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沙层含水量与水分来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查明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沙层含水量、水分来源等问题,于2009年5月大沙山区进行了15个5 m深钻孔的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干沙层分布深度比降水较多地区干沙层分布深度大,湿沙层含水量比降水多的地区低,指示该区的湿沙层含水量一般小于2%是当地气候条件下的正常现象。该区沙层水分主要以薄膜水的形式存在,并具有向下运移的特点,表明完全有可能成为湖水和地下水的来源之一。高大沙山区沙层含水量空间差异明显,洼地含水量最高与平地含水量较高,是大气降水向地下入渗的渠道。高大沙山区厚度小的干沙层的存在表明该区沙层水分受蒸发作用影响深度小,这能够有力促进大气降水通过入渗转化为地下水,这是在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大气降水有可能入渗到达地下水位并成为湖水来源的主要原因。该区水分具有正平衡的显示,这是沙层水分入渗快和受蒸发作用影响深度小造成的,属于沙层水理性质决定的水分正平衡。  相似文献   

2.
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层含水量与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腾格里沙漠沙层含水量和水分运移及平衡等科学问题,对甘肃民勤和宁夏中卫不同沙丘进行了含水量研究。结果显示,腾格里沙漠南缘沙层含水量空间变化明显,在垂向上分层清楚,水平方向上流动沙丘的含水量高于半固定和固定沙丘, 沙漠东南缘沙层含水量明显高于西南缘。甘肃民勤沙层含水量高值层段出现在剖面中上部;宁夏中卫毛管水带之上沙层含水量较高,指示沙层水分来自大气降水。研究区沙层水分主要以薄膜水的形式存在,在降水较多的沙漠东南缘出现了沙漠区极少出现的高含量薄膜水。该区沙层水分具正平衡特点,属于沙层水理性质决定的沙漠地区特殊的水分正平衡,这能够较好地解释极端干旱的沙漠区湖泊较多和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论文还提出了研究区水分运移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民宿区别于传统的酒店,其价格具有独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宿价格为研究对象,基于克里金法和特征价格模型,使用网络抓取的途家网民宿数据,运用ArcGIS 10.5进行插值分析,总结恩施州民宿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SPSS 24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影响恩施民宿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恩施民宿价格集聚效应明显,呈现"一大两小"的三个价格高值区;(2)民宿内部环境对民宿价格影响最为显著,民宿消费者更加注重其体验感和融入感;(3)省道和景点对民宿价格影响显著,而国道影响较小;(4)不同经营主体对民宿定价有所不同,其中个人房东经营民宿,其定价水平较高。研究结果为民宿选址、定价、空间布局以及旅游体验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APGI)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色农产品,做优做强APGI是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研究APGI的地域分异特征及社会经济效应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274个APGI信息作为主要数据,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和自然地理数据,着力揭示中国APGI的地域分异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1)APGI总体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在水平方向呈聚集分布,在垂直方向随海拔高度上升呈递减趋势;(2)各省保有APGI的数量差异大,少数民族聚居省份APGI人均拥有量高,省份面积小、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省份空间分布密度大,在县级行政区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格局;(3)各类APGI除烟草类和爬行类以外均呈聚集分布,瓜果作物和水产品的聚集特征最为明显;(4)不同种类产品有其自身的地理要素适应区间,大部分APGI对于降水量的需求在400 mm以上,对于≥10 ℃积温的要求在1600 ℃以上,≥10 ℃积温区间大多在3200~6400 ℃;(5)APGI的地域分异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政府行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地域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传统村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基因的民居建筑是传统村镇传统风貌的主体,缺失传统民居建筑的传统村镇就失去了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以全国代表性建筑景观特色型村镇为案例,分析传统村落建筑风貌地域分异特征,进而探究其地域分异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貌主要分为12种类型,由此形成的建筑风貌区在空间分布上南北差异明显,北方建筑风貌区呈大小两个片区分布,而南方呈两条带状分布。其次,从聚落环境、空间布局、造型风格、建筑材料和细部装饰等五方面反映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地域分异明显。第三,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貌/水系、气候、植材/土石等)是形成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地域分异的基石;宗法伦理、风水观念及民族文化等人文因素是地域分异的内动力;而人口迁移、战争防御和商贸经济等人文因素是地域分异的外推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通过构建并采用基本农田扩建指数、园地扩建指数、林草植被恢复指数以及投资需求密度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地域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需新修梯田面积69.16×104hm2,新扩建经济林果园地面积79.2×104hm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541.02×104hm2,投资需求总额度158.2×108元;生态重建在地域分布上明显存在两个重点区,一个位于陕北和晋西北交界地区,另一个位于陇东和宁南地区;宜及早制定区域性分类指导政策,并应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重点区。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梯田退耕”生态重建及地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黄土丘陵区过去10年科技攻关成果及延安燕沟流域示范成功经验,在总结“梯田退耕”生态重建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坡耕地和1999年农业人口数据计算了各县(市、区)需新修梯田、园地扩建、林草植被恢复的面积及投资需求额度。通过构建并采用基本农田扩建指数、园地扩建指数、林草植被恢复指数以及投资需求密度等指标对55个县(市、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和地域分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需新修梯田面积69.16×104hm2,新扩建经济林果园地面积79.2×104hm2,林草植被恢复面积541.02×104hm2,投资需求总额度158.2×108元;生态重建在地域分布上明显存在两个重点区,一个位于陕北和晋西北交界地区,另一个位于陇东和宁南地区;宜及早制定区域性分类指导政策,并应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在重点区。  相似文献   

8.
周侃  张健  樊杰  徐勇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1):482-492
生活垃圾治理是青藏高原农牧区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厘清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地域分异与影响因素,可为农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省4315个行政村为例,多尺度解析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覆盖率和服务人口比重,基于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总体效应和分区效应估计,定量刻画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青海省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覆盖率低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呈现由青东河湟谷地农区向柴达木及环湖牧区和青南高原高寒牧区梯度递减;(2)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受海拔高程、地形地貌、垃圾转运距离等集中治理成本因素的多重影响,高海拔、山区地貌及远距离转运是农牧区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失效的重要原因;(3)少数民族聚居、常住人口规模偏低、村域经济相对滞后的牧区仍是生活垃圾治理弱势区域,而脱贫政策支持和管理者受教育水平提升,亦会对改善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带来积极影响.建议结合集中治理成本和常住人口分布及产污特性,因地制宜实施“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Ⅰ)、“村收集-镇处理”乡镇集中治理(模式Ⅱ)及“村收集-村处理”牧区分散治理(模式Ⅲ)3类模式,采...  相似文献   

9.
10.
自然资本的定量货币化及空间属性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针对绿色GDP核算中资源环境成本市场定价的缺陷,采用复合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整合能值分析(EMA)与物质流分析(MFA)方法,用能值-货币价值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定价,进而测度绿色国民财富的生态经济价值。以资源型大省河南为研究区域,估算2009年108个县域单元的各项能值指标及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特征,比较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基于EMA-MFA的绿色GDP核算是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强调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旨在从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视角说明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县域复合生态系统各能值指标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具有一定区域差异,基于EMA-MFA核算的绿色GDP与传统GDP相比核算结果差异大,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变化明显;县域绿色GDP根据本地自然生态支撑能力、资源环境损耗状况可分为5类地域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县域应根据现状水平与优势特征,因地制宜地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分析、空间热点聚类等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了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总体上呈集聚分布态势。(2)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大体可分为湘中、湘北、湘西和湘南四个片区;16个一阶热点区主要沿“常德—长株潭—衡阳—郴州”分布,二阶热点区只集中在长株潭地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大致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沿交通干线向外辐射的三个产业发展轴带。(3)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空间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水文、经济社会、交通区位、客源市场、地方政策等多重因素方面的影响;依托自然地理优势、城市经济和政策供给,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大体呈现出“环山、滨水、围城、沿线”的空间分异格局。依据分析结果,结合当前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从政策环境、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宿区别于传统的酒店,其价格具有独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宿价格为研究对象,基于克里金法和特征价格模型,使用网络抓取的途家网民宿数据,运用ArcGIS 10.5进行插值分析,总结恩施州民宿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SPSS 24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影响恩施民宿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恩施民宿价格集聚效应明显,呈现“一大两小”的三个价格高值区;(2)民宿内部环境对民宿价格影响最为显著,民宿消费者更加注重其体验感和融入感;(3)省道和景点对民宿价格影响显著,而国道影响较小;(4)不同经营主体对民宿定价有所不同,其中个人房东经营民宿,其定价水平较高。研究结果为民宿选址、定价、空间布局以及旅游体验服务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氮素在水陆交错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氮素水平分异显著高于下层(NH4^ -N除外)且随水分梯度分异;表层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基本上呈由近水体向高岗地带递减的分异趋势;但下层土壤氮素分异因形态不同而异,NO3^--N含量由中间带向两侧递减,NH4^+-N变异方向则与表层变异相反,K-N、OR-N与TN分异趋势相似且与表层变异一致;NO3^--N因具有迁移性和易淋失性而使其空间分异最为显著;NH4^ -N较稳定,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不易向下淋失,空间分异程度最小;K-N、OR-N与TN垂直分异趋势也具相似性;水陆交错带湿地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与SOM和TP密切相关,而pH值对氮素分异的影响则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人地业”耦合协调、旅游系统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乡村旅游效率评价体系,识别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和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使用洛阳市375个旅游村调研数据、地理数据、交通数据,综合运用地理探测器、Bootstrap-DEA、冷热点分析方法,围绕乡村旅游资源的配置效率、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达到0.41,洛阳市乡村旅游效率偏低;旅游综合技术效率高值区具有显著集聚性,高值区分布具有显著的交通指向性;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及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是村域人口密度、地形条件、贫困村因素。从系统论角度揭示系统要素、系统结构、系统间嵌套对村域旅游效率的影响,可为乡村旅游发展要素配置与制度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以乡村地域系统内部要素变化解析乡村重构特征、外部环境变化解读乡村重构机理、外源驱动因素与内生响应要素耦合解译乡村重构模式。基于江汉平原的实证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乡村地域持续经历重构过程,表现为乡村重构综合指数不断增加,高值区主要沿域内交通干线分布、低值区主要分布长江沿线和平原腹地;(2)乡村重构机制主要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等外源驱动因素与经济、社会、空间等内生要素的耦合作用,非农产业规模扩张引发乡村人口外迁和就业转移,进而推动人口、土地和产业等乡村"存量"要素重组;(3)经济—社会重构主导是江汉平原乡村重构的主流模式,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变化加剧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恶化,乡村振兴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水环境污染和水灾害侵袭的双重挑战。研究框架能够揭示江汉平原乡村地理剧变特征,中国中部农产品主产区的乡村重构具有与发达地区不尽相同的图景。研究结果意在为乡村地理研究和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PM2.5浓度空间分异模拟模型对比: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吴健生  王茜  李嘉诚  涂媛杰 《环境科学》2017,38(6):2191-2201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大气污染不断增加,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如PM2.5污染越来越严重,PM2.5污染相关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议题.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我国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大气灰霾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暴露在PM2.5大气污染中,会对人类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模拟,明晰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104个监测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AOD(aerosol optical depth)、土地覆被、气象因子、道路分布、人口密度、污染源分布等信息,分别利用最小二乘和地理加权回归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对PM2.5浓度时空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其中包括含VIIRS AOD数据的最小二乘土地利用模型和地理加权土地利用模型,以及不包含VIIRS AOD数据的最小二乘土地利用模型和地理加权土地利用模型,这4个模型的修正R2值分别为82.13%、84.87%、80.45%和81.99%.研究表明,相比最小二乘回归,使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2020年8月和10月对益阳市主城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样品采集,对观测期间VOCs的浓度水平、组分特征、化学反应活性及来源解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益阳市T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8.67×10-9,VOCs最大组分为烷烃,占比24.49%。VOCs 体积分数最大的 3 个物种为丙酮、乙烷和丙烷。TVOCs 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等效丙烯浓度分别为 67.81×10-9和6.76×10-9,其中生成O3的关键活性组分为烯烃和芳香烃,关键活性物种为乙烯、异戊二烯和间/对二甲苯。VOCs中二甲苯与乙苯的比值较低,表明主城区大气中VOCs气团是老化气团,同时受到其他区域远距离传输影响。正交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主要有6个VOCs来源,依次为燃煤/生物质燃烧源(34%)、交通运输源(24%)、溶剂使用源(16%)、工业过程源(14%)、燃料挥发源(8%)和天然源(4%)。此外,基于 PMF 解析结果和每个 VOCs 物种的最大反应活性和二次气溶胶生产潜势(SO...  相似文献   

18.
以典型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地,基于高德交通大数据、电子地图POI等多源数据,通过构建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概念模型,采用改进的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和Tobit模型,从时空视角审视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空间分异特征及不同交通服务功能对旅游强度的贡献效应。结果表明:(1)2006—2016年,云南省各州市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同效应逐渐凸显,协调主导类型由"濒临失调型"跃迁为"初级协调型"。(2)综合交通服务功能与旅游强度协调度总体格局呈"中部高,东西两侧和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布局态势,且东西分异剧烈,南北变化相对平稳;区域差异特征呈现"滇中>滇东南>滇西南>滇西>滇西北>滇东北"俱乐部趋同空间态势;不同交通方式与旅游强度协调度空间分异特征存在显著差异。(3)公路、铁路、航空对旅游强度的贡献效应表现为"航空运输>公路交通>铁路交通"的不均衡特征;旅游地居民收入、旅游资源禀赋、市场化程度均对旅游强度呈现正向促进效应,但对外开放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旅游强度提升。  相似文献   

19.

科学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低山丘陵地貌的德兴市为例,基于2000年、2007年、2013年以及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动态变化,利用当量因子系数修正法评估ESV,采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方法描述ESV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析ESV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德兴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占总面积的75%以上,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2 230.38 hm2),林地面积减少最大(2 763.54 hm2),未利用地面积变化最剧烈;德兴市ESV共减少了1.1亿元,总量变化比较稳定;从空间上看,ESV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期间,ESV显著变化区域占总面积的20%左右,局部地区ESV变化比较剧烈;ESV空间分布受到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双因子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要高于单一因子,且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存在空间差异。德兴市未来发展中,应注重对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保护,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特点,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的生态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工业密集区域具有复杂的排放特征,是目前排放清单建立的难点之一.以上海市宝山区为研究区域,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建立了工业密集区域的精细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通过整合多套现有的污染源数据库,对排放量估算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各污染物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运用现场勘查和GPS定位对排放口进行定位,以弥补数据库中定位数据的缺失,并提高排放口定位数据的精确度.结果表明:工业区污染排放特征不同于一般区域,建议在小尺度排放清单的研制中需要特别关注.同时探索了在小尺度区域建立精细化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将为大尺度排放清单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