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附着藻类对湖水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乙烯网作为人工基质,在水池建立附着藻类群落,研究了附着藻类对湖水中磷的去除效应。实验设置3个处理,即无人工基质的对照组(CG)、网目孔径为8.48mm的人工基质组(大孔径组,LMSG)和网目孔径为2.83mm的人工基质组(小孔径组,SMSG),各组的P输入负荷均为5mg/(m·3d)。结果表明:SMSG的附着藻类生物量平均值为6.23μg/cm2,LMSG的为5.93μg/cm2,SMSG的虽然高于LMSG的,但二者无显著差异;有人工基质的两组处理中总磷、总溶解磷、溶解性反应磷、颗粒态磷浓度均显著低于无附着藻类的CG,各形态磷浓度比CG的减少了37%以上,LMSG和SMSG中的浮游藻类生物量比CG的低64%以上,但LMSG和SMS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说明,通过建立人工基质,构建附着藻类群落可以有效降低湖水的磷浓度。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藻类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藻类固定在活性炭上用于去除人工配制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试验结果表明藻类对氮、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0%、41.9%和98.2%,氮、磷和浊度相应达到较好去除效果的时间分别为12、60、60h。  相似文献   

3.
在室温(25±2)℃和4 000 lx的连续光照条件下,分别以斜生栅藻、水华鱼腥藻为实验藻种,附着固定于立体弹性载体上形成藻类生物膜,研究不同p H对2种藻类膜生长状况及脱氮除磷能力及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和水华鱼腥藻藻类膜生长最适p H均为9;2种藻类膜分别在p H为8和9时EPS产量、磷去除率最大,EPS产量分别为48.50×10-2,48.22×10-2g/m2,磷去除率分别为95.24%和94.71%;p H为10时,2种藻类膜对氨氮有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96%、97.93%;藻类膜对磷的去除在p H≤7时以同化吸收为主,当p H>7时同化吸收与化学沉淀共同作用;藻类膜对氨氮的去除在p H<8时以同化吸收为主,当p H≥8时同化吸收与化学挥发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沙河水库是北运河上游水系重要的汇,同时也是多源污染的重要聚集处,呈现非常规水源补给的缓滞水体特征,作为城市景观水体,对水环境和水生态要求较高,因此,沙河水库的治理对下游的水质改善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沙河水库水环境质量,以昌平区沙河水库为研究区域,采用MIKE21构建库区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沙河水库水量水质变化情...  相似文献   

5.
光照、温度和藻类对底泥释放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悬浮底泥与藻类体系中,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底泥释放磷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尚未见到过报道。现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下述结论:有藻存在时底泥的释放量大于无藻存在时底泥的释放量。光照度大时(一定限度下),底泥的释放量稍有增加;温度升高时,底泥的释放量加大;水柱中含泥量大时,则磷的释放量也大。此工作对在不同条件下浅湖的内负荷量计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香港石岗一条小溪在1991年夏雨季溪流中氮和磷的浓度及其在暴雨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基本径流中的氮、磷浓度很低,而在暴雨期间,溪流的氮、磷浓度随水文过程线的上升而增加,但随着暴雨时间的延长,氮、磷浓度随水文过程线增加的趋势会逐渐减弱。与小溪下游汇入的河流比较来看,人为活动对河流的氮、磷浓度影响较大,如不加以控制,将会引起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香港石岗一条小溪在1991年夏雨季溪流中氮和磷的浓度及其在暴雨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基本径流中的氮、磷浓度很低,而在暴雨期间,溪流的氮、磷浓度随水文过程线的上升而增加,但随着暴雨时间的延长,氮、磷浓度随水文过程线增加的趋势会逐渐减弱。与小溪下游汇入的河流比较来看,人为活动对河流的氮、磷浓度影响较大,如不加以控制,将会引起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8.
大伙房水库是沈阳和抚顺二人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也是抚顺市的主要工业水源地,保护好大伙房水库对沈阳市、抚顺市至关重要,水库水体中氦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找出磷、氦污染的变化趋势,对于控制水质不受损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流速对河道系统截留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有效阻控太湖湖西地区小流域河流中的氮、磷进入太湖,对比了不同流速下河道对河流上覆水和间隙水中NH4+-N,NO3--N,NO2--N和可溶磷的截留情况,同时通过实验室模拟河道探讨了不同流速下氮、磷截留的机理. 结果表明,河道系统本身不太稳定,在有外界条件(如其他河流的汇入)作用下可以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流速对河道中NH4+-N,NO3--N,NO2--N和可溶磷的截留有较大影响,在保证初始条件和外部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快速流(流速为1.00 cm/min)对氮、磷的截留量最小,中速流(流速为0.35 cm/min)次之,慢速流(流速为0.17 cm/min)对氮、磷的截留量最大. 在整个过程中流速对氮的截留基本上是先增加再略有下降,而对磷的截留是先增加再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藻类和活性炭的联合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通过实验数据及绘制的曲线图,可以看出,藻类时氮、磷的去徐,尤其是对磷的去除,在60h达到一个最高值,这说明藻类与活性炭的联合使用能产生协同的效果.本实验尝试了在人造白炽灯的照射下,进行去除效果的研究,结果证明即使在白炽灯下,也基本能达到相关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沉积物-水系统中氮磷变化与上覆水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少勇  金相灿  郭建宁  盛力 《环境科学》2007,28(10):2169-2173
研究了灭菌、抑制剂添加和磷添加对沉积物-水模拟系统中氮磷转化的影响,并利用试验后的上覆水培养四尾栅藻.结果表明,灭菌增大了系统平衡时上覆水的总磷(TP)浓度,对系统中氮的影响不大; 添加抑制剂组与对照组沉积物-水模拟系统的TP、溶解性总磷(DTP)和总氮(TN)的浓度接近,但抑制剂组的NO-3-N含量为19.2 mg·L-1,明显高于对照组;沉积物对添加的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导致系统平衡时上覆水TP的浓度降低.灭菌组上覆水的藻类生物量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因为灭菌导致上覆水TP浓度高于对照组;抑制剂组的最高藻类生物量(224.5×104个·L-1)远远超过对照组(26×104个·L-1),且为其它2组试验(灭菌组22.5×104个·L-1和磷添加组38.5×104个·L-1)的5~10倍,抑制剂的添加抑制了沉积物-水模拟系统中微生物对某些元素的利用,而这些元素对藻类生长起重要作用;磷添加对试验初藻类生长无明显影响,随着试验进行,磷添加组的藻类适应生长环境,迅速增长,生物量远远超过对照组.灭菌和添加抑制剂组生物可利用磷的增加是由于藻类生物量的增加,而导致了不稳定态的有机磷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磷对云龙湖富营养化优势藻及混合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氮磷等营养盐的增加和藻类的过度增殖是富营养化的主要标志。大多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受磷元素的制约。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水体的不同藻类对磷含量的依赖性各不相同。通过研究在相同氮浓度,相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磷浓度对纯种小球藻和硅藻以及天然混合藻生长速度的影响,发现在氮浓度充足的情况下,磷含量高促进小球藻生长;对硅藻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天然水体混合藻生长速度与磷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集高尔夫球场即将淹没的果岭土壤进行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库基样品试验,对水库扩容后蓄水初期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水所含主要成分pH、高锰酸钾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氮分别为7.4(mg/L)、30.8(mg/L)、1.16(mg/L)、1.189(mg/L)、0.21(mg/L)和0.11(mg/L);果岭20 cm土层库基土样pH、有机质、硝酸盐氮、氨态氮和有效磷分别为6.41(mg/kg)、10.29(mg/kg)、25.48(mg/kg)、25.76(mg/kg)和140.77(mg/kg).现有库基成分会改变库水高锰酸钾盐指标的升高.库水本身的总磷和总氮含量就严重超标.果岭库基本身的磷氮含量也很高.浸泡后果岭库基土样对降低浸出物总磷的严重超标起到了对冲的作用,致使总磷含量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4.
依据云龙水库库区和入库河道水质现状监测结果,对造成云龙水库污染的总磷、总氮的变化情况和污染来源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预防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湿地植物对外源氮、磷输入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通过人工控制试验,研究了氮、磷输入对沼泽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相对密度以及植物对氮、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物质氮、磷的长时间累积,导致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和相对密度均呈逐渐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相对密度之间表现为微弱的单峰变化关系.在氮输入下,随着氮施用量的升高,氮的吸收率从62.3%下降到5.5%;在磷输入下,随着磷施用量的升高,磷的吸收率从3.1%下降到0.8%.氮、磷的施用量愈高,植物对氮、磷的吸收率愈小.氮、磷输入有可能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应当考虑湿地中营养物质的长期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大伙房水库水中总氮、总磷的监测和对其上游污染源的调查,文章对辽宁大伙房水库水中总氮、总磷的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白塔堡河上覆水与沉积物间隙水N、P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河流沉积物与间隙水间营养盐的迁移规律,采集白塔堡河干流平水期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N、P分布特征,计算沉积物-水界面N、P扩散通量,并对上覆水与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ρ(TN)、ρ(NH3-N)和ρ(TP)均为农村带河段最低,城镇带和城市带河段较高. N、P的主要来源,农村带河段为农村灰水和面源污染,城镇带河段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园排水,城市带河段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间隙水中各营养盐质量浓度基本上都高于上覆水,空间分布趋势相似. NH3-N、NO2--N、NO3--N和PO43--P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0.429、0.134、0.080和0.143μmol/(m2·d),表明沉积物是上覆水重要的N、P源. 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的ρ(NH3-N)(R2=0.874,P=0.0002)和ρ(PO43--P)(R2=0.704,P=0.0005)均呈极显著相关,ρ(NO2--N)呈显著相关(R2=0.501,P=0.0020),ρ(NO3--N)的相关性(R2=0.353,P=0.0150)不显著,说明白塔堡河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主要以NH3-N形态向上覆水中扩散;而间隙水中的P主要以PO43--P形态向上覆水中扩散.   相似文献   

18.
5种沉水植物的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选取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等5种乡土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沉水植物试验前后的含水率差异较小,变化范围为89.8%~92.0%,但净增生物量差异较大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范围(干重计)为1.52~12.92 g·m-2,其中净增生物量最高的轮叶黑藻是最低的微齿眼子菜的8.5倍.不同沉水植物试验前后植株氮、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6.54~34.44 g·kg~(-1)和2.54~4.01g·kg~(-1),其中金鱼藻的植株氮、磷含量相对偏高.不同沉水植物处理的水质TN、TP去除率范围分别为63.8%~83.1%和49.2%~70.8%,均显著高于CK处理的39.9%和36.9%,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穗状狐尾藻微齿眼子菜CK.不同沉水植物处理的水质TN、TP去除率与净增生物量存在较高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4(P0.01)和0.996(P0.01).不同沉水植物氮、磷直接吸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1.5%~13.3%和2.2%~13.2%,扣除水体自身自净能力后沉水植物的增效作用贡献率范围分别为22.5%~29.9%和10.1%~20.6%,表明水质净化氮、磷去除过程中沉水植物的增效作用要大于直接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