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无机化肥、己内酰胺、Ar盐的生产废水中,金属加工及其它加工过程的废水中含有亚硝酸盐,其中有亚硝酸铵。亚硝酸盐对生物组织(包括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因此,亚硝酸盐废水需要净化,或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后用生物法脱除化合氮。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硝化反应器,研究了Cr(Ⅵ)对活性污泥系统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在进水Cr(Ⅵ)投加量2.5 mg/L条件下,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在10.0 mg/L条件下受到的影响较大,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从最初的97.1%和99.0%降至70.6%和24.7%。在停止投加Cr(Ⅵ)后的恢复期内,反硝化系统可以逐渐恢复对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亚硝酸盐氮仍会有积累,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恢复至初始状态。硝酸盐氮还原为亚硝酸盐氮的过程比亚硝酸盐氮的还原过程更易受到Cr(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硝化反应器,研究了Cr(Ⅵ)对活性污泥系统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在进水Cr(Ⅵ)投加量2.5 mg/L条件下,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在10.0 mg/L条件下受到的影响较大,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从最初的97.1%和99.0%降至70.6%和24.7%。在停止投加Cr(Ⅵ)后的恢复期内,反硝化系统可以逐渐恢复对COD和硝酸盐氮的去除,亚硝酸盐氮仍会有积累,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恢复至初始状态。硝酸盐氮还原为亚硝酸盐氮的过程比亚硝酸盐氮的还原过程更易受到Cr(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外动态     
日本研制新型测氮仪公害对策(日),(12)(1984)测定氨氮、亚硫硝酸盐氮及硝酸盐氮,必须在水样采集后立即进行化验分析。理想的测定方法应该是操作简便,快速、便于现场测定。但是,以往的各种测氮方法,需要对水样进行复杂的预处理,测定时间较长,操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技能,而且无法在现场进行测定。最近,日本研制成功一种HC-707N 型测氮仪,解决了上述问题。该仪器测氮采用电量滴定法,测定结果以数字直读形式表示,重现性良好。适用于测定各类水样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及总氮。对于含高浓度氮的水样,可以不用稀释,直接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
亚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辉  李培军  胡筱敏  王新 《化工环保》2006,26(5):366-369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6株亚硝化细菌,筛选出亚硝酸盐氮积累速率较高的两株菌Y8和Y16,初步鉴定Y8菌株为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ns.sp),Y16菌株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sp),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通过氨氮去除率或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来验证亚硝化细菌的活性,考察了生成的亚硝酸盐氮的质量浓度与培养时间的关系、亚硝化细菌的活性与培养温度的关系、亚硝化细菌的活性与培养基pH的关系。Y8和Y16菌株在30℃、培养基pH为7.5、13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5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1.12%,75.3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微氧条件下两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对焦化废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一、二级反应器的氧化还原电位在0~+15mV和+60~+80mV时系统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均为90%,系统出水COD和NH3-N质量浓度分别为100~150m g/L和20m g/L;在运行过程中未添加碱和碳源的条件下,两级反应器出水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m g/L和144m g/L,说明出水亚硝酸盐积累明显。颗粒污泥微氧条件下的累计产甲烷量比厌氧条件下增加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7.
商鹏溟  贾瑛  戴津星 《化工环保》2018,38(6):710-715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通过XRD、SEM、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UiO-66对溶液中NO_3~-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冰乙酸作调节剂后,得到的UiO-66晶体形貌均匀,直径在100nm左右,结晶度更好。在初始溶液pH为5、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UiO-66吸附NO_3~-反应90 min后,吸附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为39.67 mg/g。UiO-66吸附NO_3~-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吸附作用主要是材料中金属位点Zr对NO_3~-的静电吸附。UiO-66材料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Richand先生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双壳层反应器及一种化学破坏方法,能够净化含有有毒、爆炸性的污染物——二硝基甲苯(DNT)的废水。这项被称做NitRem的反应转化系统采用高温高压反应条件,在反应器内,将废水中的DNT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和水。这套系统同样适用于处理含有硝酸盐、氨、亚硝酸盐等化合物的废水。这种新的处理方法最近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军用弹药厂得到试验证实。对装置运行的测试表明,NitRem系统能将废水中的DNT含量由120ppm降到5ppb以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沸石和糠醛渣改性制得硝酸盐吸附剂,研究吸附剂的饱和吸附能力和各种影响因子(温度、pH值、吸附时间、吸附质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干扰离子)对硝酸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和糠醛渣的硝酸盐吸附能力大大增强;影响因子对吸附剂吸附硝酸盐能力的影响很大,其中升温有利于解吸、在中性pH值附近脱除率较高、干扰离子可降低吸附剂的硝酸盐脱除率;影响因子对改性糠醛渣MF的吸附影响要比对改性沸石的影响大。因此,改性沸石在实际应用中比改性糠醛渣MF的硝酸盐吸附能力强,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筛选出反硝化菌种,以甲醇作碳源,在固定床上进行五个月连续试验,在温度25—30℃条件下,停留2小时,500ppm的NO_3~--N去除率大于94%,体积负荷为5.3公斤NO_3~--N/米~3·天。确定了最适宜的pH范围为7.5—8.5,最佳C/N为0.8—0.9。  相似文献   

11.
国外动态     
接触硝酸盐不会增加患癌症的危险 CEN,Aug.18(1988) 在硝酸盐含量较高环境下暴露的工人,患肝癌,胃癌、膀胱癌、食管癌的比例并不比其他人口稠密地区的高。这是伦敦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的一个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从1946—1981年这个小组全面调查了1300个在Imperial化肥厂工作的工人健康。这些工人接触的硝酸盐较高。在他们的唾液中硝酸盐含量大约是正常人的两倍,其他部位的硝酸盐含量也是如此。在他们中间患各种癌症人数的比例同其他人口稠密地  相似文献   

12.
以多水期污染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Pn)法对某在役炼化场地的特征污染物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炼化场地土壤中优先控制的特征污染物有砷、钴、苯、苯并[a]芘、乙苯和石油烃(C10~C40),一般特征污染物有铊、铍、铅、钒、镍、间/对-二甲苯和二苯并[a,h]蒽等;地下水中优先控制的特征污染物有钒、铊、钼、苯乙烯、苯并[a]芘、石油烃(C10~C40)、苯、硫化物、氨氮、耗氧量、硫酸盐、挥发酚和氯化物,一般特征污染物有钴、砷、镍、铍、铅、甲苯、1,2-二氯丙烷、乙苯、间/对-二甲苯、二苯并[a,h]蒽、氟化物、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本工作构建的特定场地特征污染物识别方法简捷有效、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于序半连续式反应器工艺的硝化和反硝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友元  黄光斗  李卫  陈坤 《化工环保》2004,24(Z1):37-39
研究了序半连续式反应器中微生物生长、硝化和反硝化动力学.基于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 No.1)中的原理和结论,导出了在有氧阶段和缺氧阶段微生物生长速率,铵、硝酸盐、易生物降解基质等的反应速率及它们的物料平衡方程;对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了参数估值,即利用龙格-库塔法解常微分方程组和黄金分割法搜索最小误差;得出了数学模型中各动力学参数和化学计量系数;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具有恒定pH功能的SBR接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研究了pH对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ρ(氨氮)和ρ(亚硝酸盐氮)分别为58.00 mg/L和79.28 mg/L、TN容积负荷为0.82 kg/(m3·d)、不控制反应pH的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pH不断升高,当pH=8.02时,菌种的去除效能最高;在进水ρ(氨氮)和ρ(亚硝酸盐氮)分别为120.00 mg/L和159.33 mg/L、TN容积负荷为1.62 kg/(m3·d)、恒定反应pH为8.00的条件下,反应4.0 h时的容积基质氮去除速率(NRR)达到1.42 kg/(m3·d),氨氮去除率达98.39%,亚硝酸盐氮去除率达99.48%;拟合曲线推导的最适pH的理论值为7.85,反应4.0 h时的NRR理论最大值达1.52 kg/(m3·d)。  相似文献   

15.
《化工环保》2008,28(1):19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步厌氧脱氮除硫工艺。该法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消化污泥或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作为接种物,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硫化物氧化成单质硫,同时,于同一反应器中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对高浓度氨氮低碳废水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的研究.在生物驯化过程中考察亚硝酸盐氮的积累,并验证短程硝化即亚硝化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满足高氨氮低碳废水的生物脱氮要求,亚硝化率达到98.0%以上.采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对系统中的硝化菌群进行分析,发现系统中主要存在将氨氧化成亚硝酸根的氨氧化菌(AOB)及亚硝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探讨了硫酸盐对MFC阴极脱氮效果和产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缺氧阴极室中,硝酸盐氮、硫酸盐的还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且硫酸盐对电子的竞争能力比硝酸盐氮强;当S与N的质量比(记为S/N)为2∶1时,72 h后的硫酸根去除率达96.41%,而硝酸盐氮去除率仅为36.86%;在S/N为2∶1的条件下,当电压达307.6 m V时,功率密度达最大值15.77 W/m2,电池内阻为100Ω,与未加入硫酸盐时相比产电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姜彬  李春晖 《化工环保》1996,16(6):383-385
用以测定硝酸盐的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的改进1前言水中硝酸盐的测定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其原理是硝酸盐在无水情况下与酚二磺酸反应,生成硝基二磺酸酚,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化合物,在4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但使用该法时氯离子干扰严重,当氯...  相似文献   

19.
《化工环保》2006,26(5):381-381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活性污泥缺氧聚磷生物膜硝化同步除磷脱氮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废水首先进入接触池,与沉淀池回流的富含聚磷菌的活性污泥短暂混合,控制水力停留时间5—10min,将污泥中携带的少量硝酸盐迅速反硝化;接触池出水进入厌氧池,在厌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吸收大量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以聚-β-羟基烷酸酯形式贮存在体内,同时释放磷;含有氨氮、磷、少量剩余有机物和已释放磷的聚磷菌的泥水混合液进入缺氧池,与沉淀后回流的含有硝酸盐的上层清液混合,反硝化聚磷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聚磷;缺氧池出水进入固定安装有半软性填料的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式好氧池中,  相似文献   

20.
以氧化铜和二氧化钛混合物为催化剂,在145℃用碱性过硫酸钾将氮化物氧化成硝酸盐,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量。对催化剂的影响及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用拟定的方法对天然水及废水中的总氮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与高压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