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搞好管理体系中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重要的基础环节。也是实施初始职业安全健康评审完成体系策划工作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US NAS健康风险评价理论,构建包括危害鉴别、剂量效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4部分内容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充分考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对于人体健康“短时间、高剂量”的暴露特点,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污染物应急参考浓度的计算方法,以健康危害商值定性描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并通过统计推断健康危害商值的概率分布定量描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并实现风险分级.以松花江硝基苯水污染事故为例,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风险评价技术进行验证,计算获取的以保护成人和儿童的应急参考浓度分别为0.175,0.05mg/L,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值分别为29%和62%,分别隶属于中级和高级风险水平.实例表明应急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体系能够有效表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健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1年发布实施了HSE管理体系,其初衷不仅是考虑与国际接轨,更重要的是针对行业自身高风险特点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运行以来,各直属企业的HSE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评价出的重大风险基本能得到控制.但"两张皮"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个别企业对集团公司要求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意义认识不够,对体系标准理解不透彻,特别是风险评价这一工作,企业如何做才到位,如何应用和持续应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结果,并以此控制、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绩效,是很多企业遇到的最大障碍.另外部分企业将风险评价作为一个孤立的要素看待,单纯地就评价而评价,没有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结果应用到其他要素中,真正作为一个体系来理解和运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风险评价在体系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民市柳河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新民柳河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在简要介绍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基本方法的基础上, 建立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柳河水源地地面水基因毒物质为优先控制污染物;而地下水应着力控制躯体毒物质;(2)对于基因毒物质,监测断面优先控制污染物为As和Cr;而对于躯体毒物质,所有监测断面的优先控制污染物均为氨;(3)在所有监测断面中,柳河上断面等六处有毒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数量级为10-5~10-4.在日后的管理过程中,应对这六处加大治理力度;(4)目前环境健康风险评价还没有包括在常规环境评价工作中,建议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应该逐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天津市饮用水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符刚  曾强  赵亮  张玥  冯宝佳  王睿  张磊  王洋  侯常春 《环境科学》2015,36(12):4553-4560
为评价天津市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探索地理信息系统(GIS)在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本研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天津市401个饮用水监测点的850份水样的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同时结合GIS进行信息可视化展示和风险因子探索.结果表明,天津市饮用水水质致癌物健康风险、非致癌物健康风险和总健康风险分别为3.83×10~(~(-5))、5.62×10-9和3.83×10~(-5).按健康风险排序:致癌物非致癌物,致癌物的健康风险为市区新区郊区,铬(六价)镉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为郊区新区市区,氟化物氰化物铅硝酸盐.天津市饮用水个人年健康总风险小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但处于在US EPA推荐的可接受风险限值(1.0×10~(-4)~1.0×10~(-6))之间,初步认为该市饮用水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主要健康风险来源于致癌物.致癌物应优先控制铬(六价),非致癌物应优先控制氟化物.GIS能较好地应用于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价信息的可视化和进一步的风险因子探索.  相似文献   

6.
浅谈油田基层队如何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基础 ,只有全面、系统、细致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获取企业安全、环境、健康管理现状的真实信息 ,体系的建立才不至于走过场、搞形式 ,才能真正符合实际 ,体现出体系的先进性。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主要是指对在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所有对健康、安全、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的过程。那么 ,到底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呢 ?现将河南油田采油一厂的做法论述如下。1认识是基础 ,培训是关键HSE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的过程 ,全体员工思…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评价人暴露病原微生物后发生健康不良风险的可能性,它包括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通过危害识别和危害表征识别和量化病原因子后,利用剂量-反应评价确定病原暴露水平(剂量)与相应健康不良结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度(反应)之间的关系。在剂量-反应评价中,指数模型和β-泊松模型是最常用的剂量-反应模型。风险表征是在整合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剂量-反应评价和暴露评价的基础上,利用静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或动态微生物风险评价模型定量估计在特定暴露条件下相关人群发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有助于理解和管理病原危害,获得的定量信息能更好地确定病原微生物风险的大小,权衡和改进病原风险控制措施。文章评述了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过程和模型,并以三峡库区万州饮用水隐孢子虫风险为例介绍如何实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期望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兰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夏季出水中含有的全氟辛酸化合物,用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用于城市绿化灌溉时接触人群的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对职业和非职业人群暴露评价分别计算出了全氟辛酸的危险度。结果表明:职业人群的健康危害总风险值为:1.46E-11~2.32E-11;非职业人群的健康危害总风险值为:5.99E-13~9.55E-13,均小于不可接受健康危险水平10E-9,即USEPA规定的非致癌物质危害风险率。  相似文献   

9.
方晴  冼萍  蒙政成 《环境工程》2021,39(2):147-152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农用地土壤健康风险,基于USEPA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针对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特征,建立农用地土壤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并引入蒙特卡罗模拟降低风险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农用地造成的总致癌风险CR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为(2.898±2.425)×10-4,总危害指数HQ...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提出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长治市某县6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进行评价,探讨了水体中所含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该县6处饮用水水源所含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潜在危害均高于国际辐射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 a-1;化学致癌物是该县饮用水中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风险来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度排序为:Cr6+﹥As﹥Cd。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较传统的水质等级评价体系能够量化表征水体中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有利于明确水体污染物治理的优先顺序,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口密度大和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的地区,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笔者在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以氟为最大, 其次是铅、汞,其他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均小于1.0 ×10-9 a-1;而该地区地下水的化学致癌物引起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要比非致癌物所致的健康危害风险度高3~4个数量级,说明化学致癌物是地下水饮用水源需优先防治的污染物,必须在人们饮用之前将其去除,从而降低风险度.  相似文献   

12.
对某输气管道采用指标评分方法实施了风险评价,将管道危害因素分为6类,设置了多层次指标评分体系和风险的计算方法。评价过程中,管道被分为159段,根据采集的数据实施指数评分,然后进行风险分级。风险评价结果较可靠,根据评价结果和管理人员建议制定的风险减缓措施能够满足降低管道风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准确识别中国石化上中下游企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并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研发基于风险值的中国石化安全风险量化分级管控技术,在中国石化全系统开展技术应用。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建立了风险等级评价模型。采用绝对风险值,构建了全量化的中国石化安全风险矩阵,并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提出了风险管控要求。建立中国石化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成套体系,为中国石化各企业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在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储备不足的问题,提出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应遵循逐级筛选、分类分级评价的思路,突出对不同尺度的控制,将区域地下水尺度划分为区域(流域、平原)、局部地区(城市、单元)和场地(水源地、污染场地)3个层次. 通过分析区域地下水环境中风险源—受体—危害分析—生态终点的暴露响应途径,提出适宜大尺度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的评价方法;选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表征区域污染源,以地下水水质以及供水量变化为生态终点,采用相对风险模型分析大尺度区域环境风险. 针对大尺度区域内高环境风险区,采用源—路径—受体控制模型建立城市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模型,并结合当地污染源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现状进行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针对局部地区的高污染风险区,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理论,突出水质安全保障,确定小尺度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的内涵与评价方法,提出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流程采用过程模拟方法确定污染物在包气带—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定量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高环境风险区位于沈阳浑河冲洪积扇区域,而细河是区域内地下水高健康风险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苏州太湖饮用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苏州太湖渔洋山和金墅港两个水源地中六价铬、砷、镉等有毒有害物质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两个水源地总的风险值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有毒有害物质健康危害风险最大可接受水平为5.0×10-5a-1,属于安全级别。评价因子中的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年风险值远大于非致癌物的风险值。砷和六价铬的健康风险已超过USEPA建议值1.00×10-6a-1,所以这两种毒物应被列为饮用水源地水厂制水过程中优先检测和控制的致癌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河西走廊中段某地区工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和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本文依据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监测资料,利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中污染物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中,各监测点污染物的非致癌危害指数均未超过美国环保局推荐的控制标准1,说明这些污染物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部分区域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值超过了美国环保局推荐的评价标准(10-6),说明该地区应加强对六价铬污染的防范治理,以确定人民生活的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炼油化工装置的停工检修阶段是事故的多发期 ,有效控制检修过程中的风险 ,减少事故的发生是HSE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装置的检修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停工阶段、检修阶段和开工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工作特点 ,相应地进行风险评价 ,并根据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 ,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 ,是检修过程中风险控制的主要理念。检修的实施过程中 ,即停工阶段、检修阶段、开工阶段 ,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在网络计划图上确定检修项目的控制节点 ,每一个节点以及节点间的作业过程采用不同的分析法 ,查找危害 ,控制风险。对于每一个节点采用SCL进行分…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6年吉林省水环境检测资料,针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经饮水途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化学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较大,砷和镉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均超过5×10-5,即U.S.EPA的致癌风险评价指南中推荐的人体年风险最大可以接受的风险值,危险程度极高.另外,4类非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较小,其健康风险排列由高到低顺序为氟化物>氨氮>铜>挥发酚.结论揭示了该河段水质的健康风险水平,对伊通河水源健康管理与保护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油基钻井液钻井施工特点,分析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火灾、燃爆、滑跌等安全风险,以及使用油基钻井液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危害。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了油基钻井液钻井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风险的防控对策,值得行业内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和工程服务公司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土壤重金属多受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及实例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晓钰  李飞 《环境工程》2014,32(1):120-125
综合考虑了我国现有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体系的不足,基于美国环保署(USEPA)现行的土壤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多受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对案例污染场地土壤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涉及暴露途径的平均暴露剂量的排序为:误食土壤暴露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s)>皮肤接触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a)>蔬菜经口暴露途径的重金属暴露剂量(ADD f);案例区域重金属总非致癌风险HIHQ Cr>HQ Cd>HQ Cu,对人体基本上不会造成非致癌健康危害,但儿童作为敏感受体,其HI children接近于1;案例区域重金属总致癌风险对于成人和儿童二类受体而言都远超过了国际认可的致癌风险限值1×10-6,分别达R adult(1.89×10-3)和R children(1.41×10-2),且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途径为误食土壤暴露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故农业职业人群已存在较大风险,相关部门应立即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和宣传教育手段来缓解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