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瑞珍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12(3):125-127,143
本区人口,土地和环境的矛盾尤为尖锐,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今后除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外,还必须从内涵和外延上对农业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提高土地生产力,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区“低荒”资源数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成因和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如何寻求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合理关系,使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特别是土地资源既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也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其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政策,协调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198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协助下,对发展中国家的土地潜在人口支持能力进行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条件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以中国大陆29个省市为例,研究了中国各省区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而计算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均衡现象,超载与盈余并存;多数省份处于接近或超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临界值,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以人口普查数据、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2000—2010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和耕地资源的空间变化格局,采用空间耦合度模型衡量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空间耦合发展,结合安徽省潜山县实地调研情况,揭示人口流动对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安徽省超过90%的县市流出人口呈增加趋势,流出人口量大且增加快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耕地资源集中的安徽省北部与中部地区;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出,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耦合关系从以强解耦关系为主转变为以负解耦关系为主,人口—耕地资源的紧张状况得以缓解。但通过潜山县的实地调研发现,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土地流转率低致使部分耕地资源被撂荒。研究结果警示,针对粮食主产区的农村人口大量流出问题应加快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蓬安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嘉陵江中游。全县幅员面积1334.02km2,总人口6698万人,人口密度为502人/km2,人均耕地0.07ha,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太地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1后备土地资源现状1.1后备土地资源的构成蓬安县后备土地资源主要有本利用地、河滩地和低产地。据调查表明,该县未利用土地2.3万ha、河滩地0.sl万ha、低产地2.22万ha、后备上地资源总量达5.l万ha,占幅员面积的朋.24%。l·2后备土地资源的特点蓬安县后备土地资源的特…  相似文献   

6.
贵港市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潘顺安(广西教育学院.南宁530033)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郁江河谷平原中部,土地面积35.6万ha,人口155.1万人,人均土地面积0.23ha,人地矛盾十分突出。1未利用土地资源特点未利用土地是指未被人们进行过...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1978—2004年成都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成都市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为成都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经济承载力富余,但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超载;③协调经济与资源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是实行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根据安徽省多年的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耕地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耕地变化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人口社会经济因素和土地生产力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安徽省耕地变化的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测试及其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生产力、稳定性、维持性和公正性四个方面对成都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在充分考虑成都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和水平的基础上,设置了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与效益、人口及生活质量、资源与环境、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五个层次的41项目标;并着重从产业经济、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保护和城市集约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成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资源承载力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其2000-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湿,淄博、日照处于超载状态,其它处于富余状态;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小协调发展是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磐安县农业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与途径吕思田(淅江省磐安县农业区划办公室,磐安322300)1991年,我县开展了由县农业区划办牵头,农业、林业、水电、土地管理等部门参加的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后备土地资源评价研究工作。从全县农业后备土地资源调查看,“四低”...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成都市土地资源和人口状况,本文分析了城镇工矿用地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提出了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及有效利用土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我国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从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基本特点出发,研究和制定我国的环境对策。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一、我国的环境现状和基本特点 (1)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突出人口猛增是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人口过多和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 (2)“三废”排放量大、处理效率低,局部地区特异性污染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土地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青海环境》2001,11(4):162-164
土地是地球的表层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质量和数量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土地、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加之不合理利用土地,地力衰竭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使土地资源永续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西文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土地资源的特征和生产潜力,提出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1土地资源四川省土地资源的特征表现在:①土地总量丰富,但人均量少。四川省总土地面积48.77万km2,耕地面积45.43万ha,但人均土地0.58ha、耕地0.055ha,林地0.08ha、牧草地0.14ha,分别占全国人均水平的58.0%、55.3%、6.7%和52.5%。②耕地和林地比重低。耕地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27%,林地占13.33%,其中林地中有林地比重低。③地域分布不平衡。全省92%的耕地分布在四川盆地内,有林地和牧草地则集中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山地。④土地质量低。冬水田及坡耕地比重大,多数属重点改造的中低产田地,且山区面积广大,复种指数…  相似文献   

16.
今天,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人口激增,资源短缺和灾害频繁这三大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政治家和一切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十分突出,人口、土地、粮食和灾害息息相关,人类要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寻找消除和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有效途径,就必须系统地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人类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目标。保护土地资源、控制人口数量、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减轻自然灾害危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农村经济的振兴,是摆…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南通市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欧名豪(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单伟,陈宗源(南通市国土规划局,南通226006)江苏省南通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地区,长江口北侧,与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隔江相望。全市土地总面积80万ha,人口770....  相似文献   

18.
选取甘肃省和武威市为参照区域,分析了1995-2009年民勤县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土地资源是民勤县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1995年以来民勤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富余且较稳定,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超载且上升缓慢,综合承载力处于轻度富余状态;民勤县正处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该地区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起了一系列生态恶化问题。在概述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地貌不稳定性、人口过度增长、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最后提出了实施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综合农业措施改良、控制人口增长和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体系、加强法制监督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相对承载力分析方法,分别以全国和河南省作为参照区对商丘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①在研究时段内商丘市综合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压力;②商丘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大于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土地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③资源超载比例较高,但总体呈减少趋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商丘市建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对策和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