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耕地资源总量虽在近几年相对增加,但总体仍呈下降趋势,且人均耕地面积下降速度更快,耕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目前全省各地市耕地总量变化的动态平衡程度不一,德州市是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相对最好的地市,其次为青岛、枣庄和泰安市,莱芜市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状况较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表明,经济活动、社会人口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为影响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山东省人口承载力和2010年粮食短缺情况。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但伴随形成的水土资源消耗和耕地环境负荷令人担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基本情况,总体结论是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负荷日趋严重。同时,对休耕模式和粮食主功能区调整这两项国家战略政策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效应进行了重点分析,建议逐步扩大在水资源超采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退化区等典型区域的休耕面积,积极谨慎地评估主功能区调整形成的潜在资源消耗缓解与环境效益提升作用。提出:改变以牺牲耕地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粮食持续增长、建立以资源环境效应评估为平衡点的粮食供需模式的时机已成熟,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环境效应,应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保障整体计划中。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21世纪我国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已经成为主要的制约瓶颈。文章以泉城济南为例,对济南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水资源短缺对大城市经济发展、保护城市特色和市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从宜传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宏观调控等各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促进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市郫县为例,运用资源持续利用原理,分析了大城市郊区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过程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并从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土地法制管理和农田环境保护、科学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许宗宪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090-1091,1101
耕地的数量是粮食生产的基本保障,耕地资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基于1990—2005年的统计资料,阐述了安徽省耕地资源时序变化的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安徽省耕地变化的21个因子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耕地演变的机制,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藏粮于地"是新时期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决策。分析山东省日照市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可为优化地方耕地保护策略、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日照市粮食生产地域分化特征显著,各区县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粮食单产减少是东港区粮食减产的首要因子;复种指数增加是拉动岚山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耕地面积变化是造成东港区和莒县粮食变化的主导因子。政府应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用途管制,保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管控效果;不断提升耕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走节约集约化道路;促进耕地利用转型升级,挖掘耕地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农业后备资源,射洪县根据国家、省、市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部署,以“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大纲”为依据,结合射洪县人多地少、后备资源贫乏的实际,组织了农、林、水、牧、土等7个部门共50多人,组成了1个总体组、9个子课题组,历时6个月,完成了以乡为基本单元的“四低、四荒”资源汇总表11个、中低产田土类型分布图、荒山荒地资源分布和适宜性评价图、分乡耕地粮食年亩产图等,查清了射洪县  相似文献   

8.
正宣讲团的老师都是怀着保护环境、弘扬绿色文明的理想而自愿加入的。他们中,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高质量地完成了宣讲任务。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在传统意义上,北京是得天独厚的天府宝地。历史上的北京,曾经水网密布、草木茂盛;冬可见西山晴雪,夏可观居庸叠翠;山水相连,生态宜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北京同世界许多大城市一样遭遇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大城市病,环境问题成为民生之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已危及人类生存。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土壤退化,资源短缺,环境质量趋于恶化。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资源环境问题中,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粮食生产最为重要。所以研究世界水资源主要是研究陆地水资源的状况、贮量与变化,预测全球水资源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改善世界水资源状况,合理利用和调控水资源。它在缓解人口、资源、粮食和环境危机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耕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对我国而言,经济飞速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每寸土地都显得弥足珍贵。在收集我国1997-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的资料,并作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我国耕地资源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生态退耕和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耕地资源的减少引起了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量的变化,而耕地复种指数也是影响耕地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并提出适合我国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把河南焦作地区设为研究区域,依据耕地资源、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的历史状况,运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研究区域未来30年不同情景下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可能变化过程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研究表明: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以何种发展情景及人口消费水平,焦作地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均为富载状态,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②本区域在理想情景与适中情景发展模式下,耕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均能超过现在的承载能力;③从模拟结果看,理想情景为最优方案,但考虑到研究区域的现状发展水平,适中情景发展模式可能更具操作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如何预测未来耕地面积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拟应用河南省光山县的具体资料,就此课题作一初步探讨。一、耕地需求预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众所周知,粮食人均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生产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受制于人均耕地占有量。当今世界上10个人均占有粮食超过500kg的国家,人均耕地都超过世界平均数(4.9亩);其中人均占有粮食超过1000kg的国家,人均占  相似文献   

13.
以人口普查数据、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2000—2010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和耕地资源的空间变化格局,采用空间耦合度模型衡量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空间耦合发展,结合安徽省潜山县实地调研情况,揭示人口流动对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安徽省超过90%的县市流出人口呈增加趋势,流出人口量大且增加快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耕地资源集中的安徽省北部与中部地区;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出,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耦合关系从以强解耦关系为主转变为以负解耦关系为主,人口—耕地资源的紧张状况得以缓解。但通过潜山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土地流转率低致使部分耕地资源被撂荒。研究结果警示,针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村人口大量流出问题应加快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耕地利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等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粮食与耕地资源态势,研究省域土地整理区域差异与对策,为合理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目标、确保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粮食安全,经济较发达、人地矛盾尖锐的成都平原区和盆地丘陵区应以农村居民点和农地整理为主,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从深度上挖掘耕地资源潜力,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经济较落后的川西南山地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应与退耕还林、治水治沙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搞好灾后土地整理复垦规划,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全省应重点抓好成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川南喀斯特地貌农地和炼磺污染地整理、攀西地区土地复垦开发重点工程,以及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复垦、生态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一、搞好农业资源动态监测的必要性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技术两部分。这些资源在空问分布上存在差异,在时间上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特别是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不但农业经济结构经常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农业自然资源年际间的变化也较大。近几年我国耕地减少很快,1981~1987年全国耕地共减少了3900万亩,特别是1986年全国减少了2300万亩,而且可供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已十分有限。据报道,我国可供开垦的耕地面积不足世界的1%。此外,由于粮食生产利益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全国粮食播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解放以来海南省东方市的人口、耕地、粮食变化分析,揭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指出了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平衡发展对东方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切实保护耕地、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等实现这三个系统平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乐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丘区是四川省粮食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土壤肥沃、耕地少、土地利用复杂。以乐至县为例,探讨了该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非典”都是在大城市爆发的,包括香港、广州、台北、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了。一个是自然退化,包括环境污染、系统退化、资源枯竭、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就是人类生态退化,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包括小学生都靠计算机),越来越胖,越来越贪,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这些问题大家都清楚,见多不怪。究其生态原因,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物,即资源代谢问题;一个是事,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人,即人的行为和信息反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的富裕,人类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垃圾堆弃场日渐枯竭,严重破坏了环境,造成资源浪费……。可以说,人类正在为庞大而又难以处理的垃圾而苦恼.如果对垃圾问题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