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松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2):11-16
本文系统论证了生态经济学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产邮以下主要观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建立是生态时代的要求,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建立协调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立我国资源利用的新方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深化我国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2.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Colin Hunter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02,4(1):7-20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in aid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societal demands upon the biosphere. Increasingly, attention is being focused on potential new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ique. Tourism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ies and can play a major part in encouraging more consumerist lifestyles. It is now widely accepted that tourism development may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local environments, and that, consequent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t destination areas is an important issue. However, sustainable tourism studies rarely look beyond the destination area, and there has been no substantive recognition of the wider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ourism activi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nect, conceptually, the realm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thinking. In so doing, various conceptualisations of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TEF) are suggested, along with som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t is argued that primary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calculating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tourism products, throughout the product's life-cycle. As well as bringing another dimension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ourism's actual ecological demand,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may be used to clarify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sustainable tourism debate, helping to rejuvenate this debate in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农业人口转移数量、经济效益、社会商品销售额、集镇容纳能力的基础上,研究了集镇合理人口规模的界线。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1997年开始小幅度下降。本文对中国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研究分析表明若要改变长期的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就要降低人口数量。改变资源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5.
论工业企业生态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泽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5):107-110
早在19世纪,生态学家就提出了生态规划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环境运动的发展,生态规划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利用生态规划的理论对工业企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要促进工业企业与所在区域环境的和谐、持续与发展,需要树立现代生态观念,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定并实施生态规划。 相似文献
6.
城郊区生态安全水平的量度及其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城郊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是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城市向农村过度的地带,具有强烈的异质性,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地区。本研究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4层次的城郊生态安全水平度量的指标体系,以此对北京海淀区9个乡镇进行了分析,提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城郊区的生态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7.
胡恒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61-6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实施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本文从组织层面、管理层面、法规层面,提出了实施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巫山县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三峡工程的开工建设,巫山县大量移民就地后靠,土地所承载的压力剧增,阻碍了巫山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态足迹原理和模型对巫山县2005~2010年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将生态足迹指标与传统经济指标相结合,分析了巫山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足迹的驱动作用,为巫山县的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及参考。结果表明:巫山县生态足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近几年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而生态承载力则基本持平,人均生态赤字由2005年的1336 2 hm2增长至2010年的2194 2 hm2,说明巫山县对自然资源的消费远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资源供给,阻碍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巫山县2005~2010年的生态足迹时间序列作为模型因变量,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足迹变化的作用机理选择了8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检验结果令人满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揭示了巫山县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对人均生态足迹的强烈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使武汉市面临生存与发晨的严重威胁。本文从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武汉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生态环境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以加强多种手段的结合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恶化和优化环保流程,减少污染物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Despite its tiny territory, Macau boasts a large volume of tourist activities, which serves as the pillar of its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tourism, but are also subject to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ourism.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deficit of Macau in 2009, in an effort to bring to light the current status of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by tourism. As the findings show, the non-transferabl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ouristic ecological deficit of Macau in 2009 are respectively 18 300.891 gha and 12 737.584 gha, and the former is 3.29 times as large as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Macau is highly efficient in economic sense but currently tourism is developing in an unsustainable manner, so appropriate initiatives are in need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ourism industry of Macau. 相似文献
11.
海南生态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省建设与规划作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新的探索 ,生态文化建设也理应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海南生态省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阐述了海南生态省生态文化的内涵 ,并对海南生态省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的生态现状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欧晓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3):271-276
主要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及其他一些大江河流域分布有被称为干热河谷的一种地理景观单元,这些地区具有与其周围地区不同的特殊生态环境,光、热充足,水份缺乏是这些地区的基本气候特征。该地区森林及植被的复盖率低,但植物种类不贫乏,资源植物的品种及数量都较多,矿产丰富,开发历史久远,经济建设的优势明显。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这些地区尤其显得特别重要,它与当地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又与下游的发展密切联系,并且具有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庆市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长江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战略任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分析了安庆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安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低于全国和安徽省,对安庆市未来经济增长趋势以及差距进行了趋势拟合,结果显示在目前国家和区域的增长方式下,安庆市将继续处于经济低谷地位,应用系统的观点,对安庆市生态经济系统中主要矛盾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围湖造田,工业化和城市化,区域发展机制与生态环境恶化有直接的关系,评价了安庆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7年方面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生态经济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资源保护战略,生态建设战略,消除贫困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和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its tiny territory,Macau boasts a large volume of tourist activities,which serves as the pillar of its economy.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tourism,but are also subject to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ourism.Based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this paper calculate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deficit of Macau in 2009,in an effort to bring to light the current status of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by tourism.As the findings show,the non-transferabl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ouristic ecological deficit of Macau in 2009 are respectively 18 300.891 gha and 12 737.584 gha,and the former is 3.29 times as large as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Macau is highly efficient in economic sense but currently tourism is developing in an unsustainable manner,so appropriate initiatives are in need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ourism industry of Macau.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将生态足迹用于不同时间序列分析,以描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仅初始于不多的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对江苏省10年间生态足迹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来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衡量在人类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省,区域生态供给功能是否能满足开发和消费的需要,量化江苏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证实了研究区域江苏省的严峻形势。同时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比较,概述江苏省生态足迹赤字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西海固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米文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3):79-81
本文分析了宁夏西海固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明的生态复兴:兼论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了应对目前随工业文明发展而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不可持续现象的挑战,而且要以一种崭新的文明思想和形态实现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升华.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文化和思想基础.仅凭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兴盛有赖于中华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升华和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其发展的前提.西方的兴盛不仅在于工业化大生产及相应的设备和科技的全球普及.更在于与工业文明相一致的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全球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兴盛更准确地说是起始乎工业革命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全球经济整合、生物圈遭到严重威胁的今天,中华文明可望以生态文明的形态得以升华和复兴,并从根本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城市住区的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家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4):18-21
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住区环境因子对人的生理、心理、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住区环境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本文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想模式 ,也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的苏州市可持续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州市为例,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苏州市1990~2010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统计核算,并对苏州市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6.4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27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6.21hm2,远远超出了目前的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通过动态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正在变缓,生态承载力稳中有降,万元GDP生态足迹也在下降,这表明苏州市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提出了苏州市需尽快进行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控制人口增长,对耕地实行严格的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措施,以减少生态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