面的投资.③发生环境危机时,采取的最基本措施是及时将有关危机性质与范围等情况通告应急反应权力机构及公众.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保持公众的信任.④吸取经验预防环境危机事件再发生.独立调查委员会要探索发生环境事故的原因,并为预防工作提供意见或建议.⑤政府与行业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公众免受与有害物质排放和其他有害活动相关的潜在危害;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反应并使损害达到最低;对人类健康与环境造的成损害提供赔偿.  相似文献   

9.
<正>自20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开始到今年3月份的茂名PX项目事件,关于PX新建、扩建项目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将PX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其间,有人立足民族产业发展的需要,论争通过PX扩能改变国内市场对进口PX高度依赖的现状,有人出于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忧虑,诉诸各种民意表达途径阻止PX项目在所处生活区域内的建设和发展,有人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PX项目潜在的危害和风险,有人在"邻避"心理作用下选择性地闭上了理性的双眼,断章取义不明就里地坚持着偏激的观点甚至散布谣言,有人兼容并蓄,不断深化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总结群体性事件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典型PX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存在PX项目地区爆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利益相关方访谈及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的方式,对政府公共政策、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从而为政府预防、研判和应对PX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好吃。因而吃的讲究极多。自古以来。有关吃的外观、内容乃至礼仪、细节都有说法。而烹调技术、口味之类的食谱、馔经,更是汗牛充栋。连孔圣人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甚至关心到作料,强调“不撤姜食”。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相似文献   

12.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将环保部门应以“有作为”赢得“有地位”为论题,提出了实现“有作为”的四个基本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百年前,当企业家初次遇到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他们只需简单地转移业务。例如,把钢铁厂从利物浦搬到匹兹堡,然后再移迁到中国,而现在没有新的厂址可供迁移了。当企业家无处可藏而不得不面临环境问题的时候,他们最初的反应是勉强接受这恼人的额外成本,并迅速指出没  相似文献   

16.
17.
黑面"李鬼"     
李奇今年二十八岁,至今还是个未婚青年.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傍晚去相亲,他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哼着小曲就开始忙着"梳妆打扮".车间里熟悉李奇的人都知道,小伙子聪明俊朗,脑袋瓜儿转得快,经常一身休闲西装的打扮,皮鞋也擦得油光锃亮.班上的同事都知道他爱"臭美",闲着的时候也常偷偷地抹他的鞋油,顺便沾沾他的光也臭美一下.  相似文献   

18.
“环境“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曙光在千年的祈盼中姗姗来临,人类翘首以待的21世纪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纪,这已成为近期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中,“信息革命时代“、“生物革命时代“、“公民权时代“、“过渡时代“、“反抗时代“、“别具特色时代“等名称已开始广泛或日趋广泛使用.这说明,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们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潜心的研究,试图对新世纪进行描述、分析、预测和诠释,通过分析现状,展望未来,理解我们业已走进的新时代,它将通往何处而寻找归宿.……  相似文献   

19.
冬防"慢支"     
霍寿喜 《环境》2002,(1):31
临床实践表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发病最高时段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这三个月的发病率约占全年的50%。气象资料分析发现,“慢支”发病人数与月极端最低气温成反相关,即温度降低,发病人数越多;而与偏北风的频率成正相关,这是因为我国属季风气候,“偏北风”常常  相似文献   

20.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诗人苏东坡的《春江晓景》写于宋时初春的江南,正是河豚欲从大海回溯至江河,逆流而上准备产卵之时节.毫无疑问,宋代的江南一带,河流等自然环境是绝对的"原生态",尽管人们每年都捕捞河豚,但似乎河豚种群的繁衍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污染更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