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野生动植物是指非人工繁殖、驯养、种植天然生长在自然界的动植物,它们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在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野生动植物理应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因社会  相似文献   

2.
晓青 《环境》1998,(12)
加拿大的黑熊及北美灰熊一直是热爱野生动物、热衷于保护自然环境的加拿大人的骄傲,然而今年以来加拿大居民不得不面对熊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怎样既保护这种珍贵的动物,又能与它们和睦相处。由于加拿大黑熊的生存区域近年来逐渐缩小,可供它们食用的森林动植物已经无法供养它们,另外,今年干旱的气候使得黑熊日常食用的森林野果生长欠佳,所以它们开始离开森林家园,闯入市郊居民住  相似文献   

3.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和破坏现象与生态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了解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一)生态学和生态系统一切生物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生存的。自然环境包含空气、日光、水、温度、  相似文献   

4.
一、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物学家 Tansley 于1935年提出的。H.Ellenberg 为生态系统下了个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活的有机体相互间在某些程度上确定着自我调整关系的环境”。即:生态系统=有机体群落+环境条件。在日本,生物学教科书里讲生态学的比重比较大,它的标题干脆就是:生物环境。植被,是地球上长期存在的植物群落。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都是经过选择而存在下来的。它们虽千差万别,但又都是有规律的。不论是在那种情况下生长,它们都不是孤立  相似文献   

5.
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动植物的生长构成严重和长期的危害,因此,保护臭氧层成了当今世界各国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联合国环境署的组织协调下,国际社会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根据相关规定,所有国家都要在2010年1月1日前停止生产CFC制冷剂,现有设备和新设备都要改用无CFC制冷剂。我国政府于  相似文献   

6.
微塑料通常指颗粒直径<5微米的塑料制品,由于其体积小,人体肉眼无法观察到,所以在众多的环境污染物品中,微塑料并未受到太大重视.但事实上,微塑料因其体积小的特性,可以将自然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吸附在自身,随后随着自然循环,将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带入动植物体内,对大量动植物的生存、生长、繁殖造成了很大损害,如何避免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被带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从法律层面进行分析或许为一可行方法.由曾永平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微塑料概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编著出版而成,该书对近些年来事关环境微塑料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整合,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对环境微塑料进行分析,在着重分析环境微塑料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为当前微塑料的解决提出了一些的建设性意见.该书既可作为环境保护者的行动指导,也可作为构建健全微塑料法律保护框架的指导用书.  相似文献   

7.
<正> 为什么要国家公园? 澳大利亚国民在其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决定划出一些区域作自然资源保护区。其理由是: 对动植物及以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加以持续保护; 对著名的自然景物加以保护; 为人们在天然环境中研究该处的土生土长的动植物提供机会; 提供伴有特别吸引人或有特色的自然风景的户外游乐设施: 保护历史文物和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8.
郑重 《环境》2001,(3):1
当今世界上在制冷利的应用方面。无论是家用冰箱、空调还是中央空调、大型制冷设备,氟里昂制冷剂都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由于氟里昂制冷剂具有优良的热力性能,良好化学稳定性,较高的能效比,人们曾一度认为氟里昂制冷剂是完美无缺的。但是1978年美国科学家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并进而证实了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就是氟里昂类物质(CFC)。由于臭氧层破坏对人类生存、动植物的生长构成严重和长期的伤害,因此,保护臭氧层是当今世界各国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联合  相似文献   

9.
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是人人关心的问题,“维持性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现已成为环保领域中的时髦词汇,即人类利用动植物,同时又对它们进行保护,这样,每个物种都能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所有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那些生长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大树,在自然界中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人类无止境的活动中,大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人们悲哀地发现,大树正在走向没落. 大树的贡献 在全球生态中,高大的树木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它们构建森林的层次和体系,为大量生物提供舒适的"居所".它们吸纳二氧化碳,能把几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里.大树的根能深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把那里的水吸上来,又以水汽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大树能释放氧气,吸附灰尘,使局部环境变得湿润、清新.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学     
《环境》1995,(3)
人类在充满了微生物的空间中生存、繁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必然与环境(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中的微生物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就像大豆与根瘤菌一样,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拮抗。近代兴起的微生态学,就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及微生物与人体形成的统一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枝。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从国外到国内,一门跨越生态学与人口学的边缘科学——人口生态学正在崛起。深入开展有关人口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探讨我国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科学地解决人口问题,调整并维持岌岌可危的生态平衡,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生活于环境之中,同生物圈内其他生物一样,自成一个生态系统,即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生态系统,他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比其他生物系统要庞杂得多,必须引起人们予以特殊的关注。而生态学对人口学的意义,首先在于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活动,如果不加以自觉的调协和控制,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已是我们急需加以研究的生态学课题。随着上海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致使城市、郊县的环境质量渐趋下降,污染现象十分严重。郊县农业生产不稳定,水产资源遭到了破坏,动植物种类不断减少,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这都与城市污染物的过量排放,郊县农业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有关。农业生产是由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所组成的网络结构。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结合得好就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处理不当,就会相互制约。农业生产与其它生产一样,是物质能量的转化过程(如图)。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生态学》一书是针环境生态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该书共14章,包括绪论、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干扰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环境本身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我在这里所讲的是物质环境,即人与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环境又可以分为没有经过人或受过人影响的天然的环境和人为的环境。人为的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加以改造、影响的环境;一类是无目的无意识但受到人的作用而影响的环境。从环境的组成部分来看,我认为环境问题实质上也是资源问题,例如,地球这个大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空气、水、土壤、动植物、  相似文献   

16.
吴刚 《环境科学》1995,16(5):89-90
介绍了污染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趋势,分析了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研究内容,阐述了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地位及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指出了现阶段开展垃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其直接后果是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破坏动植物生长和危害人类生存.为防止垃圾污染、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出了治理城市垃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如选择代表性城市进行垃圾调查、登记注册垃圾堆放场所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开展垃圾管理、处理技术和学术监测研究以及制定相关垃圾法规等.  相似文献   

18.
硒是生命必需元素又是高毒性微量元素,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硒与克山病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测定环境中硒含量,对评价硒的环境质量,动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境生态学在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生态学在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中的应用窦晓蕴一、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近十几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交叉科学,主要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互相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是一门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环境生态学运用于企业发展中时...  相似文献   

20.
人类生活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动植物生态系统.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使污染物进入环境,对人体或精神产生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或者防碍各类生物的生长,影响生态平衡,称为环境污染.各种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污染均可引起环境污染,其中一部分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作用,称环境致癌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