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市场价值法、有效成本法、避免成本法,以山东省为例对规模养猪场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的补偿模式。结果表明:山东省规模养猪场清洁生产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40.804亿元,其价值构成为绿色产品供给价值(84.22%)>气体调节价值(10.66%)>资源化利用价值(2.23%)>水质保护价值(1.96%)>土壤保护价值(0.92%)>水源节约价值(0.01%),说明清洁生产带来的尚未被养殖主体、政府和公众重视的生态服务价值巨大,同时也说明清洁生产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为实现清洁生产生态服务价值,构建了政府补偿、市场化补偿和社会补偿协同作用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其中政府补偿模式以资金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和智力补偿为主,市场化补偿模式主要表现为排污权交易和生态标记,社会补偿模式以自力补偿为主、相关企业参与为辅。  相似文献   

2.
<正>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张家界市为代表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综合考虑生态保护成本、提供生态产品的当地居民发展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采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进行补偿为主、流域内横向补偿为辅、结合生态农产品认证等市场化补偿,扩大补偿范围,加快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促进贫困地区扶贫攻坚,为同类地区生态补偿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神农架,地处湖北西部边陲。“神农架有树不能伐、有矿不能采、有药不能挖、有兽不能猎。”为保护环境,神农架丧失了诸多发展机会。有人大代表建议,神农架应收取“制氧费”,作为一种生态补偿。绿色GDP第一的,往往经济GDP倒数。神农架拥有2618平方公里的森林,这里每年向大气释放300多万吨氧气,消化30多万吨二氧化碳、100多万吨灰尘和近200万吨有毒气体。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是生态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决策者和实践者都将生态补偿视为应对生态系统退化的有效政策工具。围绕生态补偿的定义、补偿客体、生态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方式,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市场交易、生态经济、税收补贴和社会制度等多种生态补偿理论框架。但是,由于这些理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实践中难以避免挤出效应、外溢效应、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也不利于协调效率、效益和公平之间的关系。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生态补偿理论框架,需要研究如何将生态服务纳入经济学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模型,提出简便易行的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估方法,统一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领域价值计量的基础,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维度研究针对不同生态服务补偿机制的有效尺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利益相关者矩阵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探讨了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外围层,其中核心层的利益相关者为各级政府、天宝岩保护区管理局、企业与旅游公司、社区居民,对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具有高影响力、低利益/高公益的特点,关注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生态补偿的公共主体;天宝岩保护区管理局具有高影响力、高利益的特点,关注生态价值,是生态补偿实施的主体;企业与旅游公司具有低影响力、高利益的特点,关注经济价值,是生态补偿责任的主体;社区居民具有低影响力、低利益,关注经济价值,是生态补偿的客体.  相似文献   

6.
明晰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既是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的关键,也是调动各方生态保护积极性、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现实需要。本文首先评述了关于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研究进展,认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欠缺,亟须补充;其次对于国际上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选择,从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民减贫脱贫、推动城乡生态公正以及提高农民生态参与意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反思国内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价值目标导向:①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面向多元价值目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②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④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城乡生态公正;⑤加强生态补偿政策宣传激发公民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本分析的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实施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和强化西部生态功能专业化服务的必由之路。生态系统服务补偿理论和自然资本理论为我们分析西部生态补偿提供了新的分析范式,西部生态补偿包括国家补偿、区域和流域补偿、自力补偿三个层次。其内部的成本关系包括生态服务利用成本关系、跨区域资源调配成本关系、生态工程实施成本关系、内部补偿成本关系等,基于成本分析基础上的三层次补偿关系协同发展是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CNKI数据库中2001-2020年生态补偿文献为数据基础,借助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生态补偿研究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和"生态文明"是研究的热点;"绿色发展""横向生态补偿"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前沿话题.总的来说,我国生态补偿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品定价方法是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以及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均衡价值理论,从生产成本、生态效用与供求系数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的定价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禁牧区的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中,进一步分析锡林郭勒盟各旗县自然、社会经济水平因素,构建差异化补偿标准分区方案。生态产品定价方法的研究可指导政府制定合理生态补偿标准,并为生态产品交易价格的磋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环境负效应的生态补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的一些行为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寻求有效的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减少或缓解环境的负效应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全方位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完善生态补偿的生态税费制度,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体系,是实施环境管理新模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在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困境的基础上,本文将国内外区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模型相结合,运用修正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对北京市生态涵养区2016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2009-2016年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从科学评估生态服务价值、完善生态补偿标准方法的制定、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将绿色GDP纳入生态涵养区绩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探讨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更加直观地揭示了生态涵养区生态服务的重要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为建立更加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三个转变”和制度创新的需要。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是生态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破坏者付费,保护者受益原则”、“受益者补偿原则”、“公平性原则”、“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原则”和“分步推进”是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事实的生态补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补偿、流域内部补偿、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费、市场方式补偿、异地开发补偿和国家间补偿。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存在观念障碍、法律障碍、技术障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完善我国的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生态保护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青海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基础薄弱的落后省份,承担了保护自身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加剧,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日益扩大,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结合青海省的实际,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上升到国家层面,从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法律法规、基金制度、公众参与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在简要说明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石羊河流域实践与存在的问题,选取生态服务价值、机会成本和支付意愿三种补偿标准进行比较,确定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以WTP为参照确定补偿标准,实施补偿的投入最少,但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考虑较少;以ESV为参照确定补偿标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但对居民切身利益考虑较少,生态补偿的效益有待分析;机会成本则将生态补偿实践与家庭或个人的生产实践联系到一起,居民可接受弥补其因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实际损失,生态补偿实践效率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以青海省大通县2015年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野外勘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探讨大通县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大通县不同空间尺度上生态补偿的时空配置。结果表明:大通县生态功能总价值约为133.32亿元,其中水域生态系统的贡献率达到65.56%,其次为林地,占14.81%。大通县生态补偿的最终价值为111.77亿元。初步完成了大通县"生态立县"的目标,推动了县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邓林  杨海真 《四川环境》2010,29(2):89-94
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人类需要的各种服务,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其中生态服务功能,即无形资产的价值最为重要。本文对新龙县环境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影响生态价值的相关因素,计算了新龙县天然林和天然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平均价值,并进一步计算出新龙县1999~2003年受到保护和管理的天然林和天然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显示,新龙县天然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平均价值为11837元/hm2,草地为7915元/hm2,1999~2003年,新龙县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值占调整后GDP的比重高达65%~85%。但这部分价值长期未得到统计和合理的补偿,为实现流域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建立国家、地方、区域、行业多层次的补偿系统,同时逐步完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应松 《环境教育》2011,(11):38-41
国家和省应尽快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好让水源保护区群众收入、地方财政、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从而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自然生态保护其他方面,江河断流、湖泊湿地萎缩、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等流域污染问题,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上游投入、下游得利”不合理现象,不断加剧水资源质量的衰减和水体环境的恶化。本文以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及生态服务功能,调整流域相关利益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为依据,根据流域面临的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特点,以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为例,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标准估算模型,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进行分配,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各有侧重、因地制宜的生态补偿标准,在试点和实践中调整完善,为国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提供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从农用地价值的综合分析出发,提出了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结构。为实现农用地景观生态价值的货币化,建立了以条件价值法为核心的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模型,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开展农用地转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运用景观生态补偿价格评估模型估算农用地转用的景观生态补偿价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农业生态补偿在我国的实施,从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背景、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取向,提出应当从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突出问题以及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转型2个层面来深刻理解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政策价值,农业生态补偿应定位于对农业的生态补偿,以激励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目标,并对具体实施生态补偿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