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如何因地制宜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西北黄土地区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以西北某城市新区为例,探讨了在西北干旱地区且存在大面积土地填挖方条件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针对土壤地质特点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指标,并借助Mike Urban数学模型评估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以期为我国西北地区及填挖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产城融合的趋势和背景下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是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城市到新区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挑战,总结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在产城融合条件下践行多规合一、产城协同共治、海绵城市建设、城乡统筹环境建设、智慧环保城市建设、环境风险防范等多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推进法治新区建设、落实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健全环保投入保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等思路建议,以期为类似区域的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与气象息息相关。以气象事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气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气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气象部门多方位、多举措参与其中:一是做好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为科学规划城市排水管道、防范城市内涝做出贡献;二是加强监测,根据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参与监测站点设置,提供城市精细化降水监测;三是积极开展城市暴雨灾害预报预警,提高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确保市区易积涝点因强降水积水时及时疏通;四是加强人影能力建设,及时启动增雨作业,及时缓解旱情,依靠科学手段确保"海绵"及时喝到天水;五是开展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为海绵城市建设给出调控建议。新状态下,只有拓展气象服务发展新理念、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等工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消除城市内涝,打造宜居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旨在解决由于城市高速发展和涉水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经过4年的创新实践取得卓越成效,现已建设的30个海绵试点建设城市经受住了汛期暴雨考验.针对试点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我国在治理内涝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技术和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应全域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规划建设并智慧管控;加强领域内的技术人才培养;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开展雨洪控制的多学科交叉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6,(1)
正2014年底,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15年4月,我国16个城市入选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据了解,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2020年,20%的城市建成区要使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030年,80%的城市建成区要达到这个要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城市雨洪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扎实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是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有力保障。广州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上中下游功能区协调、大中小海绵系统结合、灰绿蓝设施交融提升”为技术思路,以“污涝同治”为主要手段,运用“+海绵”理念,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管控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从广州市污涝同治、巩固治水成效的全新视角,探讨智慧排水管控,以期为开展进一步智慧海绵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首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已经完成,有关海绵城市规划与模型模拟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对于海绵建设区开展持续监测并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较为缺乏,而对于海绵城市实际建设区的水质水量研究是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效果差别的唯一检测器,是优化未来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键。以河南省鹤壁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研究对象,开展试点区地表水体与雨水管网的水质水量多年持续监测研究,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对地表水主要水质指标和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实践作用效果。采用人工监测与设备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于2015-08—2018-09在海绵城市试点区地表水体10个采样点进行了16次人工采样,共计获得109个地表水样并测定了常规水质。利用试点区内20个雨水管道出口处的流量在线监测设备获得2018-01—12的分钟级流量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波动较大的水质指标为NH3-N、TN和DO,波动较小的为pH。与海绵城市建设前相比,研究区域的地表水系水质得到改善,试点区该年度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7%,满足规划建设要求指标70%。但当实际场次降雨量低于设计雨量23 mm时,仍有雨水外排。不同地块的径流控制率差异明显。以上结果丰富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研究,可为优化海绵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进程的强大推动下,促进了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对城市水土保持设计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城市水利工程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城市水土保持设计中,加强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有效处理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促进水土保持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确保良好的防治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各地区全面开展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其碳排放的情况及核算方法仍亟待深入研究与推进。本文分析了国外基于低影响开发(LID)、最佳管理实践(BMPs)、绿色设施(GI)和雨洪控制措施(SCMs)等方法基础上的碳排放过程研究,以及我国对于雨洪管理及相近领域中碳排放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运行全过程中碳排放核算的的途径与要求,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与规划中实施碳排放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草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工程措施被广泛应用于道路绿化中,但目前植草沟的植物选择多为感性的主观判断,缺乏量化的选取标准。以西安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植草沟的植物选择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从生态适应性、功能特性、景观特性、经济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道路植草沟植物选择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18种道路植草沟优良品种,以及14种较优品种,为我国的道路植草沟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异龙湖退田还湖应按因地制宜、分期分类实施、适度退耕还湖、恢复湖滨带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调蓄能力的方针,从生态建设、移民安置、资金筹措等方面作好规划,并在流域的法规政策和具体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滇池面源污染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滇池面源污染物主要是N、P、COD和BOD5,来源于水土流失、湖面直接进入、地表径流、农田不合理施肥以及农村生活废弃物及乡镇企业污染。应通过小流域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和修沿湖污工程进一步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3.
拥抱草海     
很久以前,我就经常听影友谈起过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以及到草海越冬的珍贵野生动物黑颈鹤。我一直都很想往这个美丽的地方。去年冬天在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贵州省环保局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一次去贵州威宁草海的机会。使我能亲身体验草海的魅力.而且能够观察拍摄国  相似文献   

14.
改变用肥战略,控制"面源"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入湖污染负荷中 ,农业化肥引起的面源污染 ,总氮占 53% ,总磷占 4 2 % ,施用到农田的化肥 ,作物有效利用率仅 15%~ 30 %。必须用法制和经济手段来减少和控制化肥的生产量和施用量 ,大力研制和推广使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  相似文献   

15.
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研究——以桐庐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78-2002年6个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将谱间特征分析与监督分类相结合,提取了桐庐县城镇用地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分析桐庐县城镇用地扩展的规模和强度、城镇空间格局及空间形态的变化,揭示了浙西低山丘陵区城镇用地扩展的特征,并从自然、经济、交通、社会等方面研究了城镇用地扩展的驱动力。研究表明:①城镇用地扩展呈现出明显的3个阶段:1980年代低速扩展,1990年代加速扩展,1999年后高速扩展,1999年是城镇由低速扩展进入高速扩展的转折点;②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富春江、分水江为发展轴线的“T”字形城镇空间格局日益明显;③城镇用地扩展以“轴线式”和“跳跃式”两种模式为主,城镇空间形态趋于复杂;④经济发展是城镇用地扩展的主要推动力,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着城镇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劳辉 《交通环保》2000,21(1):5-9
综述了包括中国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现实情况,交通环境Y2K问题情况,Y2K有关法律问题以及防范计算机病毒攻击。  相似文献   

17.
生态营区是军队营区建设的高级阶段,营区生态规划是生态营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介绍了营区生态规划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某营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该营区生态规划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上海地区1995-1996年地面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结果,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7,8月份,总体上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趋势,一天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情况是在12:00-13:00时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9.
浅析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持续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社会持续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三峡库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据此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