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灾害学》2019,(1)
在梳理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从城市区域特征、建筑特征、消防负荷等影响火灾风险的要素入手,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模型。以厦门市为实例,通过Arc GIS软件对厦门市火灾风险进行评估,从消防站可达范围、覆盖火灾风险等级和覆盖消防重点单位等方面综合评价城市消防应对和抵御能力,并将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和消防抵御能力进行叠加分析,从而提出消防站布局优化方案和消防重点地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梳理风险评估理论与灾害系统论的观点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分别评述当前城市单灾种自然灾害和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模型。已有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成果丰富,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多灾种风险研究已成为趋势,但在尺度上和方法上,灾害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当前城市尺度的综合防灾规划及公共安全管理存在一定脱节。未来研究需进一步:①探索多学科方法在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应用;②强化灾害风险中生命价值损失的研究;③创新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④推动适用于城市规划管理尺度的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应对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内涝灾害管理,减少内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对城市内涝形成机理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概述。从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并指出相应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指出未来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和综合应对的研究工作重点:①加强城市内涝形成机理的研究;②完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方法;③构建城市内涝灾害数据库;④城市内涝应对与城市水生态修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风险评估中现有指标定权方法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从风险权重的概念出发,以港口自然灾害风险的危险性指标为例,通过设定损失分级和对应的指标损失程度范围,提出了"损失期望"概念;基于可获得的历史资料数据,引入防范因子进行指标的分样本客观定权,提高了权重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利用聚类-判别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合理性与适用性,并将权重计算结果应用于贝叶斯网络建模过程,实现了港口自然灾害风险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5.
透视大尺度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20,(2)
首先从多灾种风险评价入手,分析多灾种概念,区别广义和狭义多灾种风险评价的特征,并对多灾种风险评估的关键进行总结。然后,系统梳理了国内外5类典型的大尺度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实践,并对其综合风险评估的核心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分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灾害风险指数(Disaster Risk Index)、全球风险热点地区研究计划(The Hotspots Project)、世界风险报告(World Risk Report)、世界风险管理指数(Index for Risk Management)、世界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World Atlas of Natural Disaster Risk)。最后,对狭义和广义层面上的大尺度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进行总结和展望。研究结果对于当前灾害风险科学领域关于大尺度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全面认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灾害学》2019,(3)
动态变化的自然-社会系统导致自然灾害风险处于动态变化中,久远的历史资料可能不是概率风险评估的有效样本,然而目前基于历史记录的概率风险评估尚未对使用的一段时间历史资料的有效性加以说明。鉴于此,通过指出自然灾害风险系统和历史记录统计口径具有动态变化性,揭示历史记录资料存在有效性问题,即一段时期的历史灾害记录序列可能存在变点,继而将变点检验方法引入自然灾害概率风险历史资料有效性检验。当前变点检验的方法众多,包括最小二乘法、广义似然比检验、贝叶斯方法、局部比较法、非参数方法等,针对具体的问题需选择合适的方法。研究指出的历史资料有效性问题,希望对后续历史资料选取的理念、选取后的风险评估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提供参考意义,以期从数据使用层面提高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为例,基于自然水分亏缺率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和抗旱指数,构建了干旱风险综合指标,并开展了风险区划;同时,利用冬小麦单产减产百分率和该区域历史旱灾发生频次资料,比较并验证了干旱风险综合指标和风险区划结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干旱风险综合指标适用于冬小麦的干旱风险区划,对于冬小麦因旱灾造成减产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对于桥梁工程的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推荐采用基于事故严重程度等级(C)和事故可能性等级(P)的风险矩阵来估测风险等级,该方法计算简单、操作方便,但评估结果稳定性较差。基于C等级和P等级对风险等级的贡献量相同,以《指南》中的风险矩阵为基础,根据分形几何学的自相似原理,通过细化C等级和P等级,利用更高阶数的风险矩阵估测风险等级。通过线性插值实现严重程度等级和可能性等级的细化过程,将这两个等级由1标度细化到0.1标度。细化风险等级方法提高了公路桥梁施工专项风险等级估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命线运行风险评估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点和难点,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涌现出诸多原理各异的方法。为保证城市生命线运行实际操作层面风险评估方法遴选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采用分类法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剖析了各类研究中所涉及风险评估方法的方法论类型、原理和特点。结果表明:原理的不同导致各类风险评估方法在适用条件、应用复杂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方法遴选应考虑具体问题中研究对象与背景的特点;同时,由于城市生命线运行风险评估问题的复杂性,选择单一方法往往无法避免其自身的局限性,将多种方法组合应用将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并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还指出,关联情境下的城市生命线运行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述评Ⅱ——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关键途径,而评估方法又是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总结了近年来3个重要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灾害风险指标计划(DRI)、多发展指标计划(Hotspots)和美洲计划的(American Programme)分析单元、灾种选择和数据源.评述了3个国际计划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模型和评估方法:计算DRI的指标需计算3个数值--物质暴露、相对脆弱性和社会-经济脆弱性指标;Hotspots首次利用栅格单元和地区/财富等级来计算死亡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美洲计划分别建立了4个独立指标的计算模型,并应用到城市级别.通过比较3个国际计划的风险评估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灾害风险评估的重点和关键应是风险的时空分布、动态风险评估和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预警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农业有害生物灾害亦当作自然灾害的一种进行剖析并探讨其灾变风险预警技术,提出依据不同灾变过程中所表现的警源、警兆、警情等不同风险程度的各因素统计指标,精选组成灾变预警指标体系并组建多维预警逻辑模型。通过对警源、警兆、警情中主要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定量或定性分级,分析各自对灾变的影响作用,计算灾变风险预警综合指标值,确定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预警等级。据此建立了棉铃虫灾变预警与防治辅助决策系统(MLCYJJC-CDROM)并指导控害减灾,预警准确率为89.7%,使灾变警级预警更加符合实际,指导防治更有科学依据。本文还对MLCYJJC-CDROM的系统结构、信息处理与实际应用作了解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层次可拓评价法的城市燃气管线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改进的肯特危险指数评分法对城市燃气管道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分析,确立了城市燃气管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传统的可拓学方法改进为多层次可拓评价法,对其中的节域物元、关联度和等级评定程序进行了调整,并建立了相应的准则,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级综合评价。通过多层次评价,可以获得不同子指标各自的风险等级以及评价对象总体的风险等级。以邯郸市某段燃气管线为例,运用城市燃气管线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得出其多层次风险等级值。通过对比及数据分析,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在重大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随着研究对象复杂程度的提高,往往需要获得大量观测数据才能对结构进行有效的评估,因此采用多种或多个传感器进行测量已成为必然趋势。数据融合技术就是将多个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出比单个传感器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本文基于一致性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该数据融合技术属于数据级融合,它克服了一致性算法中两传感器在测量精度不同时置信距离不同的缺点,并对支持矩阵进行模糊化处理,避免了人为定义阈值而产生的主观误差。文中通过算例,验证了此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小由于扰动因素造成的测量数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洪灾风险评价等级模型探讨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采用特尔菲法,选择4个一级因子和14个二级因子,建立洪灾风险评价等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对同一层元素相对重要性比较,决定各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福建省67个县(市)分为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度风险区、低风险区4个等级。评价结果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Limite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DRM) can be cost‐efficient in a development context. Cost–benefit analysis (CBA) is an evaluation tool to analyse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research introduces quantitative, stochastic CBA frameworks and applies them in case studies of flood and drought risk reduction in India and Pakistan, while also incorporating projected climate change impacts. DRM interventions are shown to be economically efficient, with integrated approaches more cost‐effective and robust than singular interventions. The paper highlights that CBA can be a useful tool if certain issues are considered properly, including: complexities in estimating risk; data dependency of results; negative effects of interventions; and distributional aspects. The design and process of CBA must take into account specific objectives, availabl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perceptions and needs of stakeholders as transparently as possible. Intervention design and uncertainties should be qualified through dialogue, indicating that process is as important as nume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企业灾害和事故每年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控制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灾害和事故是十分重要的。对灾害和事故损失的定量分析是评估企业风险程度和确定其风险管理方式的基础。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中,统计学方法仅适用于单坝灾害损失分析,而模糊物元方法则适用于多项灾害损大的综合分析.在模糊物元方法的分析角度方面,政府更多地是从社会角度评估企业的损失,而缺少补偿考虑的损失评估往往会造成评估值的偏差。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实体.更多地是从可持续经营角度评估损失,以补偿为核心的损失定量评估对企业较为适宜,以此为基础得出的损失数据和损大模型更有助于企州;确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持向量机以统计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将学习问题转化为一个凸二次规划问题,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适合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分类及回归问题。根据水资源安全的内涵,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将安全标准划分为良好、安全、临界、不安全、危险5个等级。根据水资源安全评价标准及所属评价等级值,随机生成样本集,18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构造了5个两类支持向量分类器,20个样本作为检验样本,检验样本分类全部正确。将模型应用于山西省11个城市的水资源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大震灾害会导致工业企业遭受惨重经济损失。为了推进灾区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快速评估工业企业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目前尚未有成熟的针对工业企业的统一评价方法。在总结国内外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成果的基础上,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估算工业企业各项地震易损资产项目经济损失值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各项参数的内涵,提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各参数数值,并结合汶川地震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行业地震损失案例简要说明了评估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将大大提升灾损评估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生命线工程网络系统而言,合理分析和评估其带有网络特征的节点可靠度,比只研究单体可靠度更具实际意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有效性分析的思想,提出了生命线网络节点抗灾相对可靠度的概念.从生命线工程在灾害环境下着重体现出的系统性和网络性出发,考察网络中的节点所能实...  相似文献   

20.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3):252-269
Community-bas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routinely include capture of local knowledge which is used to inform community-level risk reduction programmes and development plans. In Jamaica, development planning at the national level has relied historically on scientific knowledge, usually to the exclusion of local knowledge. However, community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plans reviewed for this paper show that communities have very clear ideas on the threat posed by hazards, resources at risk from the hazards and ways of reducing the risk. Communities also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tes and are willing to sacrific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these sites. Such knowledge is valuable for informing risk-sensitive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should be captured within the formal development approval system. A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community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formal development approval process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model includes integrating community representatives in technical committee reviews, capturing local knowledge through community consultations and subjecting community knowledge to validation prior to its us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odel should result in more accurate field assessments for risk-sensitive development planning as local knowledge provides current, site-specific information. Better risk-sensitive development planning will ultimately lead to reduced exposure to hazards and reduction in losses from the impact of hazards for Jamai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