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湖泊是地球上最生动和最美丽的景观,被誉为"地球上的眼睛"、"河流上的明珠".自然和人工湖泊占据了地球表面所有液体淡水的9 0%以上,是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水体,也是世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重要宝库.湖泊是动态的水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家园,保留着地球上大量独特的生物.它是内陆水系统极富变化的水体,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情感、精神、智慧和灵感.  相似文献   

2.
以博尔塔拉河流域为研究区,参考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综合指数法,构建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利用生境结构指标、水生生物指标和生态压力指标对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博尔塔拉河流域水域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限制因子为枯水期径流量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流域内博尔塔拉河上游区生态健康等级为良好,限制因子为枯水期径流量和鱼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中游区、下游区和大河沿子河区生态健康等级均为一般,限制因子分别为特有型或指示性物种保持率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鱼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以及枯水期径流量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山区水域生态健康等级高,平原地区等级偏低,上游生态健康等级高,中下游健康等级偏低。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班多水电站蓄水前后上下游河段水生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坝址建设对上下游河段内水生生物的影响,探讨水电站项目施工中应该采取的防护措施,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水生生物环境保护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电开发会对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及时掌握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建设对黑河不同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近5年对黑河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不同断面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种群动态等方面开展的监测与观测,全面摸清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和变化。结果表明:2016~2020年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和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活动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主要与水生生物个体特征、降水、上游来水等因素有关。针对下一步水库蓄水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减缓或规避措施,为今后流域水生态及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水生昆虫是各类淡水水体中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水生昆虫无论在种类或数量方面均在各类底栖动物中居首位。水生昆虫不仅是多种经济鱼类特别是底层鱼类如鲤、鲫、青鱼等的天然优良饵料,而且在水体环境保护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部分水生昆虫能摄食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质,在加速水体内的物质循环、促进水体的自净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环境水质系统监测及评价中,还可根据水生昆虫的种群结构、数量分布及其变动情况等资料来确定水质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6.
数字     
<正>182个《人民日报》11月28日消息,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各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协调抓好安排部署,中央财政已经累计拨付补助资金72亿元,鼓励和支持沿江各地引导渔民退捕转产上岸;目前已有18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实现全面禁捕,2.1万户渔民提前退捕上岸。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湿地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湿地是水、陆两种界面交互延伸的区域。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成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之一,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缓解环境污染、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正因为如此,湿地又常被人们称为“自然界之肾”,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8.
四川江河中有200多种鱼类,它们赖以为生的饵料生物,长期以来尚无人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除在研究鱼类区系和生物学时,对饵料生物有简略的叙述外,在水生生物研究中论述较少,缺乏较全面系统的资料。这不仅影响了鱼类学、鱼类生态学、鱼  相似文献   

9.
热水污染对白龟山水库水生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姚电公司排放循环热水对白龟山库水生生态影响的调查,揭示了热水污染对水库水生生物和水质造成的影响,讨论了影响水库水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选取博尔塔拉河流域,结合流域生态现状,构建涵盖水域生境结构、水生生物、生态压力和陆域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态压力6大类19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通过水域、陆域健康指数加权求和,构建综合评估指数WHI,对流域生态健康展开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博尔塔拉河流域的健康状态为一般。诊断得到博尔塔拉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限制因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枯水期径流量、鱼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综合指数、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和景观破碎度等,分析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房江育  汪正华  石海兵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73-974,996,F0004
阐述了以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全息论为理论依据的植物水生诱变技术,利用植物水生诱变技术进行了陆生花卉的水培研究,总结了水培花卉操作步骤和根系诱导之后的养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渔业水域污染纠纷案件经常发生。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对渔业资源的损失和对渔业生产的破坏,为及时、公正地调查处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现就此类案件处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探讨。一、关于损害事实的认定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是指由于单位和个人将某种物质和能量引入渔业水域,损坏渔业水体使用功能,影响渔业水域内的生物繁殖、生长或造成该生物死亡、数量减少,以及造成该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积累、质量下降等,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损害的事实。因污染事故而导致的对渔业生产的损害,可以由主管…  相似文献   

13.
环保小百科     
《环境教育》2005,(2):34-37
保护湿地为什么要保护湿地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即:森林、海洋、湿地。"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TNT(2,4,6—三硝基甲苯)废水主要来源于弹丸装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矿山硝胺炸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TNT对人和动物机体的损害较大,主要引起中毒性肝炎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白内障等.而对水生生物的危害要远大于人和其它动物,它可以杀死或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因此,为了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治理TNT废水已成为  相似文献   

15.
公益诉讼是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水生动植物资源损害情况、致害因素以及二者之间因果关系的准确判定是确定赔偿并公正判决的基础,对于能否通过诉讼达到修复生态损害、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474件涉及水生动植物损害的公益诉讼案件判决文书,结合前期学者研究和个别案件探究,从鉴定评估的主体、内容、结果三个方面,评析当前公益诉讼案件中水生动植物资源鉴定评估状况。结果发现,公益诉讼中水生动植物资源的损害评估存在评估主体制度不健全、评估标准和规范不完善、评估结果可靠性欠缺等问题。对于上述问题,应当充分考虑水生动植物资源的特殊性,加强评估主体的制度建设、明确并细化评估标准,及规范并落实评估相关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会议讨论通过《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改善水域生态环  相似文献   

17.
农药水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药在水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包括农药的光化学降解、水化学降解和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结合国内外在农药水环境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农药在水中的直接光解和间接光解行为;农药水化学降解的机理以及pH、温度对农药水化学降解的影响,并以藻类、鱼类等为例阐述了农药对水生动植物及水生生物群落的毒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12,(6):86-86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程度;这包括物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水环境管理也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生态目标管理发展。在我国现行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中,水生生物仍处于前期研究和试点阶段,缺少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方法体系支撑,已成为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突出的短板。选取水生态监测中典型的淡水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对象,查询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及工作报告等,从静水、流水生态系统出发,分别从底栖动物的采样点布设、采样频次、采样工具及采样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与总结,为国内制定相关标准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莼菜营养成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莼菜 (Braseniaschreberi) ,原始花被亚纲睡莲科莼属多年生淡水水生草本植物 ,俗名又称马蹄草、水葵或露葵 ,生长于池塘、湖泊和沼泽中 ,是一种传统珍稀水生野菜。据书载 ,东亚的印度、大洋洲、非洲和北美洲 ,我国的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和四川都曾有莼菜分布[1] ,但现仅产于海拔 140 0m以上的湖北利川市福宝山及比邻的四川高山水泽地区。莼菜不仅是水珍佳肴 ,据《本草纲目》记载 ,莼菜还具有消渴热痹、治热疸、厚肠胃、安下焦、逐水、解百药毒等功效[2 ] 。为了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了解莼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