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企业安全生产,查改隐患是关键.从现行的安全检查模式来说,一般先由班组"自查",而后由车间"复查",再由上一级"检查"或"抽查".  相似文献   

2.
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天字号的事,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做大事要从小事抓起,从具体的工作做起,深入、扎实、细致地做工作、抓落实。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对如何处理好干"大事"和"小事"的关系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有的人轻视做"小事",抓安全生产工作热衷于电视电话会议、发发文件、提提要求、检查检查,就是不搞扎扎实实的隐患整改工作;有的喜欢听汇报,做指示,喊口号,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不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有的只图虚名,不干实事,下去检查走走样子,不深入生产经营单位,不了解实情,满足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就是不深入调研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倾向性问题,等等。其显著特点是,头脑里充满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想干所谓的"大事",而对待日常大量的深入、具体、细致的"小事",则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认为,企业要想在各类安全培训中用好"事故案例分析",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让"教条主义"出局。图为某企业事故案例分析讲座。(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企业为了让员工更直观地学习安全知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通常会在安全培训中引入"事故案例分析"的环节。但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企业却存在"教条主义"的问题,对于"事故案例分析",仅仅是简单地念一念"案例",分析也是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难以引起员工的共鸣。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要想在各类安全培训中用好"事故案例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认为,安全生产需要"窍门",但必须辩证地看待,看其是否在不真正违背规章制度的条件下促进生产。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更换排水器。(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安全生产需要"窍门",但必须辩证地看待,看其是否在不真正违背规章制度的条件下促进生产。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窍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要确保应急工作中的责任人能够"胜任",落实好责任制、提升综合素质、练就"应急决策真功夫"是培养责任人能够"胜任"的基础。图为某企业设备安全检查现场。(图片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6.
江苏油田安徽采油厂的读者张菊香来信说,一些单位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时,往往缺少临时动议的"立即行动",提前预约的检查,被查单位准备充分,易于应付,结果自然"形势一片大好",而实际上很可能安全隐患丛生。张菊香可谓说到了点子上,这再次证明了广大基层群众不乏智慧。实际上,正在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中,就有这样的"立即行动"。从6月起,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组织了14个暗查组,奔赴15个省份,35个市县,对涉及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避免作业许可"只批不审",企业应从制度约束、制度宣贯、视频监控、专项检查和严格奖惩5个方面着手。图为某企业设备检查现场。(图片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提供)笔者认为,避免作业许可"只批不审",企业应从制度约束、制度宣贯、视频监控、专项检查和严格奖惩5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各级领导机关对基层的年终检查考评工作又将展开.为更有效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应当做到"三要三防". 一要加强计划协调,防止多头无序.一些机关,不同部门"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工作缺少协调沟通,年终检查组重复、层层下、多头下,造成"机关热情高,基层吃不消"现象.因此,各级领导相关对年终检查要加强协调,变单一为综合,变零散为集中,使检查的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基层年终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是企业为保障生产安全组织、指导员工的行动方案,切勿将"计划"当"花瓶",作表面文章,应付检查。图为某企业设备检修现场。(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是企业为保障生产安全组织、指导员工的行动方案。企业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能够减少盲目性,更好地指导、推动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有  相似文献   

10.
蔡猛 《劳动保护》2020,(5):60-60
企业要提高对监管检查的认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和克服"三个心理"。一是克服害怕心理。政企关系不是对立的矛盾体,监管部门的安全检查、暗查暗访不是找企业的茬,也不是跟企业"过不去",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没有必要将监管部门当作"假想敌",听到监管部门检查就"惊慌",一味躲闪,害怕在检查中发现问题隐患。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建议可采用"请教法"和"分解法",解决现场"查不出隐患"的问题。图为某企业隐患整改现场。(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基层安监人员,特别是新上岗、转岗,经验欠缺的安监人员,有时会遇到因作业环境及工艺流程复杂而检查不出安全隐患的情况。对此,笔者建议可采用"请教法"和"分解法",解决现场"查不出隐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认为,安全检查的频率并非越高越好,应该遵循"适度原则",从服务性上下功夫。图为某企业工作人员查看安全检查记录。(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笔者认为,安全检查的频率并非越高越好,应该遵循"适度原则",从服务性上下功夫。第一,高频率的检查会打乱基层工作的节奏。"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即便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会  相似文献   

13.
时下,安全生产检查很多、也很细,既有例行检查、也有某些临时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然而,遗憾的是,对待检查,常常是村(社区)组一级"例行公事",乡镇一级"走马观花",县(市)一级"一走了之"之类的走过场。即便检查发现了问题和隐患也大多停留在纸上、喊在嘴巴上,以致于年年问题年年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认为,应通过走群众路线、依法治安、培育爱心的"三维协同",做到"不听哭声、也无骂声"。图为某企业安监人员深入一线检查。(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目前,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很多人喜欢提到"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这句话。其实,无论有"骂声",还是有"哭声"都说明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认为,想要保持"突击性"工作的效果,须做到举一反三,持续改进。图为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易燃易爆物品"突击"检查。(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企业有时会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针对某一方面开展一些"突击性"工作。这些"突击性"工作往往会查出一些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检查或难以检查出的问题,为企业的生产安全工作添加一份"保险"。对于这些"突击性"工作,有的企业领导比较重视,会对检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因为频繁发生的矿难,在一些年份的某些时段,死亡在一些重点产煤区不再是什么重大事件.我们每年都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几次声势浩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及对不合格的煤矿"坚决取缔"和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的郑重宣告.可以说,在最近几年,这种领导权威力量被使用到了极点.然而,仍在连续发生的爆炸表明,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之间存在背离.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安全考核,笔者建议多采用"加法",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对单位安全管理的措施多加肯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安全管理氛围。同时,适当采取"减法",但要注意策略。图为某企业员工对自制排水器排气口检查。(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公司提供)对于安全考核,笔者建议多采用"加法",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对单位安全管理的措施多加肯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安全管理氛围。同时,适当采取"减法",但要注意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在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一些违章者,往往会因为没有造成后果,或者后果不严重,而"理直气壮"地要求"下不为例"。同时,一些安全管理人员,碍于情面,也希望把"下不为例"当作一个"缓冲区",以此做到"情法兼顾""两全其美",但笔者认为,"下不为例"弊端甚多,具体如下。第一,违章者受到一次宽容,往往就会期待第二次。而2次相同  相似文献   

19.
易安民声     
<正>"安全大检查要重实效,突出‘查’,抓好‘改’。"——重特大事故过后,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也紧随其后。有网友爆料,一些地方仅"发发文、罚罚款"就过去了,没啥大作用。易安网友称,安全检查虽是"查",却重在"改"。对于查找出的具体问题,要督促企业采取有力措施整改薄弱环节,补足安全短板,要把隐患整改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因地制宜,并充分考虑各方面安全问题,但不要过分依赖"高科技",同时还要有与"高科技"设备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保障。图为某企业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